第三部 卿本佳人 第十三章 全面求和

<「小道士」繆斌赴日與小磯國昭垮台。>

日本的全面求和工作,當小磯內閣成立不久,即已開始,關鍵人物是早就參與內閣情報工作的緒方竹虎。

他是福岡縣人,出身於早稻田大學;主修政治經濟。畢業後加入《朝日新聞》工作;後來又留學歐美,學成回國仍回《朝日》,當到「專務總主筆」、副社長。由於他的家世、籍貫、經歷,使得他在日本朝野的各方面具有廣泛的關係。福岡在北九州,介乎長州、薩摩之間,與兩派藩閥都拉得上關係;主和最力的杉山元大將,又正是他的福岡小同鄉,話亦可以講得通。

他的父親緒方通平是福岡農工銀行界的領袖,以此淵源,獲得財閥的支持,自不在話下。再由於留學歐美,自由主義的味道較濃,與一班因大東亞戰爭而被閒置的政治家如幣原喜重郎、吉田茂等人都有往來。當然,最主要的是在《朝日新聞》服務三十年,使得他能遍識日本各方面有影響的人士,還有各國的許多外交官。在日本社會中,可再也沒有比緒方具有更多更廣泛的人際關係;因此,在東條內閣,他受邀擔任「情報部參與」;小磯內閣成立,更一躍而為國務大臣兼情報局總裁,表面上是主持宣傳工作,實際上獲得小磯的支持,軍部的默許,從多方面去尋求結束戰爭的途徑。

他所恃的「觸角」,便是朝日新聞社派在國內外各地的記者。日本新聞記者,往往負有政治任務;而日本的政治家亦每每與新聞機構結有深厚的關係,如同盟社之掩護近衛,擔當過許多必須保持機密的任務。當多田駿與石原莞爾,決定排除杉山元,間接建議起用板垣征四郎時,作為第五師團長的板垣,正受困於台兒莊,與前線將領的任何聯絡,必須通過軍部,而近衛不願軍部知道他的意圖,結果便是由同盟社的戰地記者古野伊之助攜著近衛的親筆信,在台兒莊陣地面交板垣,方能將他召回東京。

緒方的探索和平工作,亦由《朝日新聞》記者秘密擔任;最初是由朝日新聞社經理鈴木文史郎與瑞典駐日公使伯桂接觸,到了一九四五年三月間,鈴木將這一層關係移交給了外相重光葵。與此同時,《朝日新聞》駐上海的記者田村真知,回東京時面告緒方竹虎,說汪政府的「立法院前院長」繆斌有意作為東京與重慶談和的中間人;而且他也有資格作中間人。

於是緒方便告訴小磯,有這樣一條路子,值得一試。小磯認為可疑,因為繆斌是早就由於貪污而為中國政府所淘汰的人物;但以急於脫出陷入中國大陸的泥淖,不願輕易捨棄這一機會,因而決定,派他在士官的同學、已列入預備役的陸軍大佐山縣初男到上海,瞭解繆斌的情況。

山縣的來意為軍統所獲知,戴笠便設計了一套愚弄日本政府的作業,迂迴曲折地供給了山縣許多有關的資料;這些資料都指出,繆斌與重慶方面有一種「特殊關係」;並且有重慶的要人「支持」;如果他出任中日談和的「中間人」,一定能將日本方面的意見「轉達」最高當局,並受到「重視」。

接得山縣的報告,小磯頗為興奮,便在閣議中正式提出,透過繆斌直接向重慶謀和的建議。外相重光葵立即表示反對,他認為第一、對中國的和平工作,應取得「汪政府」的諒解,必須通過南京到達重慶。第二、繆斌是不足以信任的。當繆斌自江蘇民政廳長任內因案免職時,重光正在上海當總領事,所以對繆斌的劣跡,相當瞭解;所提出的論據是很有力的。

此外,陸相杉山元、海相米內光政、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則都表示,鑑於過去的工作事例,對這件事不必寄以太多的期望。不過態度雖不熱心,亦未像重光那樣極力反對。

話雖如此,小磯相信他的同學,過於閣僚;只是外相既然不贊成,未便獨斷獨行,所以改換一個名義,以聽取情報為理由,派緒方安排繆斌作東京之行。

繆斌出賣風雲雷雨的手法,一向很高明,除了他所說的另有一名「中國政府」的特別代表,需要經過他先跟日本最高決策人士接觸以後,才能決定是否可以展開直接談判以外,另有一組工作人員,攜帶專用的電台,隨同赴日。這也就是使小磯「入迷」的主要原因,所以特別叮囑,這些工作人員及電台,一定要帶來。

那知日本「派遣軍」總司令部,亦竟信以為真,而岡村寧次正在進行老河口、芷江作戰,妄想進攻重慶,正急電大本營要求增援,且四十七師團的一個步兵聯隊,亦正由青森縣之西的弘前駐地,趕往中國戰場,如果此時與重慶談和,勢必破壞他的軍事行動,因而決定加以阻撓,禁止繆斌的隨員及無線電器材上飛機。小磯接到報告,對於軍方的行動頗為驚異,但亦無可奈何;因為他這個內閣總理大臣,地位遠不及東條,對於軍部毫無約束的力量。

繆斌單身到了東京,在見小磯時,率直提出要求,晉見日皇。他的理由是,倘非日皇有所表示,蔣委員長是不會作任何考慮的。

幾經折衝,才決定由日本皇族代表日皇,先跟繆斌作初步接觸。當然,所選的這個皇族,必須是中國政府所熟悉的人物。

日本的皇族,人數不多;天皇的直系親屬,稱為「皇族」;兄弟伯叔,便是「華族」,自是五等爵以上的王位,有封號並有稱號,稱號為「宮」,此是一家族的總稱,當時皇族中,比較為中國所熟悉的是「東久邇宮稔彥王」。

這個理由光明正大,而且正因為提出了這樣的理由,見得繆斌的來頭不小;所以小磯欣然樂從,派緒方去見木戶幸一,提出繆斌的要求,希望日皇能予接見。

但木戶認為繆斌晉見日皇的時機未到,婉言拒絕;而繆斌堅持立場,彷彿在報復當年近衛的聲明,「不以中國政府為談判的對手」;所以如今亦不願與日本政府談和,只有日皇有所表示,他才能負起「中間人」的任務。

照日本的「皇室典範令」,皇室、皇族必須學習軍事;東久邇宮稔彥是陸軍出身,而且軍旅的經驗很豐富,位至中將,做過師團長。七七事變初期,他的師團派至華北,並參加過進攻漢口的戰役。回國以後,久任參謀總長;當然,那多少是一種「榮譽職」。

日本的皇族共十四家,除了昭和的三個胞弟,秩父宮、高松宮、三笠宮稱為「御直宮」以外,其餘十一家,都是孝明天皇之後。日本皇室、皇族,有近親結婚的傳統,因此,昭和皇后良子,實際是昭和天皇裕仁同曾祖的堂妹,而東久邇宮稔彥王與昭和的關係,就更為複雜了。

東久邇宮稔彥的父親,是明治天皇的兄弟、朝彥親王,所以他是昭和嫡堂的叔父;但同時也是姑丈,因為他的妻子是明治天皇的九皇女,例封內親王,稱號為「泰宮」的聰子。朝顏親王的兒子很多,所以這一支在皇族中的勢力最大;除「御直宮」以外,其餘十一家中佔了三家,梨本宮守正王,是朝彥親王的第四子,一直是「元帥府」的首席,現在是「伊勢神宮」的「齋主」、朝香宮鳩彥王,是朝彥親王的第八子,為現役陸軍中將;東久邇行九,與朝香宮同歲。由於他又是他的胞伯明治天皇的女婿,所以特見重用。

東久邇稔彥接見繆斌,是在三月十八那天;東久邇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第一個也是日本朝野最關心的是:「在重慶的國民政府,是否承認日本天皇?」

「當然。蔣委員長及中國政府,只對日本軍閥有反感。」

「國民政府為甚麼想跟日本謀求和平?」

「中國不希望日本滅亡,為了中國的防衛起見,需要日本的存在。中國希望日本在滅亡之前,與美國謀和。」

繆斌將日本比作中國的「防波堤」,當然是為了防止赤色浪潮,他說:「現在如果實現中日和平的話,可以防止蘇聯勢力的擴張。」

「你是小磯首相邀請來的,為甚麼先想謁見天皇呢?」

「在日本誰都不可靠。」繆斌發揮了他一向善作驚人之論的特長,「可以信賴的,只有天皇。既然本人不能直接拜見天皇陛下,希望殿下轉達我所陳述的意見。」

東久邇宮稔彥當即表示,接受繆斌的要求,據情轉陳日皇;當然也還要表明態度,卻是十足空洞的外交詞令;他說:「希望實現此種中日和平工作,而以此和平工作為基礎,來結束世界大戰。」

「實現此種中日和平工作」的具體條件,繆斌向小磯及緒方提出一個所謂「中日全面和平」方案,要點一共四項:第一,停止敵對行為,自中國撤退所有日本軍隊;第二,取消南京政府,承認蔣委員長對全中國的統治權;第三,滿洲問題,另行交涉;第四,恢復日本與英美間的和平。

於是在三月二十日召開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中,小磯報告了繆斌來日以後的活動,然後提出請求:以繆斌所提方案為前提,討論日本與中國政府的和平交涉問題。

「本人很懷疑,此種工作會有甚麼效果?」陸相杉山元一馬當先,兜頭澆了冷水,「繆斌是中國政府拋棄的人物;如果中國政府真的有和平的誠意,不應該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