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玉宇呈祥 16 勞燕分飛奈河難渡.求近故遠以詐取寵

陳潢像被鋼針猛地扎了一下,臉色紙一般蒼白,躬身說道:「臣豈敢……」靳輔嘆息一聲,說道:「格格明察。臣此番進京,皇上三次召見,兩次言及喀爾喀之事,國家東南有事,不能兼顧西北,只好和葛爾丹虛與周旋。說起這事,皇上十分感慨,命我數年之內治理黃河,確保漕運,以備運糧急用,待臺灣一下,即揮師西陲!準噶爾及蒙古諸藩不同於朝鮮、琉球和南洋諸國,數千年皆我中華天朝版土,豈容葛爾丹逆臣擅自割據?」

「你說的是……真的?」阿秀的聲音抖得厲害。

「臣豈敢妄言?」靳輔慢慢立起身來,壓低了嗓音道,「……皇上已密諭機樞要臣草擬西征圖略,今冬明春間,皇上將北巡奉天,聯絡漠南諸蒙,商議大計……」他突然住了口,事涉絕密,康熙至囑「法不傳六耳」,他感到自己為撫慰阿秀,說得太多了。阿秀含淚而笑,抿一把頭髮,說道:「你得便兒要奏明皇上,葛爾丹在準噶爾採掘了很多黃金,送給東蒙古諸王,不要叫皇上輕易相信他們!」靳輔忙笑道:「當然要奏,連格格在此的事臣也必須一一奏明。」

阿秀咬著嘴唇,不無幽怨地瞧了一眼侷促不安的陳潢,說道:「我的事請暫且不奏,等和陳潢的事有了下梢再說!」一時間眾人又都默然。靳輔舒了一口氣,說道:「這事從長計議吧……」說罷便開門出來。

天井裡吃酒的人早已住了杯。自封志仁關門屏人,已引起隨從眾人的不安,後來聽裡頭時而大聲說話,時而寂無人聲,都覺納罕。眾人正交頭接耳沒個頭緒時,見靳輔、封志仁一前一後出來,都是面色蒼白。站在階前看了看天,靳輔笑道:「天將晚了,又陰上來。咱們回驛去,留下天一,他的書稿還沒尋到呢!」說罷命眾人回了臨洺關驛站。

※※※

天空灑下濛濛細雨,屋裡只剩下了陳潢和阿秀兩個人。自靳輔去後,韓劉氏忙著帶人收拾殘席,託故都退了出去。阿秀知道她的意思,自坐著吃茶不語,陳潢便覺身有芒刺,坐立不安。半晌,才聽阿秀說道:

「天一先生,你……幾時啟程南下?」

「不敢,」陳潢坐在桌子另一端,聽阿秀稱他「先生」,身子一躬答道,「明日就走。陳潢微末書生,有緣與郡主格格相識,當永銘於心。從此地角天涯,人各一方,望格格善自……」

話猶未完,阿秀冷笑一聲打斷他:「我不要你叫我什麼『格格』!來中原幾年,我已漸漸明白了,在陝西你救我出來,也倒罷了,在黃梁夢,你我同宿一室,你既講『名節』二字,又置我於何地?」陳潢此時也真感慨萬端,良久才撫案嘆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您這樣待我,我心裡豈能無動於衷?但格格細思,假如您真的從了我,是我隨您去蒙古,還是您隨我去靳輔手下治河?郡主不能忘情於復仇,陳潢又一心想在河防事業上一展抱負,天下事無十全十美,你我何必為無益之舉?——至於在陝西和黃梁夢這些事,陳潢已經忘了,即對父兄至友,永不提起一字!」阿秀聽了沉默半晌,冷然說道:「你當然是君子,我信得及——你若是尋花問柳之徒,我阿秀瞧得上你麼?皇上答應了興兵滅賊,我更放心了,告訴你一句話,你走遍天涯,我總要尋著你,跟著你,我要看著你和別人成親!」說著,睫毛間已是迸出淚花。

陳潢張了張口,卻無言可對,一時房裡又歸沉寂。此時外頭寒風漸起,夾著冷雨在庭院裡飄落。黃昏裡,牆邊薜蘿藤蔓雨中輕輕搖拽,發出沙沙的聲響。這兩個人,一個是褐衣麻衫、踏遍大河上下,專心於治河的學問家,一個是身懷深仇大恨、背井離鄉、乞食街頭的貴族女子。偶然的機遇使他們撞在一起,撞出這段難解的孽緣來。

陳潢心中甚覺淒楚,慢慢起身踱至窗前,悵悵地看著風雨飄搖中花草,頭也不回,緩緩說道:「阿秀,你說過你喜歡我,要嫁我,我陳潢何嘗不愛你?但是,你靜心細思,你我身分、根底、志向、閱歷相差得這麼遠,如參商二星在天難逢,如牛女兩人隔河相望啊!」

「什麼『參商』?」阿秀只知「牛女」是牛郎織女,卻不懂得「參商」,慢慢踱過來,與陳潢並肩而立,望著窗外。天上的雲壓得很低,攪成一團霧似的,濛濛細雨淅淅瀝瀝,芭蕉葉上沉重的水珠像淚一樣一滴滴沉重地落在地下。陳潢透著雨簾向遠處望著,聲音有點嘶啞:「參星和商星一東一西,此起彼落永不見面……」阿秀聽了心中一酸,早又落淚,卻聽陳潢又道:「這又好比奈河,聽說過麼?奈河不為生人搭橋,那是人死之後才能渡過去的。你我各站奈河一岸,又怎能……」他哽咽了一下,沒有再說下去。

阿秀聽著他淒涼悲愴的語調,才曉得這書生義無反顧的心胸博大深沉。她的心都要碎了,一聲不言語,回身向牆上取下一架箜篌,竟錚錚地彈了起來。陳潢聽她彈的是《南呂一枝花》,猛地想起當日關漢卿的《黃鐘尾》來,便吟道: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

阿秀聽了嘆道:「你這麼愛治河,也是沒法子的事,你既唱了關漢卿的,我卻也有一首《梁州第七》奉和。」說罷和弦輕唱道:

一霎人間兮簫咽鼓收,憑幾向誰兮彈此箜篌?

天上參商兮靈槎難渡,大漠沙塵兮與河俱流……

奈何奈河兮何處彼岸,君子何為兮獨處孤舟!

此心耿耿兮天何不語?風滔雲程兮誰送歸路……

唱罷伏身泣道:「這最上邊兩根弦,乃箜篌靈秀所鍾,一根給你,一根我自留下……」說著猛地一扯,只聽「叮……」「咚……」兩聲,弦絕。餘音兀自久久不散。

※※※

明珠接到靳輔寄來的函信,已近八月中秋。因信中除了總督府搬遷及修復歸仁堤諸事外,提到了阿秀的事,他深知事關重大,即刻令人飛馬到邯鄲去接王女。只兩日便接到回報,不但王女不在叢冢,韓劉氏一家也一起搬遷了。鄰居們只聽說他們遷到了安徽她大兒子處,卻不知實在地址。明珠想想沒辦法,便拿了信,打轎至蔡家衚衕來尋高士奇。這段日子相處,明珠深知自己那份聰明在高士奇那兒兜不轉,聽康熙語氣,對高士奇的信任實際已在眾大臣之上。康熙命高士奇專管繕寫御批,說是讓熊賜履息息肩,騰出空兒來教導太子,但高士奇不管部務,只參贊各部機樞要件,這就等於將熊索和自己的職權各分了一半給姓高的。偏這高士奇另有一樁過人處:能一整日不吃不喝不拉不撒,到手公文一目即過,守著皇上寸步不離,問一答十——六部九卿的京官們是最會看眼色的,早有人長一聲「高相」,短一聲「高中堂」胡亂叫起。明珠見如此,逢事便不似從前那般自專,遇事總要先與高士奇計較一番。

大轎一落,恰好高士奇穿著一身齊整朝服,步履輕捷地出來,見是明珠來府,將手中扇子「嘩」地一合,一揖到地,笑道:「哎喲喲,是明公!什麼風吹得來?有事招呼一聲我不就去了麼?」

「澹人,」明珠嘻嘻笑著道,「別這麼『明公明相』地叫人肉麻了,一樣在上書房侍候麼——叫老明就成——看來我來的不巧了,你穿得這麼周正,要出門麼?」高士奇呵呵笑道:「敢情你還不曉得,方才查慎行老弟來傳旨,皇上在西苑賜宴鴻儒,這會兒只怕已趕到尊府去傳旨了。既來了,我們同去如何?」說著便叫人備馬。明珠便道:「叫他們多牽一匹來,我們並轡而行。」

兩人由上馬石踏蹬上騎,後頭幾個家僕也都乘騎隨侍。明珠放眼四顧,方悟高士奇不乘轎的妙處:又軒昂又飄逸,又有神氣,因從人不多,且毫不顯官派,不由笑道,「你這人大事小事無不精細,令人心羨!唉……我是老了。」

「老兄,」高士奇老實不客氣地稱呼道,「才四十來歲,何言乎老?索老三才老了呢!大約坐轎看騎馬高,騎馬看坐轎穩,這山望著那山景緻好,也是人之常情。」他用鞭梢指著明珠的四人官轎笑道,「我是瞧著這三個轎夫可憐,才不肯坐的。」明珠驚訝地問道:「三個?為什麼是三個?」高士奇格格一笑,道,「你看這四名轎夫,頭一名比如上書房行走大臣——揚眉吐氣;第二名麼,像是御史——不敢放屁……」

明珠大笑,問道:「為什麼不敢放屁?」

「怕熏了轎中貴人啊!」高士奇睨了明珠一眼,又道,「——第三名跟在轎後看不見路,好似糊塗翰林——昏天黑地;最後那位亦步亦趨,又像部曹司官——全無主意……這三位不可憐麼?」

明珠聽了默默若有所思。半晌,方笑道:「我有點像最後那個轎夫——全無主意。這是靳輔才寄來的信,你且看看。」高士奇駐馬接過信,皺眉展讀,略看一眼便遞還了明珠,竟沒有吱聲,移時才嘆道:「孽海情天無玉槎,真是一對兒痴人……」

「什麼?」

「沒什麼。」高士奇搖頭一笑放馬前行,「這事依我之見,你可覷著沒人時,悄悄兒奏明皇上。皇上此時不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