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德英雙方簽定海軍協定。德國在該協定中承擔的義務是,把海軍裝備限制在英國的三十五%以內。
這種自願的自我限制是出於當時德意志帝國所處的地位。當時德國不得不屈從於凡爾賽條約的規定。該條約使德國不斷裁減軍備,而戰勝國卻不履行條約中所承諾的裁減軍備的條款。希特勒想逐步掙脫這個約束,於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六日宣佈德國擁有國防主權。他為了使英國不會受到其他戰勝國的反對,因此與英國就簽訂一項海軍裝備協定問題進行了談判。他認為這樣做可以消除英國將來在政治上的對立情緒,因為通過自願限制海軍裝備這一協定可以證明,德國不打算進攻英國。事實證明,當時國家領導的這種想法是很荒謬的。英國對一個歐洲國家的敵對態度主要是由其強權政策和世界經濟觀點決定的,即使它還沒有受到這個敵對國家的海上威脅也是如此。當歐洲的另一個國家將要變得強大時,就會與英國人強烈的自信心、它的權力慾和它謀求經濟優勢的努力發生衝突。眾所周知,英國的歐洲平衡政策的根源就在於此。儘管簽訂了海軍協定和限制了德國的海軍裝備,上述這種情況在一九三五年以後仍會顯示出來。
英國在一九三五年接受希特勒的提議是可以理解的。根據德英海軍協定,德國艦艇的總噸位只許佔英國的三十五%,每一種類型的水面艦艇也要受此約束。只有潛艇的噸位可以達到英國的四十五%,必要時經過友好協商還可提高到一百%。
根據英國海軍在一九三五年所擁有的艦艇噸位,按照協定允許我們建造的各種艦艇的噸位如下:
戰列艦:十八萬四千噸
重型巡洋艦:五萬一千噸
輕型巡洋艦:六萬七千噸
航空母艦:四萬七千噸
驅逐艦:五萬二千噸
潛艇(四十五%):二萬四千噸
對於重新組建一支德國潛艇部隊而言,上述的潛艇噸位數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已佔四十五%,但數量仍然是最少的。這是不難解釋的。由於英國是一個島國,其生存主要靠從海上運進生活物資和原料。此外,通向殖民地的海上交通線對維持英帝國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因此,英國幾百年來一直明確指出,保護海上交通線是英國海軍的海上戰略任務。這項任務只能由水面艦艇,而不是由潛艇擔任。可想而知,由於潛艇在水面極易受到傷害(如火炮的攻擊),航速慢,觀察高度低,視界小,它不適合擔任上述任務。然而潛艇卻是一種特殊的戰術進攻武器(凡本書中提及的「進攻武器」,均須從軍事戰術角度來理解,它與「侵略」和「進攻戰」毫無聯繫。後者是一種政治性事件)。英國當時還沒有想像的對手,不需要在一場軍事衝突中用大量的潛艇去破壞敵國的海上交通線,因而英國海軍也就不需要有較大規模的潛艇部隊。因此,英國潛艇在三十年代發展緩慢,數量很少,例如僅相當於法國潛艇數量的三分之二左右。(一九三九年英國擁有潛艇五十七艘,相反,法國卻有七十八艘。)所以在英國海軍中潛艇只起次要的作用。儘管英國允許德國的潛艇建造噸位可達四十五%,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可達到一百%,而不是像其它的水面艦艇那樣只達到三十五%,但從上面的噸位分配來看,實質上數量還是相當少的。因此,這些數量的潛艇在德國新組建的均衡海軍中也不能成為重要的因素。
對此還要補充說明的是,一些海軍強國於一九三六年在倫敦簽訂了一項完全符合英國願望的關於軍事上使用潛艇的議定書。一九三○年的倫敦海軍條約並非對所有簽字國都有效,因為法國和義大利拒絕批准這一條約。因此,所有締約者於一九三六年再次在倫敦集中,將一九三○年協定中有關潛艇戰的第二十二條款以倫敦潛艇議定書的形式形成為一個獨立的條約。關於潛水艇戰爭法規的議定書(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六日訂於倫敦)「第二十二條:以下規定應被接受作為國際法的確定法則:(一)潛水艇在對商船的行動中,必須遵守水面軍艦所應遵守的國際法法規。(二)特別是,除經適當召喚仍堅持拒絕停駛或積極抗拒臨檢搜索外,軍艦(無論為水面船艦或潛水艇)不得在預先安置旅客、船員和船舶文書於安全地方以前,擊沉商船或使其不能航行。就這一目的而言,船舶的小艇不得視為安全地方,除非在當時海上和氣候情況下,由於接近陸地或者有另一船舶在場可以將他們帶上該船,因此旅客和船員的安全已獲保障。」根據這項議定書,潛艇要攔截和擊沉商船時必須像水面艦艇那樣在水面行駛。即使商船裝備有「只用於自衛」的火炮,也不能改變這一規定。商船仍可按國際法的規定享受應有的保護。這就意味著潛艇必須按照捕獲法(「捕獲法」對作戰艦艇根據國際協定攔截、搜索和擊沉商船的權利也有規定)浮出水面攔截和搜索商船。
如果根據捕獲法的規定可以擊沉這艘商船,那末潛艇就有責任考慮船上人員的安全。在遠洋,由於商船上的救生艇數量不夠,潛艇就須把船員安置到本艇上,但一般不可能這樣做,那末就必須使商船上的人員盡量遠離擊沉地點。
一九三五年德英海軍協定簽署之後,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德國也同意了上面所提到的一九三六年簽訂的潛艇議定書。於是潛艇的軍事價值就更加降低了。
最後還要補充的是,英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多次公開發表了有關對付水下潛艇的新型探測器(ASDIC「潛艇探測設備研究委員會」的縮寫)即聲納的報導,這種聲納裝置利用超聲波的作用能探測到幾千米距離上的潛艇。因此,根據英國官方的觀點,潛艇就成了一種過時的武器。英國人認為,其它國家已不值得再去建造潛艇了。
由於上述原因,德國海軍在一九三五年對建造新潛艇的全部意義均表示懷疑。然而對那些年青有為的軍官、士官、水兵和輪機兵來說,雖然在潛艇上服役無疑會遇到較多的風險,但德國潛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表現的較強的獨立行動的能力和不可磨滅的榮譽仍然吸引他們在新潛艇上工作。
新的潛艇部隊的裝備情況如下:一九三二年以來德國海軍總司令部就著手準備建造潛艇,以致在一九三五年初與英國談判之際,德國海軍的潛艇已上了平台。這是一批相當小的二百五十噸級的潛艇。一九三五年九月底,其中六艘潛艇U一至U六號分配到「反潛學校」(後改為潛艇學校),歸斯勒福格特海軍中校指揮,他採用了令人十分敬佩的方法對學員進行了第一次技術訓練和下潛訓練。
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八日由另外三艘二百五十噸級的潛艇(U七、U八、U九)組成的第一支前線潛艇支隊——「韋迪根」潛艇支隊服役。我作為海軍中校擔任該支隊的司令。在以後的幾個月裡,同一型號的另外九艘潛艇(U十至U十八號)也陸續編入本支隊。
當時,特德森海軍中校是我支隊的機電業務長,我們彼此比較熟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是一艘潛艇的機電長,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三年他任「G八」號魚雷艇機電長,當時我任艇長。在海軍總司令部看來可能沒有比他更好的人選了。
同樣,選擇各潛艇艇長和本支隊的其它軍官也是非常慎重的。他們都是軍官中的佼佼者。
不言而喻,為了順利地組建這支新的潛艇部隊,我把全部精力都用上了,我又成了一個潛艇迷。
從一九一八年以來,在經過很長一段的潛艇空白期之後,我一直沒有得到上級有關訓練第一支潛艇支隊的任何命令、指示和原則。這是正確的,太好了,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對訓練這個支隊我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並對自己提出了十分明確的原則性目標。其要點是:
一、我要使艇員們熱愛和信賴他們的武器,教育他們要具有忘我的精神。只有具備這種精神,才能在艱難的情況下取得潛艇戰的勝利。光有軍事技能是不夠的。我首先必須消除艇員們由於英國繼續研製反潛探測器(聲納)而經常產生的潛艇已過時的變態心理。
我相信潛艇的戰鬥力。我也始終認為它是海戰中出類拔萃的進攻武器和最佳的魚雷攜載工具。
二、盡可能按實戰要求訓練潛艇部隊。我要讓潛艇在和平時期就體驗我想像中的戰時可能出現的每一種情況,而且要盡可能地細緻、具體,以便使艇員在戰時遇到任何情況都能處置自如。
三、我規定潛艇要在六百米的近距離上實施水面攻擊或水下攻擊。在這樣近的距離上實施攻擊,即使發射諸元出現誤差,也幾乎不會產生影響。近距離發射肯定能命中目標。即使被攻擊的艦船已發現潛艇在發射魚雷,但任何規避機動也來不及了。一九三五年夏,潛艇學校曾要求那些年青的艇員在水下發射魚雷時必須與目標保持三千米的距離,否則會先被英國的聲納裝置發現。我在一九三五年九月底任「韋迪根」潛艇支隊司令時便堅決反對上述觀點。我認為聲納的可靠性並沒有得到證實。無論如何我決不會由於英國的報導而立即退縮或喪失信心。以後的戰爭證明,我這個目標是正確的。
四、我認為,潛艇是一種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