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記者雲集安曼

他們都是些有一技之長的硬漢子。

——傑弗里.邁耶斯

※※※

多國部隊加緊空襲巴格達之際,被驅趕出伊拉克的各國記者紛紛飛至素有「前線國家」之稱的約旦首都安曼。

為此,約旦新聞部在安曼的約旦洲際飯店開設了接待部,歡迎各國記者光顧。洲際飯店成了各色記者的總部,工作性質各異、身著奇裝異服的記者們衝勁十足地上躥下跳,從上至下充滿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投入氣氛。

在這裡,只需填寫一張包括姓名、國籍、單位、職業、最後一次到約旦的時間以及發表過的作品的表格,一般都能得到三個月的簽證。儘管記者們每天都必須到這裡登記註冊,領取當日有效的採訪通行證,但對那些剛剛飛離巴格達的西方記者來說,還是大大鬆了一口氣。在這裡,到過巴格達成為一種榮耀,共同社近藤由於一月十六日才離開巴格達而被視為英雄。

在洲際飯店主樓八層,美國CBS租用了半層樓作演播室,僱員們手持對講機神氣活現地奔上跑下。在巴格達和我一塊玩兒過命的共同社河野也在五層包租了一個大套間作為工作室,攝影記者大河源利男在這裡架起了自己的AP—Leafax底片傳真機,坐鎮聽電話的是共同社中東首席近藤。二十一日,共同社河野和大河源在死海附近拍照被約旦傘兵扣留七個半小時,約旦軍方弄不懂,記者為什麼對死海感興趣,而按規定死海因與軍事沾邊不得採訪。最後竟驚動了日本大使館。可肇事的日本記者卻洋洋得意,「因為每扣一次,就等於一枚勳章。」

我自己的遭遇並不比共同社好多少,我已經無法統計相機被扣的詳細次數。我早已習慣雙手舉著相機緊貼在後腦勺上走向端槍的大兵聽從處理。不過,就在大兵收走我的相機時,我也還是忍不住來點小動作。

為了自我保護,唯恐天下不亂的各國記者高招紛呈。日本NTV電視台的記者買了阿拉伯人的包頭「哈代」裝扮起來,希望為此博得好感,方便採訪,但仍寸步難行。在著名的阿卜杜勒.海珊清真寺前,NTV被人推來搡去,險似風雨中一葉小舟。

美國記者斯蒂芬.拉赫曼胸佩兩枚加拿大楓葉徽章,站在約伊邊界難民營中的土堆上,支支吾吾地大講反對戰爭。在他的前衣襟上還別了一枚大鋁牌,上寫「No Blood For Oil」(不要為石油流血)。這位自稱一九八九年在西單路口認識我的美國佬,指著我胸口上的五星紅旗,讓我當眾證明他是加拿大人。

台灣有三十多個記者住在約旦洲際飯店,可彼此封鎖消息,競爭自然激烈。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即每天一大早就向中國駐約旦使館呈報名單,懇請予以照顧。章大使在接見台灣記者時還幾次讓我作陪,讓我神氣不少。時報報系、聯合報系、自立報系派出了自己的高手。時報報系的攝影記者林少岩是剛從亞運會上撤出來的,一見我連稱「世界真小」。時報的張升日前又爆冷門,居然得到一張前往巴格達的簽證,引得西方記者又羨慕又嫉妒。

瑞典電視台攝影師在自己前胸後背掛上白布,上用阿拉伯文大寫:「血比油貴.瑞典電視。」財大氣粗的路透社在約旦洲際飯店通過閉路電視向所有房間播放它的英文快訊,一幫膽小的白人記者大眼瞪小眼地看得兩眼發酸。這裡還可以看到以色列電視台連續二十四小時的節目,引得一些記者跟著主持人做防化自救演習。老牌的軍事記者則權威地指著屏幕上出現的場面:這是F—14公貓戰鬥機,那是M—1艾布拉姆斯坦克。

一些嗅覺靈敏的記者正暗中準備去以色列,英國戰地記者錢德勒就是一個。他連聲解釋說是因為英國關閉了駐伊拉克大使館他才沒能進巴格達的,並一再追問我在巴格達是否弄到什麼「絕的」。幾位台灣記者也在暗中籌劃去塞普勒斯,據說那裡很容易得到以色列簽證,而在其他阿拉伯國家,一旦護照上印有以色列的痕跡,整本護照就告作廢。我的好朋友近藤也將於日內去特拉維夫,安曼的工作由一個新手接替。近藤認為一個好記者必須有天賦、學校教育和豐富經驗。他由於多年戰亂經驗而扮演共同社中東「救火隊員」的角色。

連續三天的陰雨給安曼帶來一絲喜悅,因為謠傳化學武器最怕大雨滂沱。但軍事專家勸告大家不要盲目樂觀,地中海的西風會把以色列上空的空氣原封不動地吹到約旦,現代戰爭中沒有倖存者,嚇得約旦人舉家外遷,以避戰禍。各國記者則作壁上觀,注視中東風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