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五月所發生的事件清楚地表明了兩大海軍強國的反潛防禦能力超過了我潛艇的戰鬥力。
潛艇還需好幾個月才能裝備上當時正在研製和生產的經過改進的武器。在一九四四年年底前,新型水下高速潛艇估計也還不能問世。
一九四三年六月,我遇到了整個戰爭期間最難作出決斷的問題:應從所有海區撤出潛艇,停止潛艇戰呢?還是應當不管目前敵強我弱的兵力,繼續讓潛艇隨機應變地作戰。
德國在各個戰線上均處於守勢。我陸軍正陷於艱苦的防禦戰之中。同盟國對德國領土的轟炸日益加劇。在這些情況下停止潛艇戰會對我方的整個戰爭形勢產生何種後果?我們可以放棄潛艇戰嗎?從我們的艇員考慮,我們能否不管我們的明顯劣勢而叫他們繼續作戰呢?
潛艇戰曾迫使海軍強國以護航運輸隊的形式進行海上運輸。根據他們自己的陳述,採用這種方法較之採用單獨航行的商船,運輸噸位要減少三分之一以上,因為單獨航行的船隻可以採用最高航速,選擇最短航線,而且不必等待集合後才開赴指定的集合地點。此外,商船結隊同時抵港引起裝卸方面的種種耽擱,又產生了浪費現象。為了反潛,各海軍強國不得不在所有海區出動數以百計的驅逐艦、護航艦艇和數百架飛機。
這些艦艇和飛機又需要有龐大的船廠、倉庫、基地和機場,包括大批地勤人員、工人和數不清的物資。
如果我們停止潛艇戰,那麼敵人就可以騰出這些力量用在其它地方來對付我們了。
舉個例說,如果昔日敵用於反潛的轟炸航空兵從現在開始都用來轟炸德國,並給德國居民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的話,那末人們就會問,難道我們能容忍這種情況嗎?潛艇艇員難道可以對此熟視無睹並對婦女和孩子們說,他們必須忍受這一切,他作為軍人不願意再承擔牽制這支轟炸力量的重要義務了?問題是明擺著的,答案也已明確。
但另一方面的實際情況是,如果我們繼續打潛艇戰,不管我們怎樣千方百計加速改進防禦武器並實施更加有效的掩護,潛艇的損失也會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毫無疑問,繼續戰鬥可能就是一種真正的自我犧牲。
在徵得我參謀部成員一致同意的情況下,我得出繼續戰鬥萬分必要的結論。潛艇部隊不能獨自退出戰爭,而坐視著把它們迄今承擔的全部責任統統推到德國其它正在浴血奮戰的軍隊和居民身上。
其次,在潛艇戰停止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再用新型潛艇來恢復潛艇戰是很困難的。因為即使最精銳的部隊,這種間斷也會使士氣一蹶不振。最後,既然我們還得與敵人繼續交戰,那末如果我們對敵情沒有完整系統的瞭解,以後就只能在極其不利的條件下從頭開始了。
現在的問題是,潛艇部隊是否看到了打這場不再能獲得重大戰果的戰鬥的必要性,並願意無私地、以自我犧牲的精神投入這場戰鬥。
在潛艇部隊指揮機關相信我們必須繼續戰鬥這一點後,我準備在我作出決定之前,再傾聽一下前線的意見。
於是我讓比斯開灣沿岸的各潛艇支隊司令到「西線潛艇部隊指揮官」勒辛海軍上校那裡開個碰頭會。他們是第九潛艇支隊司令勒曼.維倫布羅克海軍少校、第十潛艇支隊司令庫恩克海軍少校、第七潛艇支隊司令佐勒爾海軍少校、第六潛艇支隊司令舒爾茨海軍少校和第三潛艇支隊司令察普海軍少校。他們都是一些經驗豐富的優秀指揮官,與本支隊的艇員們接觸最頻繁。
我向他們提出了潛艇戰的問題。
在這次討論會上我們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必須繼續戰鬥。我們相信大多數艇員會感到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潛艇部隊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們的這種信任是合乎實際的。直到戰爭結束,他們一直鬥志昂揚。
支隊司令討論會結束後,我作出了繼續戰鬥的決定。一九四三年五月三十一日我向希特勒報告了我們在五月份遭受的嚴重損失及已經採取和準備採取的一些措施。
我還接著談道:「但是潛艇戰究竟還能取得多大戰果,發揮多大作用,還是難以預料的。敵人勢必加強水面和空中反潛兵力。至於他們如何加強,我們對此很不清楚,也摸不準。一九四〇年每艘潛艇每個出航日的擊沉噸位約為一千噸,而一九四二年底卻只有二百噸左右。從中可清楚地看出,隨著反潛兵力的增強,潛艇的戰果則有所下降。儘管它已無望再取得較大的戰果,我還是認為潛艇戰必須進行,因為它所牽制的敵人兵力相當大。」(海戰指揮部一處一九四三年第一六一四號絕密文件,一九四三年六月五日)。
當務之急是加速改進潛艇部隊的武器裝備。
在最重要的雷達方面,我們成立了「海軍科研指揮參謀部」,由屈普夫米勒工學博士擔任領導。他最緊迫的任務是帝國研究局及科學界和工業界的權威人士合作,生產一種新型的具有較大頻率的供潛艇使用的測向接收機。這種接收機同舊接收機相比能捕獲更大的敵雷達搜索波幅範圍,因此對付敵人的突然襲擊也就更有把握。
第二件事是加強高炮火力,使艇員們在受到敵機的突然攻擊時不至於束手無策,能在來不及下潛的情況下頂住敵機的攻擊,擺脫敵機。
潛艇裝備方面第三項根本性的改進是音響魚雷。這種魚雷可在驅逐艦正好駛向潛艇時自動地根據驅逐艦的螺旋槳噪音行駛。在施佩爾部長的協助下,這項工作從開始研製到完成投產,時間有所縮短,原計劃一九四四年秋完工,實際上一九四三年八月這種魚雷就交付前線使用了。
這些新型武器究竟又會使潛艇的戰鬥力增強多少,事先是很難估計的。它們的實際效果如何,在下面敘述潛艇戰情況時將同時予以介紹。
比斯開灣的潛艇在駛離基地後不久和抵達基地前不久的那段時間裡所面臨的威脅最大,敵人在這一帶使用的空中兵力最集中,因為對這些基地本身難以從空中加以攻擊。
一九四〇年十月二十五日,我有幸向希特勒報告了上述情況,當時他與佛朗哥會晤後回國途中逗留巴黎附近。他問我,比斯開灣沿岸的潛艇需要用什麼樣的掩體。我回答說,如果在潛艇裝備、停泊及維修階段的所有停泊場都採用混凝土掩體,潛艇在港口的安全就有保證。潛艇的維修車間也應採用同樣方法加以保護。
希特勒說,他將盡力按要求去辦,我不必為此再操心了。我只對總司令雷德爾海軍元帥報告了這次談話的結果。
幾天後托特部長來到我處,和我一起研究確定了修築各潛艇基地內潛艇掩體的順序、樣式和數量。
政府建築工程師多施先生受託特組織之託具體執行這項規模龐大的任務,在龐大而流動的組織中多施先生及其協作者在令人吃驚的短時間內完成了這項工作。於是,一九四一年底洛里昂港和拉帕利港的潛艇,一九四二年中期佈雷斯特港和聖.納澤爾港的潛艇,直到再晚些波爾多港的潛艇均完全處在掩體的保護之下。德國本土也建造了同樣的掩體,但數量較少,這項工作由海軍總司令部裡的埃克哈特局長負責。
英國人沒有在掩體建造期間從空中用炸彈攻擊比斯開灣沿岸的掩體,這是他們在作戰指揮方面的一大失策,因為當這些掩體在建造階段處於防水沉箱後面時尤其易受損害。但英國的轟炸機部隊卻只注意轟炸德國城市。(羅斯基爾:《海上戰爭》,第一卷,第四百五十九頁)待潛艇進入混凝土掩體後,他們再要轟炸就為時太晚了。
儘管如此,英國首相還是在一九四三年大西洋之戰的關鍵時刻作出了轟炸法國城市和潛艇基地的決定,而且把以前擔心這樣做將給法國居民造成損失的顧慮置之腦後。(羅斯基爾:《海上戰爭》,第二卷,第三百五十一至三百五十二頁)
空襲使四分之一的法國港口城市淪為廢墟,但對潛艇維修卻毫無影響。只有一次,一個尚未按預定計劃加固的潛艇掩體的頂部被一枚特重炸彈炸毀,幾乎炸通,但沒有造成其它的損失。
雖然潛艇在基地掩體裡不怕空襲,但它們通過比斯開灣時卻受到飛機的困擾。由於德國空軍在這個直接位於我大西洋諸港前沿的「瀕陸海區」沒有掌握制空權,潛艇部隊指揮機關不得不經常研究,如何使潛艇靠自己的力量以最小的損失通過該海區。
研究結果,第一艘作為「飛機誘餌」改裝的潛艇U四百四十一號在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從布雷斯特港出海。艇長是格茨.馮.哈特曼海軍上尉。該艇配備兩門二十毫米四聯裝高炮和一門半自動三十七毫米速射炮,其任務「不是嚇退敵機,而是將其擊落」。應該盡可能使英國飛機因與高炮潛艇打交道經驗不足而減少向水面潛艇實施攻擊的興趣,至少應讓它們感到這樣做比以前危險多了。
起初,似乎一切都按計劃進行。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四日,U四百四十一號在比斯開灣受到一架「桑德蘭」型四引擎飛機的低空襲擊時命中了該飛機。由於U四百四十一號上的艇尾炮失靈,使該飛機雖被命中但還能投擲炸彈,以致潛艇也負傷返回基地。
U七百五十八號潛艇(艇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