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先會飛,才能擁有翱翔的翅膀。
——以色列傘兵
※※※
一九九○年的整個春季夏季,我都在海拔五千—六千米的世界屋脊探險。與北大師兄、《民族畫報》的攝影記者「米老鼠」凌風同住雙人尼龍帳篷,吃軍用罐頭,喝冰山融水。當時我健壯得像頭大牲口,心比珠穆朗瑪峰還高。
我之所以到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無人區探險,完全是聽了北大一位女學生的煽動。她是我初戀的女孩,我一直對她言聽計從,因為她學的是科學,我又迷信北大的民主、科學傳統。我的朋友、美籍華人作家趙浩生教授教導我,人的一生有兩件事最重要,一是鬧革命,一是談戀愛,如果兩件事攪和到一起,那就是極致人生。我猜我當時五迷三道就是這樣。果然,我的老闆、新華社攝影部主任對我當時的烏托邦思想大為不滿,而我又是個有戀母情結的乖孩子。既然老闆認為我的居京生活到一九八九年底已至盡頭,我便義無反顧地在一九九○年初離京去了西藏。
可可西里是蒙古語,藏文叫「阿欽公加」,原意為高山環繞的上百個湖,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新疆、青海、西藏接壤的夷蠻之地。大體位置在青藏公路以西,唐古拉山以北,崑崙山以南。在我們進入之前,幾乎沒有人類痕跡,被稱為地球上「最後一塊處女地」。
我們的北京吉普咆哮著衝上封凍的通天河,堅冰在腳下隆隆震響。雖然早已是盛夏,可在平均海拔五六千米的可可西里無人區還是大雪紛飛。眼前,長江之源格拉丹冬雪峰傲然聳立,鉛灰色的冰塔林閃爍著沉重的寒光。腳下,晶瑩透明的西金烏蘭湖平和如鏡,宛若一塊藍色的冰。
此次探險,我是作為替補司機加入可可西里探險隊的。為此,行前特地在警察學院強化訓練了三個多月。此時,熾熱的陽光穿過吉普車風擋,強烈的紫外線將我的臉剝去了一層皮,用手一碰便紛紛揚揚。由於空氣稀薄,一行人全都患了右心室肥大和紅細胞增多症。75馬力的北京吉普由於缺氧,輸出功率竟不足四十馬力。持續的高寒缺氧加上沒有新鮮蔬菜,嘴裂開一道道血口,高高腫起。為止痛,我不時將臉貼到冰涼的相機上,萊卡的冷鋼激起我無限的遐想:從「乞力馬扎羅的雪」到「走出非洲」。
一九八三年大學畢業時,我曾找到燕山腳下「萬歲軍」坦克六師申請當裝甲兵,可他們硬說我是近視眼,在給了我兩個包子一碗雞蛋湯之後,禮貌而堅決地把我送出了兵營,使我這個胖乎乎的自由主義分子終生失去了參加陸軍的機會,只能遠遠羨慕那些因戰鬥致殘的英雄。我龜縮在中國政法大學講授了近四年的戰爭史,終於在一九八七年通過新華社攝影部招聘考試,被當作「大街上撿回來的孩子」開始了我的記者生涯。我崇拜富於冒險精神的悲劇式英雄,愷撒、隆美爾、巴頓和踩上地雷還要再摁一下快門的卡帕。我生性執著地追求親身體會,為了獲得某種體驗而不惜冒險,以此顯示自己的勇氣。
十八歲時,我讀到以色列傘兵202旅的一句格言,這句話印在綠身紅翅的飛蛇軍徽上:「只有先會飛,才能擁有翱翔的翅膀。」(Before you can earn your wings,you must learn how to fly!)人生就是如此,直到我三十歲從海灣歸來,受聘裝甲兵學院上校研究員時,才有資格成為一名貨真價實的裝甲兵。
幾天前,派我來世界屋脊玩命的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林川,托補充給養的油罐車給我帶來一箱膠卷,想不到中間還夾帶著一台松下RF—10短波收音機。八月三日,我和《民族畫報》攝影記者凌風正縮在帳篷裡聽新聞,「美國之音」乾癟的聲音播送了一條令我靈魂出竅的消息:「一九九○年八月二日中東時間凌晨一時,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三個師越過邊境,僅有二點○三萬人的科威特軍隊稍作抵抗即全軍崩潰,除五千名散兵撤至沙特,全軍覆沒。」
伊拉克吞併了科威特!我屏氣凝神生怕漏掉半個字,直到轉播《時事經緯》,我才一個貓跳鑽出帳篷,在雪地上連打三個滾,面對雪山長跪不起……
新華社社長穆老頭把「攝影」比作新華社的一個翅膀,我做夢都想當翅膀上的硬羽毛。縮在鴨絨睡袋中,我打著手電起草去海灣的申請。
尊敬的部領導社領導:
新華社正在步入世界性通訊社的行列,中東是最好的突破口。中東位於三洲交會、五海包圍之地,集地理、歷史、宗教、民族、經濟、政治、文化矛盾於一身。古老的大河文明、金字塔、巴比倫與石油命脈糾纏一處。帝國主義殖民經濟不得人心,白面孔的美聯、路透在阿拉伯世界不如中國受歡迎。
我一九八三年畢業於北大國際政治系,曾在中國政法大學執教「現代國際關係史」「世界大戰史」近四年,並獲講師職稱;一九八八年畢業於新華社湯姆森國際新聞培訓中心;一九九○年畢業於警察學院駕駛學校。身體健康曾達北大鍛煉標準。盛夏走過長城,嚴冬爬過雪山抓熊貓,在世界屋脊探過險,在攝影部新聞中心從事突發事件報導三年半,有豐富的「閃擊」經驗。無妻兒、戀人拖累,最適合飛往中東採訪戰爭。我決心為新華社爭光,報答人民哺育之恩。
就是這篇用軍用「小八一」電台發出的明碼電報,日後竟被嗜血的人傳為血書。其實我這個人最怕見血,更何況在海拔六千多米的青藏高原腹地、六千八百六十米的布喀達坂峰腳下,連氧氣、淡水都不夠,哪擠得出多餘的鮮血。
我又連夜起草了兩封電報。一封請新華社軍分社王建民幫我準備防彈背心;另一封讓技術局傳真員袁滿到北大國際政治系預借有關海灣危機的書籍。
熬過一個不眠的寒夜,我彷彿已飛過寒光閃爍的布喀達坂雪山,來到熾熱的中東沙漠。
西方國家在歷史上以歐洲為中心,把由近而遠的東方各地稱為「近東」、「中東」和「遠東」,這一政治地理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中東範圍沒有明確的界限,一般指以西亞為主,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廣大地區,包括伊朗、阿富汗、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葉門、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阿曼、科威特、卡達、巴林、土耳其、塞普勒斯。
這一片遼闊富饒的土地約七百四十萬平方公里,是東西方交通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資源,其出口量約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2/3,故有「石油海洋」之稱。
美國總統五星上將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直言不諱地宣稱,「僅僅從地理學上講,整個世界戰略沒有比中東更重要的地區」。而海灣又是中東的核心。
海灣位於西亞南部,是印度洋伸入阿拉伯半島與伊朗高原之間的陸間海。伊朗稱之為波斯灣,阿拉伯國家稱之為阿拉伯灣,統稱海灣。海灣地區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卡達八個國家,統稱海灣國家,總面積四百八十萬平方公里,人口九千一百五十九點六萬。
海灣地區處中東中部,北扼高加索山、黑海,南瀕阿拉伯海,東臨南亞次大陸,西接紅海,是連接亞、非、歐三洲要道。此外,擁有世界上最豐富、最優質的石油,埋藏淺、產量高、油質好、儲量大。已探明儲量六千五百一十七億桶,佔全球儲量65%。中東五大產油國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阿聯酋均在海灣。
中東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和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其一直處在激烈的動盪之中。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中東地區發生的局部戰爭和規模較大的武裝衝突將近五十起。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從一九四八年五月到一九八二年六月的五次中東戰爭(即巴勒斯坦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六日戰爭」、「十月戰爭」、一九八二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戰爭)以及歷時八年的兩伊戰爭。阿以爭端是中東動盪的重要根源,其中的關鍵是巴勒斯坦問題。另外,塞普勒斯問題、黎巴嫩內戰也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風雲多變、衝突迭起的中東,一直是舉世矚目的動亂地區,也是國際新聞界追蹤的熱點。儘管當時國內大多數人不認為海灣要打一場大戰,可根據我的知識和直覺,一場大戰非打不可。我祈禱茫茫宇宙,促成我的海灣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