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時的情報戰 一‧一 阻止日本的進攻

第一節 美國的情報戰 一‧一 阻止日本的進攻

第二個「馬格德堡號」事件

美國海軍的情報專家做「自我批評」說:美方珍珠港慘敗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只重視「敵人的意圖」而忽略了正確估計「敵人的實力」這一判斷敵情的基本原則。

美國海軍為了洗刷這次慘敗的恥辱,在情報戰線上也活躍起來了。例如,直屬美太平洋艦隊的珍珠港通信情報單位,在開戰時,只不過約三十名隊員,而到一九四二年五月就猛增到一百二十名。他們主要是努力破譯日本海軍密碼「D一普通密碼本」(美國稱為「JN—二十五」)。

另一方面,日本的作戰遠比預料進展得順利,多年來一直夢寐以求的大東亞共榮圈正在迅速擴大。因此,日本認為要確保佔領地的安全,最好是進一步擴大外圍陣地。其具體作戰方案之一,就是企圖攻克距澳大利亞四百英里的新幾內亞東南部的要衝莫爾茲比港,以便向前推進航空基地,大大加強對澳方面的航空作戰。

但是,美國正像利用「魔術」竊取戰前日美談判中的日本外交電報一樣,也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密碼。他們採用的是什麼手段呢?

開戰後不久,發生了一起事件。一艘在澳洲方面擔任佈雷任務的日本潛艇,在返航時消息中斷。當時,把此事與其他許多潛艇事件一樣,作為在公海返航途中發生事故、去向不明處理的。

然而,戰後才清楚,這艘「伊號一二四」潛艇,在澳海軍基地達爾文港外海面遭到美驅逐艦「埃索爾號」以及三艘澳驅潛快艇的圍攻,沉沒在五十米深的海底。這件事發生在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日黃昏。

美國海軍怎能對這一寶貴的獵獲物置之不理呢?

當時,一艘開到澳大利亞的潛水母艦「霍蘭號」,派了熟練的潛水員潛入海底,查明日本潛艇的殘骸位於梅爾維爾島西北部。他們派潛水員當然不是為了收容和厚葬艦內的屍體。美國從日本潛艇中撈上來的重要文件又是如何利用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澳大利亞國防部長比茲利曾說:「日本的密碼,開戰後不久,在珊瑚海海戰之前,就被美國情報軍官破譯了。」由此看來,他們打撈的目的是不容置疑的。除軍機密碼本未撈出來外,戰略密碼本、戰術密碼本和商船密碼本等都撈出來了。

日本海軍萬沒想到,自己的密碼本會在達爾文港海面完全落入敵人手中,而照舊一直使用這些密碼本。日本海軍的不幸遭遇,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的「馬格德堡號」事件一樣。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帝俄找到了在波羅的海觸礁沉沒酌德國輕巡洋艦「馬格德堡號」的船體。俄國潛水員為埋葬沉艦的船員,在搜索遺體時,打撈出一具德國海軍中尉的屍體,中尉還緊緊抱著一個裝有絕密文件的鉛盒子。在艦底附近進一步搜索時,又發現一本密碼本,這本密碼本雖然受水浸泡而膨脹,但字跡仍能辨認出來。

俄軍司令部十分明智,立即把這些極為貴重的戰利品送給英國海軍部。此後不久,世界上最出色的情報工作便展開了。

英國海軍部以這筆意外之財為本錢,建立了直屬的密碼破譯小組和無線電偵收機構——方位測定站。這樣,英國海軍就能夠偵收德國的電報,測定發報源的方位,破譯密碼,事先識破德國艦隊的企圖,及時作好準備。因此,勝敗是不言而喻的。

歷史又重演了。日本海軍重蹈了德國海軍的覆轍。

錯誤百出的戰術情報

美國海軍利用從第二個「馬格德堡號」——「伊號一二四」潛艇上得到的密碼本,在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七日以前,不僅查明了日本下一步作戰目標是佔領莫爾茲比港,壓制澳大利亞,甚至還正確地掌握了南下的日本艦隊的編制和行動,以及日本運輸船隊自臘包爾出發的日期。

但是,集結足夠的兵力對付日本這一進攻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一月份,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被日本潛艇的魚雷擊傷後,仍在美國西海岸修理。參加過四月十八日空襲東京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和「大黃蜂號」雖全力返航,但好容易才在四月二十五日到達珍珠港,幾乎不可能十分及時地趕到索羅門群島南方的珊瑚海。能夠馬上使用的航空母艦,只有在南太平洋活動不長時間的「約克城號」和剛由珍珠港駛來的「列剋星頓號」。美重巡洋艦「芝加哥號」和由英國海軍少將J‧C‧克雷斯指揮的「澳大利亞號」和「霍巴特號」兩艘巡洋艦,分別由新喀里多尼亞的努美阿和澳大利亞趕來參戰。

美方能夠如此迅速地把分散的兵力集結到作戰海域,這清楚地證明了搞到的戰略情報是正確的。

那麼,在戰術方面又如何呢?

五月三日,日本海軍陸戰隊按計劃成功地佔領了索羅門群島南部的土拉吉島。第二天,四日,航空母艦「列剋星頓號」的飛機便來襲擊,擊沉我驅逐艦等小型艦艇四艘。

日本方面決心首先擊潰敵機動部隊,然後進行登陸作戰。由於從臘包爾出發南下進攻莫爾茲比港的船隊七日已進入敵攻擊圈,因而,在命令船隊北上的同時,就命令機動、護航兩部隊和基地航空隊全力殲滅敵艦隊。

五月七日到八日,在珊瑚海展開了戰鬥。

這次海戰是互相對抗的兩支艦隊在對方艦隻未進入視野時所進行的一次史無前例的戰鬥,也是世界海戰史上首次航空母艦對航空母艦的作戰。水面艦隻未向敵艦發射一發炮彈。整個戰鬥是由艦載飛機唱的一台獨角戲,雙方始終都是以飛機進行攻防戰的。

從這次戰鬥的過程來看,日美兩軍指揮官似乎都深信會及時從對方得到所需的情報。然而,看來他們都不知道這些情報是通過什麼途徑得來的。

在海戰中,敵我航空母艦部隊曾一度相距只有一百三十公里,但雙方對敵方的位置一點也不知道。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日美兩軍指揮官都未能充分掌握準確的敵情。

這次海戰,是航空母艦之間的首次戰鬥,因此,常常發生錯誤是不容否認的。但是,實際上出現的錯誤並不是在戰術問題上,而是在原則問題上。搜索敵人取得準確的情報,是自有戰爭以來的一個原則。雖然出現了航空母艦,但這一鐵的原則並沒有過時。

對於從航空母艦起飛的攻擊者來說,海上目標僅如豆粒般大小,很難識別出其艦型。

在這次海戰中,日本飛行員在這一點上犯了很大的錯誤。

第一次是在戰鬥第一天,七日,把一艘外號叫「胖貴婦」的供油艦當成航空母艦,把護航的驅逐艦誤認為巡洋艦,結果以三十六架飛機的大機群進行攻擊。實在太幼稚了!這位「胖貴婦」悲慘地撅起大屁股,漸漸消失在波濤之中。這就是供油艦「尼奧肖號」。

第二天,美國的一艘巡洋艦又榮幸地受到戰列艦的禮遇。當時,雖然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敵人向這方面派來了戰列艦,但也不能說就沒有戰列艦。而且,往好處解釋,向來就是日本軍令部和報導部的寬大方針。於是,「大本營發表的消息不準確」這種街談巷議便傳開了。

另一方面,美國也是半斤八兩。他們把敷設艦誤報成巡洋艦,把掃雷艇誤報成運輸船,把運輸船說成水上飛機母艦,盡全力進行了攻擊。

珊瑚海海戰的意義

日方公佈這次海戰的戰況這五次之多,報紙報導的標題十分聳人聽聞,甚至可以比得上攻擊珍珠港時的報導。

五月十二日,天皇降詔嘉獎這次英勇的作戰。

海軍報導部課長平出英夫大佐發表了一篇題為《決定興衰之戰》的文章,詳細描述了這次雙方航空母艦的壯烈決戰,把在珊瑚海上大放光芒的海軍魂,作為禮物獻給海軍紀念日——五月二十七日。

但是,實際戰果是日方損失了小型航空母艦「祥風號」,美方則損失了大型航空母艦「列剋星頓號」。因此,日方僅取得了微小的勝利。雙方的損失幾乎相等,飛機,尤其是飛行員的損失,日方反倒為大。

從戰略上來看,這次海戰的結果,正如莫里森博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海戰史》一書中所說的:「珊瑚海海戰在太平洋作戰史上譜寫了新的更加光輝的篇章。」可以說是美方取得了勝利。因為這次海戰使日本進攻莫爾茲比港部隊未能到達目的地而被迫返航,開戰以來一直順利進展的我進攻作戰,首次遭到挫折。這就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由一帆風順到步履艱難的一個轉折點。

這一點另當別論,我們先談一下日美雙方圍繞珊瑚海海戰的戰果展開的一場激烈的宣傳戰。

海軍大臣(山鳥)田五月二十八日在臨時國會上作戰況報告時說:「此次作戰打垮了費了好大力氣才整頓好的澳大利亞方面的敵盟國艦隊主力。敵人的這次慘敗,不消說使澳大利亞全國上下狼狽不堪,而且給美英兩國的打擊也非常之大。美英當局正極力掩蓋這一損失,但真相終究是要大白的。很明顯,到那時,美英兩國必將舉國陷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