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玉宇呈祥 17 小佛堂儒生說因緣.養心殿天子撫武將

高士奇、武丹二人各騎一匹紅鬃烈馬,一逕自西華門入了大內,至隆宗門下馬沿永巷直趨鍾粹宮小佛堂。進了佛殿精舍,高士奇猶不覺怎的,武丹早楞住了:康熙八年前武丹護衛康熙在宮外讀書,幾乎日日與蘇麻喇姑見面,那時她是怎樣的光采照人,怎樣的伶牙俐齒,機敏幹練!自康熙十二年臘月二十三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在養心殿見到蘇麻喇姑,至今不過六年,想不到這位剛滿三十四歲的蘇麻喇姑已滿頭白髮如銀!武丹不懂什麼「夭桃雲杏、紅顏枯槁」,但蘇麻喇姑昔日丰姿綽約宛然在目,猛地見她煎慮成這樣,這個殺人如麻、鐵石心腸的粗漢子竟不自禁地打了一個寒戰,突然一蹲身,抱頭失聲啜泣起來。

蘇麻喇姑半躺在精舍角落的榻上,高士奇的問安聲,武丹的哭泣聲都聽得清清楚楚,卻只無心去想,無力去說。她沒有歡樂,也沒有哀傷,甚至連對往事的追憶也沒有,只用明亮的眸子望著窗外天空的雁陣,聽一聲聲哀鴻的鳴叫。

「慧真大師。」高士奇近前,輕聲呼喚她的法名,審度著她,忽然聽到前頭佛堂傳來悠長的鐘聲。高士奇沒有武丹那種感受,只覺得從西苑花團錦簇般的歡樂中一下子跌到如此深沉幽靜的環境裡,心裡有點發森,因見蘇麻喇姑轉著眼瞧自己,忙又笑道:「皇上因知學生頗精醫道,特命前來為您診視……」

蘇麻喇姑見多識廣,從未聽醫生自稱「頗精」醫道的,眼波閃動一下,盯視著高士奇,聲氣微弱地說道:「診就診吧……鐘鼓之聲真能發人深省啊……如今大限將至,佛祖要召我去了!世間的一切繁華,都如過眼煙雲……我要……去了……」

高士奇聽著她清晰的話音,沒有言語,坐在椅上閉目扶脈,足半頓飯光景,忽然開目笑道:「大師,你曉得我是誰麼?」

蘇麻喇姑認真打量高士奇一眼,搖了搖頭。武丹見他如此「看病」,也覺詫異;郎中視疾,對症下藥就是,要人知道自己「是誰」幹什麼?

「我姓高名士奇,字澹人,號江村。」高士奇鬆開按脈的手,「我雖不是華陀、張仲景,可對您的病還是可以調治好的。」

聽他如此吹牛,蘇麻喇姑只是微微一笑。

「我先說癥候,若不準不實,高士奇即刻掃地出門,永不言醫。」高士奇高傲地仰起了臉,冷冰冰說道:「大師的脈象,關滯而沉,主飲食不振,見食生厭;尺數而浮,主肝火上炎,眩暈如坐舟中;夜寐不眠亦無所思,靜觀月升星落;寸滑而間數,主中元氣損,四肢百骸不能自主,行坐無力,臥則安然——可是的麼?」

這些癥候以前太醫也都說了,並不出奇,卻無人能斷她「不眠亦無所思,靜觀月升星落」,蘇麻喇姑不禁閉了一下眼睛。

「大師本來沒有病。」高士奇一撩前襟站起身來,略帶得意地背著手來回踱起方步,一條烏亮的大辮子一擺一擺,顯得十分瀟灑。武丹眨著眼,奇怪地看著這位新貴,卻聽高士奇侃侃言道:「大師乃方外之人,精通內典,必知無思、無欲、無求乃佛門修行無上菩提境界——本是大師十年功行所致。說白了,本是一種進益,如舉人中了進士,能算是病麼?恕高某直言,您畢竟沒有勘破三界,竟因此得了『見功自疑』的病症,令人良可嘆息呀!」

「你說的是何種境界,我又因何自疑?」蘇麻喇姑忍不住開口問道。武丹驚異地看著她,覺得她的精神似乎比剛才好多了。

高士奇爽朗地笑道:「我乃據醫道佛理推算而來。大師皈佛靜修,本已進入幻空之境,卻誤以為體質衰弱已極,年命不長。畏夜台路寒,懼渺冥途長,因而心火命門下衰!大師,我斷你昔年曾中夜咯血,如今已無此症,是不是?您笑了。我從不誤人,這沾了您素食黃蓮的光!」

蘇麻喇姑大吃一驚,動了一下,竟勉強支撐著坐了起來!武丹眼瞧著她臉上泛出血色,不禁瞠目結舌:就是變戲法,也不能這麼快呀!

「黃蓮這味藥乃世上最平常,卻是最好的藥。」高士奇正色說道:「惜乎大師不諳用藥之道。若與蘿蔔、青芹相配,日日餐用,縱然不用油,您大師何至於此?」高士奇不動聲色地為蘇麻喇姑配著藥膳,「……若雜以穀米、黃梁食之,半年之內保你復元如初!」武丹聽得著迷,拉了個蒲團坐了,卻見蘇麻喇姑笑笑,搖頭道:「只怕未必吧?」

高士奇卻不答言,轉身來至窗前,將一溜兒青紗窗統統支了起來。房子裡陰沉、窒息的氛圍立時一掃而盡。高士奇回頭笑道:「大師,你看窗外秋高氣爽,正是碧雲天,黃花地,山染丹楓,水濯清波,此時,若徒步登山,扁舟泛流,其樂何如?因大師足不出戶,困坐寂城,守青燈,伴古佛,誦經文,閱內典,邪魔入內,竟成此癥候,豈不惜哉!」

蘇麻喇姑隨著高士奇的娓娓描述,想著外頭景緻,不禁痴了,怔了半晌,方長長吁了一口氣,很硬朗地點了點頭,目光流動,很見精神。

高士奇眼見心療之法大奏功效,知她天分極高,怕言多有失,便至案前提筆笑道:「大師之病不須用藥,我手書一方,大師若肯採納,十年之內,黑髮必能再現!」說著便走筆疾書。武丹湊近了瞧時,卻是一首詩,忙遞給蘇麻喇姑,看時卻是:

養生攝珍過大千,無思無憂即佛仙。

勸君還學六祖法,食菜常加二分鹽!

藥引:出宮走走。

蘇麻喇姑忍俊不禁,「噗哧」一笑,說道:「不知佛祖吃鹽出於何典?」

「這事用不著查書。」高士奇笑嘻嘻說道:「上個月隨老佛爺去大覺寺進香,因有點餓,偷吃一塊供佛點心,竟是鹹的!」話未說完,武丹已是捧腹大笑,蘇麻喇姑也不禁莞爾。

※※※

武丹和高士奇聯袂而出,天色已近黃昏。原打算去西苑向康熙覆命,恰遇穆子煦正帶著一干侍衛自隆宗門進來。穆子煦因笑道:「給大師瞧過病了?一看老武臉色,便知不打緊的。」高士奇笑道:「皇上呢?我們還得繳旨去,回頭再細談吧。」穆子煦告訴他們西苑筵席已散,皇上回養心殿見大臣,二人方辭了眾人逕往養心殿。

進了垂花門,便見太監李德全正侍候在門口,調弄鎖在大籠子裡的一隻海東青,高士奇問道:「小李子,皇上這會子在見誰?」「喲,是高爺、武爺!」李德全抬起頭來,見是他們兩位,忙打了個千兒,笑道:「主子這會兒正見水師提督施琅呢!要不,我先給您二位進去稟一聲兒?」正說著,康熙在裡頭說道:「是高士奇麼,進來吧!」兩個人一先一後進來,卻見熊賜履和明珠都坐在左首木杌子上,右邊一個官員,矮胖身材,方面絡腮,瞇縫眼兒,高鼻樑,大約五十歲上下,滿臉皺紋,正雙手扶膝端坐著回康熙的話。

「……為什麼要停止操練?嗯!五十門炮不敷使用,叫製炮局再造二十門!」康熙只看了高士奇一眼,接著對施琅道,「你的水軍單在微山湖、東平湖練兵,是不中用的,這件事你想過沒有?」

施琅沉默了一下,說道:「製炮的事臣早已咨會戶部,原來說好的六月交貨,一直拖到如今,臣也不知是什麼緣故。目下最緊要的是士氣,湖上練兵,海上打仗是兩回事,聖上方才說的極是。臣也曾調一標人到煙台海上試過,竟有人臨陣逃亡,也有的託人給父母妻子寫遺囑的……」

「不是士氣不振,只怕是官氣不振。大約你又聽到什麼閒話了?」康熙冷笑道:「朕不是說你,六部裡人辦事不出力,盡出難題,朕心裡明明白白。滿朝文武,主戰的只有李光地、姚啟聖寥寥幾人,如今索額圖請了病假,以為連李光地也不得勢了!你施琅心裡也存著這個念頭,以為朕也變卦了,是不是?」他的臉板得鐵青,掃視明珠和熊賜履一眼,連高士奇也覺得心中一寒。施琅吁了一口氣,憂鬱地說道:「皇上說的何嘗不是!臣自甲申年隻身逃出臺灣,報效聖朝,父兄皆遭毒手,身懷血海之仇,連平潮陽、瓊州、雷州等地,以為既為國家立功,必受朝廷信任。直到如今,卻仍有不少人以為臣在臺灣朋友多,將一去不返,臣思念及此,能不心寒?」康熙啜一口茶,笑道,「人生在世,誰能不聽到閒話?聽了閒話就不過日子了?比如,說你是什麼『北斗第七星』,你就不能當好話來聽?你是第七星,難道不在紫微星之下?朕看滿夠資格!哪個再來胡唚這些個,就把朕的這個話告訴他——你想當第七星,還不配呢!」

「主上……」施琅聽至此,已是老淚縱橫,啜泣著說不出話來。

熊賜履原本不贊同征臺灣,他倒不是像有些人那樣認為臺灣是可有可無之地。他是覺得國家連年征戰,應該有個休養生息的時間,再加上李光地咄咄逼人,仗索額圖勢力,處處拿大帽子壓人,才擰上了勁兒。見施琅如此動情,心裡一熱也淌出淚來,正要說話,卻聽明珠道:「皇上和施將軍不要傷感,往後六部的人若仍不肯出力,只管找奴才好了。好在索額圖也不是什麼大病,他一回來,有些人就老實了。」

「征臺灣的事是朕親自定的國策,」康熙的神色冷峻,有點凜不可犯,「今日叫你進來,就是叫你曉得,你身子後頭不是什麼李光地、索額圖,乃是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