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宮外史 第三章

李鴻章南下,張樹聲北上,都是儀從煊赫,卻有一個特簡的大臣,布服敝車,行李蕭然,悄悄到京上任來了。

但是進京之時,幾乎無人識得,等到宮門遞摺請安,「邸抄」發佈行蹤,朝中大小官員卻都在談論。因為閻敬銘也是個傳奇人物,有許多傳播人口的故事,在湖北要殺官文的孌童,在山西殺侵吞賑款的知州,都為人所津津樂道,甚至連慈禧太后亦常提到他。

因此,到京第二天就傳旨召見。她還記得胡林翼當年奏保閻敬銘的考語,說他「氣貌不揚而心雄萬丈」。也聽恭王談過,閻敬銘未中進士以前,以舉人就「大挑知縣」,剛排好班,還不曾自報履歷,就有個主挑的親王,厲聲呵斥:「閻敬銘出去!」因為大挑知縣,首先就看相貌,「同」字臉第一,「田」字臉其次,此外臉形像「申」、「甲」、「由」字的,也有入選之望,而閻敬銘甚麼都不是,他的臉像個棗核,兩隻眼睛一大一小,而且身不滿五尺,形容實在委瑣,怎麼樣看也不像個官,無怪乎首遭斥逐。

然而慈禧太后卻並不以貌取人,對閻敬銘頗有一番溫諭,獎許他在山西辦賑,實心任事,是難得的好官。

「都說你善於理財。」她提到特召他入朝的本意,「現在興辦海軍,跟德國訂造鐵甲船,一隻就要一百多萬銀子,真正有點難乎為繼。全靠你在戶部切實整頓。」

「是。等臣到了部裏再說。」

「你在戶部待過,想來對戶部的積弊,一定很清楚。」

「臣道光二十八年散館,授職戶部主事,後來胡林翼奏調臣到湖北。事隔多年,戶部的情形,已經隔膜,不過理財的道理,不論公私都是一樣的,除弊即所以興利。第一,剔除中飽,第二,節用務實。不過,臣此刻還不敢說有甚麼把握,戶部的事很難辦。」

「就因為難辦,所以才找你來。我知道你最能破除情面,應興應革的事件,你儘管奏報,我總許你就是。」

「是!」閻敬銘的聲音提高了,「臣盡力去辦。」

「除了戶部的公事以外,有甚麼得用的人,你也不妨奏保。我知道你很識人,當初你保丁寶楨,果然很得力。」慈禧太后又說:「如今洋務很要緊,外頭可有好的洋務人才?」

「據臣所知,現在徽寧池太廣道張蔭桓,才大心細,器局開展,是辦洋務的好手。」

提到張蔭桓的這個官職,慈禧太后特感親切,但亦不免傷感,因為她的父親惠徵,就是死在徽寧池太廣道任上的。至於張蔭桓其人,她彷彿記得前兩年慈安太后跟她提過,但只知其名,別的就都不知道了。

「這張蔭桓是甚麼出身?」

「他是捐班知縣出身。」閻敬銘緊接著說:「是捐班當中出類拔萃的人物,筆下極好。早年在廣東家鄉,常跟洋人講求炮台機器之學。在山東亦帶過馬隊,臣跟丁寶楨都很得他的力。山東的海防,就是張蔭桓策劃的。」

「噢!」慈禧太后深深點頭,將張蔭桓的名字緊記在心了。

接下來,慈禧太后又問到他的家事。他說他的老家在陝西朝邑,因為逼近黃河,地勢低窪,常有水患,所以遷居山西運城。有三個兒子,老大叫閻乃兟,同治七年的翰林,現在當編修;老二不仕,守持祖業;老三叫閻乃竹,已經中了舉人。又說家風儒素,兒子都能自立,這一次奉召入京,願盡餘年,報效國家,只是賦性猖介耿直,料想公事不會順手。

「不要緊,你只管放手去做。凡事有我。」

有慈禧太后這句話,閻敬銘深為安慰。他淡於名利,這一次本來不想出山,到京以後也抱著隨時可以掛冠的打算,此刻感於慈禧太后的支持,雄心復起,倒真的想切切實實整頓一番了。

由宮裏出來,順道拜客,回到他長子家,署理戶部尚書的王文韶,已派了司官在那裏坐等,請示接事日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