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八莫圍殲悍敵

國軍連續攻克了孟拱和密支那兩大名城之後,次一目標,即指向密支那南方,與我國毗鄰的八莫。

十月,緬甸雨季已進入尾聲。中午雖然炎熱,不過早晚都很涼,有如我國江南的初秋時節,氣候非常宜人。

藍鷹兵團部隊,在這風景如畫的密城,經過這一個多月的休息整頓,疲勞已逐漸恢復,我們又要向八莫作閃電式挺進,展開另一回合的戰鬥。

伊洛瓦底江上的汽艇,往返如梭,把駐紮在密城的人馬,一批一批的運過江去,中美的工兵們,也在日夜趕工,建好了一座浮橋,把密支那通八莫的公路連接起來。

八莫,位於伊洛瓦底江和太平江匯流的右岸,是密支那到臘戍的要衝,南距曼德勒二七五哩,仰光五九七哩,東南距南坎七一哩,北距密城一三五哩,東北距我國雲南的騰衝僅一一二哩,為上緬甸水陸交通要地。水路南通瓦城仰光,可以航行輪船,而小汽艇逆江而上,可到達密支那、孟拱和加邁。密城以上則無航行之利,但有公路可去片馬和孫埠拉蚌。而八莫到騰衝這一段路,在中印公路尚未修通之前,兩地交通,完全依賴一條崎嶇難行的騾馬小道。這一條路,不僅在滇緬商業往來上,有過極大的貢獻,而且我們國歷代對緬甸用兵,也多取道於此。聽說元朝時馬可波羅到中國來,也是走這一條來的,確否尚有待考證。

由密支那到八莫,都是高山峻嶺,西有伊洛瓦底江作依據,東有中緬分界的普董和興龍卡巴兩大山脈作為屏障。密八公路好像掛在山邊上,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深壑。南大白河,南山河,貌宛河,太平江橫亙其間,形成了理想的天然遲滯陣地。尤其是太平江,河幅寬闊,對岸地形平坦,更為直接防守八莫外圍的良好河川防禦地帶。加之,八莫城區附近,湖沼縱橫,地形起伏,建築和林木雜植其間,極為隱蔽。從軍事眼光來看,這是一個利於守而不利於攻的軍略要點。

在過去,孟養、木邦、孟密、隴川,這四個土司所管轄的,就是今日整個緬北的地區了。當年,我國征西將軍劉鋌,曾把八莫作為開拓六慰及恢復三宣的根據地,召集各路土司,立碑於此,碑文上所說的「不縱不擒,南人自服。」這就是說,佔領了八莫南北地區,便取得戰略上的優勢,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使邊人拱手來降。由此可見八莫在戰略上,是何等重要。

我國元代征緬直搗甘蒲王朝都城的時候,西南各路大軍在八莫會師,那時候的八莫,叫做「江頭城」。因它是伊江口上的重鎮,明代設蠻莫土司,來管理這塊地方,行政中心,就設在八莫,清代乾隆時,水陸軍並發征緬,八莫也是一個重要的會戰之地。這次,我們又來到緬甸作戰,基於歷代用兵的經驗,我們對八莫一地的攻略,就不得不慎重了。一切都必須有妥善的安排,方可採取行動。

當時據守八莫的敵人,兵力不大,後因密支那吃緊,日軍由緬南方面抽調第二師團趕往增援,不料第二師團剛到南坎,密支那已被我軍完全佔領,乃改以該師團的搜索聯隊的基幹,加上第十六聯隊第二大隊的全部,野砲一大隊,戰車一中隊,以及十八師團五五聯隊的第二大隊,編成一個混合支隊,由搜索聯隊長原好三大佐指揮,擔任八莫地區的防禦。另以一大隊的兵力推進至廟堤那龍公路間,及其兩側山地,構築前進陣地,截阻我軍對八莫的攻勢。

十月十五日,藍鷹兵團部隊,已全部渡江完畢。新三十八師為第一線兵團,新三十師為第二線兵團,隨前面部隊的進展,逐次向前躍進。

太平江發源於我國雲南西部的山中,在緬甸邊境,和南大白河合股北流,在廟堤又轉而曲折向南,在八莫附近注入了伊洛瓦底江,自然形成了八莫外圍的三角陣地,廟堤就在這個三角形最北尖端的對岸。可是,新三十八師半個月來的閃電攻勢,不斷地向前推進了二百四十哩,在十月二十九日一鼓作氣,把廟堤一個中隊的敵軍,完全殲滅,佔領了太平江北岸,迫使日軍外圍的防禦陣地,龜縮到三角地形裡面去,作自殺性的防衛戰鬥。

可是太平江正面的河道,有二百公尺寬,水流很急,對岸又是一個高岡,敵人建築了許多堅固的工事,控制著所有可能的渡河點,廟堤又是一塊平地,部隊的渡河行動,處處都要受到日軍的瞰制,要在仰攻下渡河,犧牲必定慘重,而且成功的機會不大,但又不能就此受阻。

孫軍長三番兩次親自到河邊視察,從地圖上和實際來對照,希望能找出比較隱蔽的地方偷渡過去,怎麼樣在附近也找不到合適的地點。因此,決定採用大膽的迂迴,要新三十八師的部隊,立刻集結,主力從大利以北地區,秘密地轉移到左翼山地中去。從鐵索橋上走過太平江,再由興隆巴卡一線,對八莫和曼西,作旋迴行動,包抄到敵人的後面去。另以一部兵力在太平江北岸,四處徵集木材竹子,編製竹筏木排,作積極的準備,採取佯攻態勢,來吸引日軍的注意力,掩護左翼主力部隊行動。

這一支在左翼迴旋的部隊,所經過的地方,全是山地,海拔都在二千公尺以上。綿延起伏的山巒,森林密布,甚少人煙。走沒人走過的野徑,一個個地往上爬,到達興隆巴卡時,地形特別險要,兩山之間的隘路,扼住要道,大有一將當關,萬夫莫敵之勢。我國清朝傅恆將軍征緬時,也是取道於此。我們部隊從工程浩大的鐵索橋上,俯視太平江上的浪花,想起當年造橋的人,對後世的貢獻,該是多麼偉大。

首先,由陳團長率領的一一二團,佔領了這一帶的險地和關口,掩護部隊安全通過,接著李師長也率領另一團迂迴過去。兩股兵力,並肩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起衝出山區,攻佔了莫馬克東側的卡王,並將莫馬克以北,到廟堤間公路兩邊的日軍據點,完全攻下。造成了有利的態勢,控制了附近的制高點。

這時候,在正面擔任佯攻的一一三團,眼看著師的主力,已經迂迴過去,自己老是和日軍相持不下,心中十分著急。在附近偵察到四個渡河點,因受到敵人猛烈的砲火控制,不能成功,最後,趙團長決定了從廟堤正面強渡過去。

十一月六日的夜晚,天上一團漆黑,他選派了六名精明能幹的士兵,要他們游泳過去,到對岸敵人陣地去偵察,蒐集日軍各種防禦設施,以及活動的資料,任務非常艱鉅。但藍鷹兵團的健兒們,渾身是膽,他們受命之後,攜帶著三天的乾糧,包在油紙包內,就躍身入江去了。在岸上目送的人,心中不免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

夜晚,江水又急又冷,他們在急流中奮勇前進,把握住方向,遊了三個多鐘頭,才達到對岸的蘆草邊。避過了敵人的哨兵,偷偷地爬上了岸,鑽進樹林,躲在樹上。等到天亮,再觀察敵人的動靜,並且把敵人陣地的配備,詳細繪製下來。一直到夜幕低垂,才游過江回來覆命。

趙團長得到這些正確的情報之後,更增加了他渡河的信心,於是就令各部隊立即準備,把所有渡河器材,都利用夜暗搬運到岸邊,再要那六個藝高膽大的弟兄,先行過去,作為響導。有了一次經驗,他們冒著刺骨寒風,游過河上岸後,向四處搜索,終於在敵人陣地的左方,找到了一個空隙,即忙打出信號,告訴在對岸等待渡河的部隊,立即出發。一批批的渡河工具,都先後下水了,由第三連打頭陣,向著敵岸游來。這時候,敵人尚在夢中,游過了江的部隊,沒有費力,便佔領了陣地,其他各營連,跟著安全渡過這條天塹的大江。分別沿著新舊公路,直撲莫馬克和馬於濱等地,沿途僅遭到輕微的抵抗。一個禮拜的時間,趙團長已將八莫外圍的大小村落,和三個飛機場完全佔領了。

這時候,新三十師的部隊,也跟了上來,接替了廟堤、大利、和太平江以北的防務,與前進的新三十八師取得了連絡。後方的補給線安全了,前面的部隊,即可大膽地前進。

新三十八師的主力部隊,和從廟堤渡江南下的部隊,很快地會合了,都轉向莫馬克攻擊。這是八莫外圍的一個堅強據點,日本有相當多的兵力在守備,更建有輕重機槍都摧毀不了他封鎖交通要道的工事。但在我軍砲兵及空中支援,連轟炸帶轟擊,終於將敵人堅強的工事轟垮了,部隊才向前進。

另外,一團兵力,繞過莫馬克,由東側山邊的小路,向西南攻打出去,這一支奇兵,一下子就把曼西拿下來了,切斷了八莫通南坎的公路。從此八莫的敵人,不但等不到增援的部隊,而且更加陷入了重重的包圍之中,困於絕地了。

莫馬克攻擊的部隊,在我砲兵和空軍的支援下,頗有進展,並且對敵完成了有力的包圍圈。然後,即由西北突入敵陣,激戰了兩晝夜,殘敵打算突圍,向八莫方向逃竄,又在莫馬克西北二哩的叢林中,再被我軍追擊部隊包圍,經過激烈戰鬥和反覆掃蕩,才完全將其消滅。

這時候,孫軍長為了加速攻克八莫,又怕敵人渡江逃走,於是另派了一部分兵力,渡過江去,在八莫對岸設置埋伏陣地,以防敵人乘黑夜偷渡。

同時,友軍新六軍也以有力的部隊,由瑞古向東挺進,直撲八莫,這些外來的壓力,使敵人心理上崩潰。被迫退守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