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海權與陸權的衝突

陸上強國和海上強國的政策對象均是那些政治與社會前景尚不確定的地區。這些地區有東面的中華帝國,西面的土耳其之亞洲部分及波斯。

談及陸權對亞洲中心地帶——北緯三十度與四十度之間——的未來的影響,自然環境使俄國特別偏愛實行領土獨佔。而其他國家即使在俄佔領土上享有一份權利,那也純屬偶然、而且該權利的大小、地位和運用也只是差強人意。不過也有明顯的例外,這會在以後提到。憑藉著實行全面主宰,俄國得以在海權作用範圍的極限之外隨心所欲地施展力量。不過,即使在某些地區不能對俄國採取直接的抵制,也常常可以通過在其他地區運用力量來施以足夠的制約。這種力量或是陸上的或是海上的,其作用取決於其本身的強度以及存在的場所。施加上述壓力在任何情況下都多少是可行的,因為各國利益都是多樣且廣泛分佈的。在國際場合這非常明顯,在一個地區的行動永遠受制於對在其他地區的虛弱地位的牽掛。作為軍事行為,這類約束方式被專門稱作「轉換」。

如果俄國推行一項愚不可及的獨佔政策,而這導致了上述壓力,它極易因此分散力量,受到削弱。這既和它幅員的遼闊、內部交通的欠發達以及利益受獨佔行為之損的國家眾多而且強大有關,也是因為這些國家擁有不少可供採取「轉換」行動的有利地點。就此而言,事情非常簡單易行,因為這些地點,或是其他許多很容易被佔領的地區,都處在直指俄國側翼的位置上。如不考慮另外情況,某種程度的壓力或攻擊施加於側翼比對於中間地帶更為有效,簡單不過的道理就是兩個側翼間的距離比中心與它們間的距離要遠得多,而集中力量的進攻或防禦行動在中心和一翼之間比在兩翼之間更容易開展。所以,儘管和俄國得以將力量充分集中情況相比,那些與其對立的國家即使進行結盟或合作也難免顯得虛弱,但這些國家也擁有上述的種種機會,從而能得到一些彌補。不過,從潛在的可能來看,陸權和海權也趨近於達成某種均衡。如前所說,這是促進亞洲問題的和平與永久的解決的兩個要素之一。

另一個要素——摩擦的消失——由於極難維持而顯得更為突出。完全有把握認為,憂慮不安是摩擦的心理內涵,而這目前正彌漫於各國政府之中。為了有效防止這種不安導致最壞的結果——戰爭,必須對形勢以及應採取的態度作全面考慮。如做不到這些,國家的行為就會漫無目標。假若沒有認識到自身和他方的優劣所在,以及導致這些優劣的因素,國家和政府就會在形勢需要時不能當機立斷,在時機未熟時反而可能急於求成。這兩種狀態都是不可取的,多少會招致危險;反之,如果每個國家都透徹地、真實地瞭解了事實及蘊於其間的可能變化,按形勢的需要做好準備,國家就會更普遍地具備承受心理,彼此間也更多地相互考慮,這樣一來行動就會更為正確,從而和平將因對戰爭局勢的防止而得以保持。勿庸置疑,對國家間相對力量的分析有助於國家更謹慎地維護自己的利益並認為選擇衝突純屬吃力不討好。這正是目前和平能在歐洲國家間有效存在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如果和亞洲的未來緊密相關的國家能對於現時的各自優缺點、至關重要的利益及在東方的合作可能有著合理的評估,並對各自所需的多少和能力的大小進行釐定,亞洲問題就肯定能被和平地解決。根據現實情況的力量協調以及相互諒解更可能是心照不宣的——將導致與產生摩擦及心理恐懼截然相反的情形。在其中,如業已在歐洲發生的,戰爭將得以避免,相互競爭的意願之間將存有一種恰當的制衡。接下來,在已經考察了俄國固有的優缺點的基礎上,我們將對那些本能地要對俄國的排他性主宰地位進行限制的國家進行同樣的考察。在這個工作中,需要不時涉及自然狀況以及實際存在的人為的聯合或同盟。不過建立聯盟對於真正的國家利益來說是否明智不是要在此討論的問題,雖然會簡單地談及它。

將海洋由自然狀態有效地轉變為存在著海權的狀態,最具決定性的方式是商業控制。它對應並反作用於陸權對無法由水路抵達的內陸地區的獨佔性統治。單純據有海洋的表面——這是海權的所在——並不能補償無法在大陸立足的損失。海洋就其本身並無什麼產出,但作為主要的商業通道和交通場所,它擁有獨一無二的價值。海洋的獨特意義體現在被轉運的商品身上,交換的利潤帶來了國家的物質繁榮。因此,放棄對商業的控制、放棄海上帝國是決無可能的。所以,由於海上強國在可見的未來有著一致的利益,面對日益增長的要求它們放鬆對商業的控制的呼聲,這些國家應謹慎考慮能作出多大讓步。因為海上強國推行其必要政策的手段有所受限,它們有必要保持上述獨特優勢,對甚囂塵上的呼聲不應過早響應,應持緩行和慎重考慮態度。放棄它被長期認可的特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掠獲所謂的私人財產就是這樣一個自商業冒險時代就已存在的權利,不過其中的「私人」一詞是頗值得商榷的。給象「戰時違禁品」這樣本質上很難把握的概念下一個精確的定義也很難得到人們的贊成。在研究這個概念時,如果認為在海上敵方的物資可由中立國承運,更大錯特錯了。海上帝國無疑是一個世界帝國,它的權杖無疑可被放棄,但這樣做是否明智呢?

就「私人」這個詞的一般意義而言,屬於個人,但運往其他國家以求交換的商品並不是「私人」的。眾所周知,錢是戰爭的血液。而一旦參與了對外貿易,個體公民的財產就對國家財富的增加起了作用,所以個人財富對於戰時國家的血液迴圈舉足輕重。這和國內貿易的情況根本不一樣,後者在一國之內進行,沒有其他國家的參與,因而只不過起到一個生物體內功能活動的作用,僅把身體擁有的東西分配給不同的體內部分而已。不過,一個有機體絕不可能自己養活自己,它要消化、吸收、分配那些得自外部的東西,而這些不可或缺的外來養分就等同於政治或經濟團體的對外商業活動,它使國家獲得外部資源的支持。海上商業就是這種資源的主要流通管道,因而對支撐戰爭的進行甚為重要。擾亂國內貿易會導致功能過程的紊亂,這可能妨礙、也可能不妨礙戰爭目標,但前種情況因造成了不必要損失而受到抱怨。如果對外商業活動由於所謂的「私人」財產受掠而被阻斷,其影響更是不言自明瞭。干預他國對外貿易直接促進本國的戰爭目標,它使對方因失血而筋疲力竭,被迫順應於我,而實施其的代價又是極小的。

前面說到,如把俄國看成一個對應於亞洲中心地區的渾然一體的國家,它的擴張是——而且將繼續是——從兩翼而不是從中間進行的。這的確是實際情況。因此也只有通過主要針對俄國的側翼,才能有效地扼制俄國。這種扼制之所以十分有力,不僅因為如前所述側翼攻擊有種種好處,也是因為它是針對著俄國的海岸,也就是朝向海洋的出口。而內陸地區需要和這些海岸保持不受阻礙的聯絡以盡可能獲益。而這必然由力量強大且佔據較好地理位置的海上強國所左右。

現在,讓我們再考察一下俄國側翼的形勢:首先,由於它們關係到有關國家的利益目標和政策目標,大家對其都心有屬意;其次,各國根據其在該地區的地緣狀況,或是推進或是阻止他國的推進,並由此根據自身力量發揮作用。

若俄國的地緣狀況和要實現的目標的確如前所說,它的利益所在用一句話表達,就是尋求盡可能寬闊、開放的通向海洋的出口:東部的目標就是中國海岸;在西部則有兩個方向,一是經波斯抵及波斯灣,另一是經黑海或小亞細亞涉足地中海。從來自俄國政府的資訊:最近的歷史以及俄國推進地帶的天然狀況——沒有什麼自然的障礙或民眾的反抗能阻遏俄國——來看,上述計畫是順理成章的。而且,除了這些計畫,不少人猜測俄國對印度也有野心。這如果是真的,那它就是從中間地帶而不是兩翼發起推進了。研究一下地圖就可知道俄國在波斯的進展不僅會使它靠近海灣,也可能使它跨越阿富汗的山脈,如果暫不考慮阿富汗的艱辛環境和居民強悍性格所造成的困難。這樣,俄國就能在阿富汗及其與北部地方的交通方面獲取良好區位,從而便於進行針對印度的行動。

俄國的這些行動將影響其他國家的利益,激起後者的強烈而且合理的敵對情緒,它們將利用一切強有力的手段去對抗俄國。這些手段的基礎是海權。不過,海權除非得到認真加強,否則不能和俄國由於地理上的接近及其他情況而具備的陸上霸權相抗衡。另外,由於俄國的政治一統及領土的綿延不斷,對俄國施加的影響或許散亂無章。然而,有關國家已認識到,它們由於在維護爭執地區的商業和運輸自由方面有著共同利益,從而有著一致的要求。這些國家政策的正確,其間協調的成功正取決於它們能否認識到上述利益並準確評估自身的力量。國家間合作的有效性取決於共同利益導致的必要性。所以,對利益及其實現條件認識得越清楚、全面,合作就越穩固、長久。

陸上和海上強國的政策對象是那些政治與社會前景尚不確定的地區,決定這些前景的是各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