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間最美的情郎

2009年8月6日 理塘

理塘,漢語的意思是「平如銅鏡的草壩」,有世界高城之稱,海拔4014米。很多遊人過理塘匆匆,不敢做停留,皆因這裡海拔太高,很幸運,我沒有任何高原反應的跡象。在理塘停留兩天。不是因為這裡的風景美,而是因為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理塘轉世的傳說。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

——《倉央嘉措情歌》

這是一首流傳很廣的情詩,也是藏區傳唱最廣的一首情歌。

大約在300年前,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女人。那女人有雙又黑又亮的眼睛,就像剛剛釀成的葡萄酒。可是那男人非同尋常,他是藏民頂禮膜拜的活佛六世倉央嘉措。與一般活佛相比,倉央嘉措顯得非主流。通常情況下,轉世靈童在五六歲就已坐床成為活佛接受教育,而倉央嘉措是在15歲才開始了作為一位法王的學習和生活。突然間遠離故鄉親人,面對大量的經書和修行,身邊有的只是得道高僧的嚴格管束,以及幾乎不可能達到的高要求。倉央嘉措這個自小在民間長大的孩子產生了叛逆,即使擁有對西藏的最高統治權,他依然是不快樂的。最重要的是這個正值愛慕女性年齡的英俊少年,他必須按照所屬的格魯派教規,嚴禁接近異性。其實早在他成為達賴喇嘛之前,曾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瑪吉阿米。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馬竹馬。

曾為少年倉央嘉措落髮授戒的五世班禪大師,五年後又該再次為之授比丘戒了。倉央嘉措依約去往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經由五世班禪自傳我們得知:班禪大師祈求勸導良久,倉央嘉措沉默以對良久,然後毅然站起身來,奪門而去。他雙膝下跪在日光大殿外,給大師磕了三個頭,反反覆復只說一句話:「違背上師之命,實在感愧」,念念叨叨黯然而去。倉央嘉措不僅拒受比丘戒,反而要求大師收回此前所受的出家戒和沙彌戒。說這番話的時候,倉央嘉措痛徹肺腑:「若是不能交回以前所受出家戒及沙彌戒,我將面向扎什倫布寺而自殺。二者當中,請擇其一!」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可見他心中是何等的痛苦。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刻板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念著美麗的情人。他不僅經常微服夜出,與心愛的姑娘相會,而且不顧世俗,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情詩。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打掃寺院的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找到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趕到的主持紀律的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悲痛欲絕的倉央嘉措經過這一場生死變故,他逐漸把佛深深埋在心底,而選擇自己作為人的天性,他開始不斷不斷的寫詩,並且是情詩。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這樣的詩句,只有心懷重情的人方能寫出。倉央嘉措的命運是老天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生在貧民之家,長在自由之地,卻機緣巧合成為雪域至尊。只是紅顏、江山,從來就是一個難以抉擇的話題。倉央嘉措一生只為情所惑,視權力地位如糞土。從開始的不願「出任」六世達賴,到一七○二年(康熙四十一年)巡遊日喀則時向其師班撣羅桑益西送回僧衣以示退戒,只保存世俗之權……

對於倉央嘉措這個自然之子,他不過順應了自己的內心,戀上塵世,放棄佛緣。他內心亦有痛苦,他說「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或許他知道,自從他成為王的那一天,他便失去了自由。所以他的塵世之愛,才會如此壓抑,如此熾烈,如此絕望,如此瘋狂。

白天,倉央嘉措以密法佛徒出現,夜晚則化名宕桑汪波遊盪於酒肆、民家及拉薩街頭,以至於竟在布達拉宮內:「身著翩翩綢緞,手戴閃閃金戒,頭蓄飄飄長發,且歌且舞且飲。」他的詩說:「住在布達拉宮中,我是雪域至高之王。在拉薩的街頭上流浪,我成了世間最美的情郎。」

神聖的宗教律例不可能容忍他的離經叛道,倉央嘉措就這樣因「耽於酒色,不守清規」而被康熙帝予以廢立。24歲的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不知所蹤,有說被人下毒死於途中,有人說其從此流浪天涯。這為後來尋訪新的六世達賴設置了不小的障礙。一個沒有喇嘛的西藏,就像一個人沒有靈魂。於是尋訪六世達賴轉世靈童的活動在西藏啟動。藏傳佛教關於靈童轉世的程序眾多,其中包括達賴生前的遺囑,圓寂時面部朝向等重要信號指示,倉央嘉措都沒留下。他註定了不是一個遵從規則的喇嘛,生前在這一點上都不肯「配合」,或者命運註定了他無力配合。

而最具戲劇性的一個細節是,當人們迎接六世達賴的靈童時,驚奇的發現靈童居然就在倉央嘉措的情人瑪吉阿米的故鄉——理塘。正應了倉央嘉措生前最後一首詩:跨鶴高飛意壯哉,雲霄一羽雪皚皚。此行莫恨天涯遠,咫尺理塘歸去來。

莊嚴肅穆的布達拉宮,這歷代喇嘛的駐錫地。它以尊榮顯赫的姿態永遠地拒絕了倉央嘉措。在西藏的歷史上,曾經一共產生過十四輩達賴喇嘛,除卻第一代達賴的靈塔在扎什倫布寺外,其它歷代達賴喇嘛總有靈塔、塑像、繪畫等紀念物供奉在布達拉宮,即使人們不怎樣提及的只活了十一歲的九世達賴、只活了十八歲的十一世達賴都有他們的靈塔在,然而,聲名遠揚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呢?塑像是不會再鑄的了,壁畫中也看不見他的影子,至於靈塔的安置,布達拉宮說,他?不配。

然而,他的詩卻傳遍了前藏、後藏,傳遍了藏北、藏南,傳遍了古老的山南。傳遍了大江南北。

那一天,我轉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不為來生,只為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轉山轉水轉佛塔呀,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天上的仙鶴借我一雙潔白的翅膀,

我不會遠走高飛,飛到理塘就轉回。

山頂升起皎潔的月亮,你的臉龐浮在我心上。

你那美麗的臉龐,悄悄浮在我的心上。

這就是倉央嘉措最後的結局,三百年來我們一直傳唱這首歌,只為了倉央嘉措,是統治階級的叛逃,是異樣無倫的西藏王,是一個不成功的活佛,卻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是世間女子心中最美的情郎!

(資料來源摘於網上)

《問佛》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

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