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聖城拉薩

天神之地與布達拉宮

在藏語裏,「拉lh」就是「神」,「薩—sa」就是「地方」。「拉薩」這個地名已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這裡是天神之地;直接了當的指出拉薩的聖城地位。而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就在這個聖城裏頭。

華麗城堡—紅山宮

一般人大概都是先知道有布達拉宮,然後才知道布達拉宮在拉薩。西藏文獻告訴我們,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創吐蕃王朝的「藏王」松贊干布,在拉薩河畔修建紅山宮,這個紅山宮號稱是布達拉宮最早的記錄。根據西藏文獻記載,紅山宮的規模頗大,且在細部描繪上詳盡而生動。

據稱松贊干布當年,在拉薩紅山城堡基地上的外圍,築了三道牆,在牆內修建堡壘式的宮殿九百九十九座,加上紅山頂的一座,一共是一千座宮殿。一切宮殿,都用金鈴鐺、拂塵、珍珠纓絡、流蘇等物,加以裝飾,美侖美奐、富麗堂皇,堪與天宮媲美;風動處,拂塵流蘇搖曳,鈴鐺頻響,奏起美妙的樂章。而其雄偉足以震驚鬼神,即使只有五人護衛,也能抵禦一億以上的軍隊。在每座宮殿上,都豎著十支腰間綁著紅絲巾的紅槍,立著掛有種種絲質流蘇的各式武器。

除此之外,又記載了,在南邊山裡面,建有九層高模仿蒙古碉堡的「吉祥無量宮」,當作國王的住處。在通往王后宮殿的途中,搭有一座銀橋,鑲嵌無數裝飾華麗的窗戶,以供國王與王后彼此往來。如斯美麗的城堡,散發出檀香木的芳香。

在城堡東門外所修築的跑馬地,長約一千六百公尺,均舖上磚,再蓋上紅銅。這樣的設施,使國王每次跑馬時,蹄聲震耳欲聾,好似十萬馬匹奔跑的氣勢。跑道兩側壁上掛著纓絡、半纓絡,畫有各種圖案以及彩色的浮雕;裏裏外外,金碧輝煌,還會發出各種樂器的音響。

以上的描述,雖然具體而生動,但是令人聯想的是一座華麗的玩具城堡,或者是迪斯奈樂園的小小世界。

相傳,當時紅山宮的具體圖畫,原本保留在拉薩大昭寺的南壁上,以壁畫的形式記錄了文獻上的描述。可惜的很,這幅壁畫不知道從什麼年代就已經被各種香火及酥油燈火的油煙所熏黑,根本看不清楚。不過,在十七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重建布達拉宮時,將大昭寺這幅被油煙所熏黑的紅山宮圖,描摹於布達拉宮內的廊道壁上。現在到布達拉宮,還可以看到這幅摹本。

然而,不論是文字記載或圖畫記錄,其中所顯示的富麗堂皇,令人嘆為觀止的諸種建築規模、陳設裝飾等等;迄今為止,並未出現任何遺留文物或廢墟遺址。幾乎可以說,目前沒有蛛絲螞跡可藉以證明,紅山上的華麗城堡曾經存在。

山神以雷電殛紅山宮

對於紅山宮的消失無蹤,西藏文獻也提出了解釋:由於吐蕃王朝時,紅山宮屢遇兵災戰禍;又在一千多年前,發生雷擊紅山宮之天災,宮殿建築破壞嚴重,只有少數宮室倖存。當時的「藏王」赤松德贊,曾經就此事,詢問來藏區弘法的印度高僧—蓮花生大師,大師通過出身高貴、福慧雙全的男童作為降神者,得到神諭:「以雷電殛紅山宮者,念青唐古拉山神也。」

至於念青唐古拉山神為何要以雷電殛紅山宮呢?這事說來有趣,念青唐古拉山神可以說是西藏最重要的神靈,大概是西藏人人皆知的神靈。在西藏的神靈世界裡,祂居住在北方,是大念青唐古拉山脈的統治神,這些山脈綿延幾百英里,穿過渺無人跡的藏北地區。奇特的是,祂還身兼紅山的保護神。我們已經知道,築有布達拉宮的紅山在拉薩,並不在藏北。

紅山保護神以雷電殛紅山宮,看來是極為矛盾的事;原來卻是宗教鬥爭惹的禍。在佛教初傳西藏時,引起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原有神靈的嗔恨;藏王弘揚佛法的措施,使得雅拉香保神水淹山南旁塘宮,念青唐古拉神雷擊拉薩紅山宮,十二個地方女神製造旱災、荒年、瘟疫等等。擁護苯教勢力的大臣,歸因於引進佛教,觸犯了本地神靈。藏王不得已,只好將禮聘來藏的高僧遣返印度。

蓮花生大師收服苯教神靈

由於不甘受制於苯教權臣,在擁護佛教之大臣共謀下,藏王與苯教大臣展開明爭暗鬥;在苯教勢力消歇之際,請來蓮花生大師降魔伏妖,將一干本地眾神靈,打入魔妖之列,並予以制服。為了贏得信眾,展開了佛教本土化運動。一干藏地眾神靈,通過各式各樣的鬥法、鬥智,威脅利誘,被蓮花生降服、感召,幾乎都成了佛教的護法神;也有例外者桀敖不馴,就將之燒死。

由於蓮花生法力高超,使得佛教本土化運動,獲得空前的成功。但也引起大臣們的不安,透過御前小會議的召開,以防患吐蕃歸屬印度為由,奏請蓮花生大師回到印度去。藏王不敢觸犯眾怒,只好作罷;蓮花生大師也在弘法功業未完成之際,帶著遺憾,離開了西藏。

身兼佛教護法神的藏地眾神靈,原來的功能並未失去,所享祭祀內容也依然存在。遠古以來,在西藏各處活躍的諸多神靈,可能是世界上神靈家族無論是主支、分支或旁支,堪稱最龐大的系統。其面目千奇百怪,性格殊異化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不知幾千年來也許幾萬年,發展開來的故事,包羅萬象、多彩多姿、令人神馳不已。藏人的創造力與想像力是無窮盡的,造成西藏傳統文化的繁複多貌。後來,披上了護衛佛法的外衣,與佛教轉世輪迴的理論、遁世觀相結合,加上地理環境特殊,導致外來者的水土適應不良,對外族產生了天然的隔離作用。在資訊傳送無遠弗屆、地球村快速形成之際,號稱世界第三極的西藏高原似乎仍處在此一範疇之外。因此,那一片廣大的「極地高原」,仍是人們難以理解的區域。

西藏文獻的弘法精神

如前所述,西藏文獻提及,紅山宮築有國王的住處—九層高的「吉祥無量宮」。在紅山宮遭受雷殛破壞之後,沒有涉及傷亡的任何相關記載,藏王並沒有去修復它,任其毀棄而不顧,也未提及遷移寢宮事宜;顯然是無法圓其說。因此,紅山上的華麗城堡應是一則美麗傳說,無窮的想像與創造力所編織成的絢爛物事,點綴了藏人樸質的現實生活。

或許是吐蕃人沒有保存原始檔案資料的習慣,也可能是因戰亂而失散:截至目前為止,在西藏本土,竟然未見任何吐蕃時期的原始文件資料。廿世紀初,陸續出土的藏文文書、簡冊,都是在吐蕃人曾曾經佔領過的、西藏以外的河西及新疆地區發現的。在西藏本土可以看見的原始資料,就只有石碑、銅鐘等文物上的銘文了。

在藏區浩如煙海的西藏文獻,不論記載內容所屬年代多麼遠古,絕大部分不是創立文字當時的六世紀、甚或其後不久的七、八、九世紀所存留下來的。而幾乎都是十或十一世紀,藏傳佛教後弘期開始以後,一些佛教徒或根據原始資料改編、或加上本身的創作、或混雜神話、傳說等等,所形成的作品。編撰這些文獻的作者,看起來是不為本身的名利,因為他們大部分宣稱這些著作為洞中挖出的「掘藏(gter—ma)」,自封為發現文獻者「掘藏師(gter—ston)」。號稱陸續出土的「掘藏(gter—ma)」,就是後世「藏文史籍」引經據典的資料,也是各處寺院建築壁畫、圖像記錄的根據。

這麼說來,除了金石銘文、漢文史料,以及近世出土的文書簡冊,可加以印證處之外;西藏文獻根據「掘藏」所述及,關於吐蕃時期的記事,究竟摻雜了多少原始神話、民間傳說、佛教宣教故事,以及後世藏人無窮的創造想像成分?恐怕是難以離析得稍為清楚些。但從另一角度來看,若要執著探討藏人的歷史及精神世界是否真實,真有其必要嗎?恐未盡然。

五輩達賴喇嘛始建布達拉宮

一直要到十二世紀,據稱於八世紀毀於雷殛的紅山宮遺址—紅山才又受到青睞。首先是噶當派(白教的一支)高僧瓊布札西,來到這裡講經。其後不久,噶瑪派(白教另一支)幾位法王、格魯派(黃教)祖師宗喀巴及其弟子也曾在這兒講經,並進行佛事活動。(註)

在十二世紀以後,迄十七世紀五輩達賴喇嘛建造布達拉宮以前,紅山一直是宗教活動的場所。雖然有人藉此推得,紅山上進行宗教活動、遊行僧侶藉以容身的房舍,是紅山宮被毀宮殿的遺留物。但是,這些推測毫無根據,目的在於掩飾吐蕃王朝華麗絢爛的傳說,其動機至為明顯。

十五世紀初,宗喀巴所創立的格魯派(黃教),在藏區得到迅速的發展;但也是要到十七世紀中葉,屬於格魯派的達賴喇嘛,藉助蒙古族首領固始汗的兵力,才打敗了白教的「噶瑪王朝」,建立黃教的「甘丹頗章王朝」,也就是俗稱的「達賴王朝」。五輩達賴執政的頭三年,政府設在拉薩哲蚌寺的甘丹頗章(甘丹殿),是王朝名稱的由來。由於五輩達賴喇嘛和他的親信助手桑結加措的努力,以達賴喇嘛為中心的黃教政權,才得以鞏固,所以俗稱「達賴王朝」。由此正式開始了西藏以達賴喇嘛為中心的「政教合一」制,並延續迄今。

後來,設在哲蚌寺甘丹頗章的達賴政府,由於政務繁擾,有礙寺院清修,乃築造布達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