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噶爾東贊的角色與作用

迎親使者噶爾東贊

噶爾東贊是迎親故事的男主角

不能忽略,在寺院供奉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這一組「仨神」的面前,還有侍立的兩個人—噶爾東贊和吞米桑布扎,構成五人組。本書前文已經提到,在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中,從求親、在唐庭智慧比賽、作弄唐皇、逃離中土、直到送親等情節,都是噶爾東贊代替松贊干布執行。而迎娶尼泊爾公主的故事與迎娶文成公主故事,兩者架構雷同,內容則前者簡而後者繁。前者更無智慧比賽、作弄國王、逃離中土等精採的情節。至於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從求親到送親,根本沒有他的影子。直到成親時,他才出現。他在這個故事中,只是一個外圍的角色。實際的情況—迎親文成公主的故事,真正的男主角,乃是噶爾東贊。

至於吞米桑布扎其人,在傳說中,乃是創製藏文的人。松贊干布派遣他留學印度,他將梵文字母加以改良,成為適合藏語結構的拼音文字,吐蕃從此才有了文字。傳說指稱,吞米桑布扎寫了八本藏文文法書。假如西藏文字的面貌,和梵文不是如此接近,在西藏歷史神話中,偉大的「文化英雄」—文成公主,不會獨漏此項創造文字的大功勞。

如果,由我來設計改編文成公主的傳說,對另一角色—尼泊爾公主的相關情節,也會加以精心的策畫。參考當時尼泊爾的國情、習俗,另編一套聯姻故事。迎親使也不要派遣同一個人,最佳人選應是西藏的造字英雄—吞米桑布扎。才不至於讓兩者過於雷同,以致漏洞百出。竟讓後世的研究者,找出許多破綻,從而驗證出尼泊爾公主為一虛構人物。(註)至於吞米桑布扎,他雖然忝為寺院奉祀的「五人組」之一員,但是他的故事與文成公主傳說完全無涉。

而文成公主的迎親使—噶爾東贊其人,他是傳說故事中的男主角。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又為何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其詳情如何?這段故事的許多情節產生的背景,在西藏社會文化中,所呈現的意義,頗為引人深思。

漢文史料裏的噶爾東贊

噶爾東贊的歷史記錄,當然遠遠不及傳說資料的豐富。但是,漢文史料與敦煌出土的西藏文獻,對他雖然著墨不多,卻均有具體的描述。

綜合兩唐書對噶爾東贊的記載,對他也會留下特別的印象:

貞觀十四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他的大相噶爾東贊(註),向唐朝進貢黃金五千兩,及珠寶珍玩數百種,請求通婚。唐太宗封一位皇族宗室的女兒為文成公主,準備出嫁。

噶爾東贊……雖然不識漢文,而性情明毅嚴重。講論兵法、訓練軍隊,不但若合符節、從容有度,且不失規矩;吐蕃王國之所以能併吞諸羌,雄霸於西南境,大多出之於噶爾東贊的謀略。

噶爾東贊來迎親的時候,唐太宗召見他,諮詢吐蕃國情。唐太宗對他熟諳外交禮節、應對進退得體,十分欣賞。就封他為右衛大將軍,並將琅邪公主的外孫女段氏指婚給他。

不料,噶爾東贊推辭說:「我在本國已有妻室,是父母所聘娶,不敢離棄。而且我國贊普還沒有見到公主,身為使臣,怎麼可以先娶?」唐太宗對他更為嘉許。雖然欣賞他的應對,但是為了以深厚的恩情籠絡他,並沒有答應他,仍是要他接受。

除了以上漢文史料對他的記載之外,他的形像還出現在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中,此圖至今仍保留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裡。

藏文史料裏的噶爾東贊

藏文史料對他的記載,雖不很詳細,但是頗為具體。根據《敦煌吐蕃歷史文書》所記大要為:噶爾東贊發現前任大相謀叛,報告了贊普,該大相畏罪自殺,噶爾東贊就取而代之為大相。

所記詳情為:

松贊干布即位之初,大相瓊保邦色邀宴於赤邦松,以慶祝新贊普登基。贊普應允,即派遣噶爾東贊先行前往安排牙帳行宮。噶爾東贊至赤邦松觀察地形、以為搭蓋牙帳行宮之準備。卻在無意中發現,瓊保邦色設下了暗害贊普的陰謀計畫。噶爾東贊急速潛回,向贊普如實稟告。瓊保邦色得悉消息外洩,乃自刎畢命。……

其後,噶爾東贊繼任大相。噶爾東贊年老,由倭岱類贊繼任。不久,倭岱類贊又因心懷逆二被殺。其後,噶爾東贊重新出任,又作了大相六年,老死。

在松贊干布與其父親的時代,是吐蕃王朝統一初期,政局並不十分穩定,臣屬謀叛事例屢見不鮮。噶爾東贊先後任的大相,皆因謀叛見殺。其實,終吐蕃王朝約三百年,贊普與大相,兩方的勢力,一直處於鬥爭的態勢,後來演成「佛苯之爭」。噶爾東贊先後兩次出任大相,第一次是年老退休,第二次是繼任到老死。他是吐蕃王朝一位重要的大相,更重要的,他原本也是一位苯教徒。他能夠效忠贊普至退休、老死。這種忠誠,對政局相當不穩的吐蕃王朝來說,是彌足珍貴的。後來,噶爾東贊的後嗣繼任大相後,因戰功彪炳、位高權重,以致得意忘形、使贊普備感威脅,噶爾氏終被剷除,餘嗣逃亡奔唐。但是,噶爾東贊一生,對松贊干布祖孫三代贊普的忠誠形像,確是不容置疑。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的<大事記年>部分,明確的年代,開始於西元六五○年。從六五二年起,幾乎每一年都會提到他:

西元六五二年,大相東贊撫服「珞」、「贊爾夏」。

西元六五三年,大相東贊於「牯」訂牛腿稅。

西元六五四年,大相東贊於「蒙布賽拉」集會,區分武士及奴隸階級,為擴大徵兵而做戶口清查。

西元六五五年,大相東贊於「高爾地」寫定法律條文。

西元六五六年,大相東贊於「仄木」之「瑪爾」地方,徵收牛腿稅。

西元六五七年,大相東贊於夏日前往「寧鍾」之「也泰瓦爾」,徵收牛腿稅。

西元六五八年,大相東贊於夏日前往「寧鍾」之「那仁」地方。

西元六五九年,大相東贊前往吐谷渾。

(年老退休約二年,再次繼任大相至老死。其中資料缺了數年)

西元六六六年,大相東贊自吐谷渾還,於悉立山谷,頸部患癰疽。

西元六六七年,大相東贊死於「日布」。

可以說,<大事記年>每年所記,除了贊普的行止之外,大相噶爾東贊的行止,也是必記的要項。從中看出,噶爾東贊作為一個大相,經年奔波王國各地,征伐、訂稅、清查戶口、徵稅、巡迴視察等。加上漢文史料所記,出使唐朝、求親迎親、奉表賀太宗挫遼東還等等,在在予人勞苦功高的印象。尤其在他老年退休又復出,不惜老耄之身,親自遠赴吐谷渾經略五年,於死前一年才返回。種種行徑,大概只有諸葛亮的「鞠躬盡粹,死而後已」,差堪比擬。

松贊干布與噶爾東贊的年紀

松贊干布於十三歲登基,十三歲是吐蕃人成年的年紀。噶爾東贊於此時已經位為人臣,替贊普辦了許多事。前已述及,當叛相瓊保邦色邀宴時,噶爾東贊被松贊干布派往視察牙帳行宮的所在,揭發前任大相暗害贊普的陰謀後,接著繼任大相。因此,可以推定,噶爾東贊此時已經成年,他的年紀不會少於十三歲。

西元六四○年,噶爾東贊代表贊普,入唐請婚。據《敦煌吐蕃歷史文書》<大事記年>推算,其時松贊干布三十五歲,噶爾東贊也不會少於三十五歲。如果參照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所示,圖中噶爾東贊的額頭與兩頰,均有十分明顯的紋路,滿面風霜,看來倒像三十五歲左右的年紀。我認為這是比較合理的年紀。因為,噶爾東贊年老退休那一年是西元六六○年,也就是說,噶爾東贊可能在五十五歲左右因年老退休,再過了六年,於西元六六七年老死。

根據《敦煌吐蕃歷史文書》所記,參照藏曆記年的規則,推算出松贊干布的享年,有三十四歲和四十六歲兩種可能。有些藏文典籍記為八十二歲,那可能是基於弘法的需要。有些藏學家則認為松贊干布之時,功業彪炳,建樹極多,不可能在三十四歲短暫的有生之年得以完成。然而,如若參照噶爾東贊的生命史,此一疑點當可獲得解決。那就是,噶爾東贊為松贊干布祖孫三代打下一片大好江山;也就是說,歸於松贊干布的不世勳業,均由輔佐三代的大臣—噶爾東贊予以建立。

因為,松贊干布登基時,噶爾東贊已經是他的心腹。十三年後,王子成年。依照吐蕃贊普繼承的慣例,於王子十三歲登基之時,父王必須退位。所以,松贊干布在二十六歲時曾經退位。五年後,王子夭亡,松贊干布才又重新掌政。又三年,松贊干布死,王孫繼位,時為西元六五○年,距離噶爾東贊退休之年還有十年。西元六六七年,噶爾東贊老死時,這位王孫仍然在位,迄西元六七九年。

藏文史料對噶爾東贊的評價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對噶爾東贊的評價極高:「在上者深沉者要數松贊干布贊普,在下者賢明者要數噶爾東贊大臣。王如蒼天神靈覆罩一切,臣如大地承受萬鈞。統轄權勢至為巨大之故,一切均己具足。外部政令遍及四境邊鄙,內部事務不減光采。黔首民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