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時的情報戰 一‧五 對日本戰爭能力的判斷

過高估計了戰爭經濟力量

美國為了分析判斷我國進行戰爭的能力,設立了以下非常完備的情報機構:

聯合情報委員會(參謀長聯席會議下屬機構)

陸軍情報處遠東科

遠東攻擊目標科(陸軍)

海軍情報處遠東科

太平洋戰略情報處(海軍)

陸海軍聯合情報處

戰略情報處

作戰分析委員會

經濟戰爭局

外國經濟局

敵國石油委員會

遠東石油聯合委員會

美國情報機構之龐大遠不是我國對美情報機構所能比擬的。美國通過這一套組織所得到的情報,其準確性又如何呢?

一般說來,儘管機構完整,但不能否認情報成果的誤差還是相當大的。當然,在估量具體項目的產量上,有的還是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如下表所示,從美陸軍情報處對日本飛機工業的作戰飛機的估算方面就可以看出。

年份: 一九四一

陸軍情報處的估計: 四七一○

實際(注):

三一八○

誤差(%):

四十八

年份: 一九四二

陸軍情報處的估計: 七三○八

實際(注):

六三三五

誤差(%):

十五

年份: 一九四三

陸軍情報處的估計: 一三七九四

實際(注):

一三四○六

誤差(%):

年份: 一九四四

陸軍情報處的估計: 二三九一八

實際(注):

二一○五八

誤差(%):

十四

年份: 一九四五

陸軍情報處的估計: 八九八○(注)

實際(注):

七一二八(注)

誤差(%):

九(注)

估算表中一九四四年和一九四五年的數字,是美國陸軍情報處對美國陸海軍以及美英其他各國所提供的情報進行研究分析得出的。原來,一九四四年春,根據美英兩國的軍事情報處和經濟情報處的協定,對日本航空機生產的估計工作,決定由華盛頓的美陸軍情報處負責抓總。因此,在估算時產生這種程度的誤差,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

過高估計的典型例子,可以舉出我國石油的儲藏量。許多情報機構推測開戰當時我國的儲藏量是七千五百萬桶到八千萬桶,估計這一儲備量足以維持兩年(實際上即使保守地估計戰時需要量,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年半)。後來的數字,如下表所示,也估計得過高。

時期: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實際:四千一百六十九萬六千桶

遠東石油聯合委員會估計:五千七百四十萬三千桶

誤差(%):三十四

敵國石油委員會估計:七千五百五十三萬三千桶

誤差(%):七十七

時期:一九四四年十二月

實際:五百四十三萬四千桶

遠東石油聯合委員會估計:一千二百二十四萬四千桶

誤差(%):九十

敵國石油委員會估計:三千二百萬桶

誤差(%):三百九十七

時期:一九四五年七月

實際:二百八十三萬六千桶

遠東石油聯合委員會估計:五百七十九萬五千桶

誤差(%):一百零五

敵國石油委員會估計:二千七百八十五萬九千桶

誤差(%):八百八十二

像這樣超過實際四倍到九倍的估算,已經不能稱為「情報」了。犯了這種過高估計的錯誤,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關於這一點,美戰略轟炸調查團綜合經濟效果處一九四六年十二月撰寫的題為《戰略轟炸對日本戰爭經濟的效果》的報告附件第一款「美國關於日本經濟的情報分析與比較」的第三項做了如下說明:

「戰爭期間,我們對日本經濟有兩種見解。一種見解是,日本經濟脆弱,正在走向貧困的頂點,另一種見解是,日本的生產能力很大,儲備也充足;到戰爭末期仍可以有相當多的剩餘。由於這兩種見解不同,對特殊項目的估計就不同。

一般說來,較低的估計是正確的。因為它所依據的是對總體情況比較切合實際的看法。

美國許多情報機構過高估計日本的經濟力量,這一錯誤主要是由於對下述兩個因素估計不當造成的:

一、對於日本經濟的整個形勢判斷錯誤。美國曾判斷日本已經做好的各種準備可以進行一場最低限度的戰爭。很少有人認識到日本的工業在戰爭一開始就嚴重缺乏原料。

二、沒有充分考慮到日本人在工業和政治上的管理不善給戰時經濟帶來的影響。

戰略經濟情報這東西,在進行統計分析時,必須首先對超出常人想像的廣泛因素進行綜合;必須搜集有關一個國家的全部因素,即不僅包括產業和天然資源,還要包括教育水平,社會組織,人民習慣等。即使還處於初級階段,也要利用社會科學的各種方法來分析。對於某一因素即使不能對它的數量方面做出正確的判斷,也是要給予重視的。」

過高估計了戰爭經濟力量

美國以打倒日本為目標的長期計劃工作,早在一九四二年八月就開始了。當時正進行對日反攻作戰,其開端是進攻瓜這爾卡納爾島。一九四三年一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談(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會談)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就這個問題首次表明了如下見解:

「最終擊敗日本,將採取十分類似從歐洲大陸進攻英國本土的有效方法來實現。其手段就是封鎖(攻擊艦艇和船舶)、轟炸(殺傷其兵力、摧毀防禦設施和軍火工業並打擊其士氣)和急襲(從海上實施攻擊)。我們一九四三年的目標,是以陸上基地的航空兵力奪取可以用來攻擊日本的地域。對日本本土的攻擊,乃是遙遠的將來的事情,這種攻擊,說不定將是不必要的。」

這個堪稱為打倒日本設想的基本理論,著眼於日本這個島國必須依靠從海外獲得必要物資進行戰爭這一特點。如果切斷其生死攸關的海上交通線,日本就不得不舉手投降。

其後,圍繞如何才能盡快地並以最小的代價迫使日本投降這一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提出了所謂陸軍理論、海軍理論和空軍理論。

陸軍理論認為,要粉碎日本的抗戰決心,進攻日本本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戰史證實了這種見解。一般說來,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領土中心部位、尤其是包括首都在內的地區教侵略軍佔領之後,才結城下之盟。陸軍的這種理論,在塞班島戰役後強調得更厲害了。因為居住在那裡的很多日本人寧死不降。這種「瘋狂的行為」使很多美國軍官深信,迫使日本投降的最好捷徑就是實際佔領日本本土。

海軍理論是以封鎖的手段迫使日本投降。日本和英國一樣,海上交通線非常脆弱,經不起攻擊。島國要進行現代戰爭,其國內資源貧乏,必然依賴進口,日本不正是為了確保來自南方的重要戰略物資,才不惜對美開戰嗎?但是,如果美國收復菲律賓並給予日本海軍和航空兵以沉重打擊的話,美軍就能夠以菲律賓為基地進行作戰,切斷日本從南方資源地帶輸入戰略物資的運輸線,迫使日本陷於不能進行戰爭的困境。

空軍理論是對日本的城市和工業地帶進行不間斷的轟炸,以此來剝奪其繼續進行戰爭的決心和手段,迫使日本不得不投降。雖然以馬里亞納群島為基地的轟炸機可以攻擊東京,但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戰略轟炸的效果,有必要佔領距離日本更近的基地。

一九四四年春,陸軍方面闡明了打敗日本的基本戰略設想。陸軍的主張是:單靠封鎖和航空攻擊未必能夠打敗日本,只有進攻其本土,才能使日本投降。這個設想立即遭到了陸軍直屬航空部隊的反對,海軍對此也加以批評。

同年六月,聯合戰爭計劃委員會綜合研究了迫使日本投降的各種方案,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了建議。這個建議是採納了陸海空三軍意見的妥協方案。

同年九月,參謀長聯席會議根據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的意見,作為對日作戰的總目標,制訂了在一九四五年內首先在九州登陸,最後在關東平原登陸的計劃。

當然,海軍方面是不贊成這個計劃的,但是,鑒於參謀長聯席會議作出決定時需要得到全體人員的一致同意,並考慮到海軍力量可以在登陸之前擊敗日本,因而海軍也就勉強同意了。此外,陸軍方面相信,要取得對日本戰爭的最後勝利,蘇聯的合作是必要的。

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爭宣告結束。這就迫使美國盡快地決定對日作戰的方案。

關於對日作戰方案,美國已經反覆討論了幾個月,但判斷上仍有許多分歧尚未解決。海軍和陸軍航空部隊的首腦部門相信,僅靠海上封鎖圍困日本和對本土實施不容喘息的大規模空襲,就足以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