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附件四

海軍總司令,柏林,一九四二年二月九日

一九四二年第八十三a號機密文件

交分發者

——本人地址——

事由:調查魚雷失靈

事情經過:海軍總司令一九四〇年六月十一日給海軍人事局下達的第二八六四號秘密文件

一、正如軍官們所知道的,戰爭最初幾個月中出現了魚雷失靈現象。這種現象曾一度動搖了前線對魚雷的信任。尤其是潛艇戰中出現的大量失敗,使海戰未能取得重要的戰果。

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由於魚雷定深太大,致使魚雷在採用觸發引信時從敵艦下通過,在採用磁性引信時又不起作用,因而無法命中敵艦。

二、在魚雷航行過程中,戰鬥部引信中的磁性引信部分對機械震動十分敏感。於是就會常常出現因自動起爆而導致提前爆炸的現象。這樣一來就無法擊中目標,反而對自己的潛艇造成危儉。此外,這會使敵人提前知道存在這種非觸發爆炸現象,從而立即採取相應的立竿見影的磁性自衛措施。

三、雖然設計的戰鬥部引信每個衝擊角在二十一度以上,但在前線出現失靈現象後經過檢查才發現,只有在衝擊角為五十度以上時觸發引信才可靠。

上述這些問題是逐步發現的,尤其是當定深過程中的問題與引信失靈混合在一起時,失靈的一些現象就更為複雜。這就導致了指揮機關多次反覆地更改有關魚雷使用的指示,從而引起了前線部隊的不安情緒。

要精確統計從戰爭爆發直到挪威作戰行動結束時這段時間內因魚雷失靈所蒙受的損失是不可能的。但下列事實已足夠說明問題,即在戰爭頭八個月內魚雷失靈的次數為戰時一般可接受的失靈次數的二倍,目前幾乎達到三倍。

我在一九四〇年六月十一日給海軍人事局下達的第二八六四號秘密決定中已經表示,我得如何嚴肅地處理這些失靈事件。如果因為研製或試驗過程中的疏忽而造成這些缺陷,那我必須毫不留情地追究罪責。我確實這麼做了。

……

帝國法院對上面提到的四位軍官和文官提出控告,經過六個星期的審判得出犯罪事實如下:

一、魚雷的定深

由於魚雷從目標底下通過而造成失靈的主要責任是對G七a和G七e魚雷的定深試驗不夠。在研製階段試驗也極不充分。這兩種魚雷的定深沒有達到規定的定深偏差,而是下傾二至三米,導致魚雷從目標底下通過,當一九三六年第一次發現定深出現偏差時,他們也沒有引起必要的注意並採取積極的措施。其中發射時用的深度記錄儀的不準確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排除定深偏差的試驗也毫無結果。主要原因是研製工作好高騖遠,沒有考慮到立即排除定深偏差的必要性。甚至在魚雷試驗場副場長於一九三九年春明確下達了一項命令後,他們還是沒有這樣做。雖然發現這些問題已好幾年,但直到戰爭爆發,這些問題依然如故。直到一九三九至一九四〇年冬才解決這些問題。

糟糕的是,魚雷試驗場普遍對魚雷精確定深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連場長本人也覺得這個問題在軍事上無關緊要。其理由是因為有磁性引信存在。其實採用磁性引信也要求定深精確,要求起到磁性引信魚雷必須起到的爆炸效果。此外,由於磁性引信在非領水區使用範圍有限,因此必須隨時作好發射觸發引信魚雷的準備。此時精確地控制深度尤為重要。當魚雷試驗場在戰爭前一年得知盟國磁性自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時,就應該對魚雷的定深問題引起注意。因為從那時開始必須估計到磁性引信實際上就會失去存在的意義。

二、戰鬥部引信中的磁性引信部分

雖然磁性引信的基本結構是正確的,但它存在一個缺點,即魚雷在航行過程中因機械震動而導致自動爆炸的現象。這個缺點經過前線使用後才被發現。按理人們應該對G七a和G七e魚雷進行試驗,以克服磁性引信部分容易因機械震動而受到干擾的缺點;但人們沒有及時這樣做。引信在G七a和G七e魚雷中不密封,但在舊式的G七v魚雷中是密封的,而這種舊式魚雷卻沒有出現上述缺點。此外,由於魚雷試驗場中斷了對引信使用材料的系統分析,致使一些可能引起自動爆炸的原因一直未搞清楚。

三、戰鬥部引信中的觸發引信部分

有一種錯誤觀點認為,早在一次大戰中就已使用過的觸發引信是絕對有效的。這種觀點導致了在將G七a和G七e魚雷交付前線使用之前沒有對觸發引信進行充分的試驗。即使不把這一點作為控告的內容,但事實上後來也沒有補做這種試驗。當人們在一九三八年底至一九三九年初的冬季開始對觸發引信的有效性產生很大的懷疑、並發現以前的試驗很不充分時,就很有必要進行這方面的試驗。在這方面,也像在對待定深問題上那樣,過分相信磁性引信的作用,從而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

……

最後我強調指出:

事情到此結束了。經過魚雷勤務監察官和魚雷試驗場的努力,造成首次失敗和成為訴訟理由的一些缺點已經消除,危機也已克服。從那時開始所取得的對敵作戰的勝利就是證明。繼續保證和促進魚雷在軍事上的使用,是所有肩負魚雷生產和保管重任者的義不容辭的職責。

在提到我一九四〇年六月十一日的決定時,可以適當的形式宣佈我所作的說明。

雷德爾(簽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