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流產的日美首腦會談 美國發出的「最後通牒」

從八月九日起,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停泊於加拿大東海岸紐芬蘭島阿根夏灣的美國巡洋艦「奧古斯塔號」和英國巡洋艦「威爾斯親王號」上舉行大西洋會談。十四日,雙方共同宣佈了旨在規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基本方針的《大西洋憲章》,並保證不擴張領土、不進行侵略、民族自決、裁減軍備和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體制等。

參加這次會談的副國務卿韋爾斯比總統先行一步,他攜帶美英兩國首腦在大西洋會談上一致同意的對日聲明,於八月十五日回到了華盛頓。

赫爾國務卿和遠東問題專家一起研究了這一文件後,感到語調過於強硬而頗為危險,因此他覺得有必要使文件的措詞稍微再緩和一點。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赫爾考慮到這份文件有可能引起日本的誤解,以致日本把它當作一份挑戰書接受下來,日本軍部或許會利用這一文件來煽動國民情緒挑起戰爭。

於是,赫爾對文件的底稿進行了修改。第二天(十六日),赫爾把經過修改的文件又推敲了一遍,發現還有一部份挑釁性的字句沒有改掉。他認為應以更為友好的姿態保持平衡。於是,赫爾決定把文件的內容分為兩個聲明。一個是警告性的;而另一個則是告訴日本:美國準備提出一項公正的代用方案,有意尋求一條和睦相處的道路。赫爾要在十七日羅斯福會見野村時把這兩個聲明交給野村。

十六日中午(東京時間),當赫爾正在推敲對日聲明文稿時,日本方面召開了陸海軍部局長會議。

會上,海軍方面提出了一項今後應採取的帝國國策施行方針草案。該草案的要旨是:先進行戰備,並在這期間開展外交活動,而不下決心進行戰爭;如到十月中旬還沒有打開局面的希望,就訴諸於武力。

恰巧在這個時候,軍令部作戰課就下列戰備事項同參謀本部作戰課進行了聯繫:八、九兩個月各徵用三十萬噸位的船隻。十月十五日以前完成戰備工作。九月上旬隊駐紮於中國的陸戰隊中抽出三個大隊來。預定從九月中旬起再徵用五十萬噸位的船隻。八月十七日下午四時半,野村大使應列,方要求走訪了白宮。這天正好是星期日。十七日從大西洋會議結束後回到華盛頓的羅斯福總統,立即同赫爾國務卿進行了數小時的重要談話,接著便同野村會談。這一情況如實地反映了緊張的日美關係。

羅斯福和往常一樣,以極其和藹的態度進行談話。他在大西洋的那段生活很舒服,天氣晴朗,沒有遇上多大的霧,他乘坐軍艦同丘吉爾首相會晤。本來,在美國軍艦上是禁止喝酒的,可是這次為了接待丘吉爾卻特地準備了酒,這使他感到分外高興。羅斯福在談論這些情況時心情特別愉快。

接著,羅斯福一邊手裡拿著文件,一邊言歸正傳地說:「我、國務卿和貴大使都念念不忘維護太平洋的和平,但有人卻不是這樣。」

因為總統似乎是以主戰論者眾多的那種口吻說的,所以野村也跟著說:「對!在第三國中恐怕就有人渴望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這時,羅斯福肯定了這一點,他說:「美國、英國,也許還有蘇聯都希望太平洋的和平,但有的國家卻喜歡戰爭。這就是在太平洋上沒有軍艦的那個國家。」

這句話是暗指德國。總統接著又繼續說道:

「我、國務卿和貴大使都不是外交官出身。同此,我的言行也許不符合外交慣例,不過,現在我所要講的,既不是外交文件,也不是備忘錄,只是把我所想講的話寫成一份書面的東西罷了。」

總統在特別強調這一點後,便照本宣讀了那份被看作為「最後通牒」的對日警告書,警告書的最後部份是這樣寫的:

「如果日本政府奉行以武力或武力威脅對鄰國實行軍事統治政策和計劃,並在今後採取某些手段的話,那麼,美國政府就不得不立即採取它認為保護美國和美國人民的正當權益、保障美國安全所必要的一切手段。美國政府感到有必要在這裡向日本政府重申上述事項。」

然而,從過去的歷史慣例來看,羅斯福向野村講明美同會採取保護自身權益的手段,這時就是提出這樣一個嚴重警告:美國對日本的那種行動是遲早要予以制止的。也就是說,這個聲明可以說是最後通牒性質的。這一點,從他拍給丘吉爾的下面一份電報中也可看出:

「我向野村所作的聲明,雖然不如我們(在大西洋會談聽取得的)意見一致的那個聲明來得激烈,但在本質上卻是一樣的。」

可是,當時收到此聲明的日本政府,並沒有作出像後來收到《赫爾備忘錄》(十一月二十六日)時那樣強烈的反應。據說只有海軍省的一位課長說過這樣一句話:「回顧一下歷史上的情況,我總覺得這個聲明就是最後通牒。」

接著,羅斯福又向野村宣讀了第二個聲明。這個聲明對因日本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而中斷的日美會談進行了評論,並且總結性地表明了美國想繼續進行日美會談的意向。聲明說:

「如果日本願意改變態度,停止領土擴張論者的活動,並按照美國所主張的原則去商談太平洋和平計劃的話,美國準備愉快地考慮恢復非正式的探索性會談。」

八月十一日,丘吉爾和羅斯福兩人在大西洋會談時,曾討論了對日警告問題。丘吉爾首先所要求的,就是把美國捲入旨在阻止日本南進的聯合行動中去。對此,美國認為日本南進是業己決定了的事,因此它只希望推遲日本的決定付諸實現。

羅斯福於十七日同野村會談時,不僅宣讀了經赫爾精心推敲過的那份以友好姿態表示平衡的對日警告和恢復日美會談的聲明,而且還就日本方面試探美國意向的近衛和羅斯福會談問題,說了一些要予以認真考慮的話:

「前往檀香山有地理上的困難。我是被禁止乘飛機的,而日本首相前來舊金山或西雅圖恐怕也有困難吧!朱諾(阿拉斯加)這個地方行不行?從日本到那裡需要費時幾天?十月中旬的氣候如何?」

這樣一來,對日本的強硬態度就緩和下來了。當初(羅斯福〕同丘吉爾會談時是相當重視對日警告的,而這一警告最後也不過在表面上變為外交會談中的一種聲明罷了。

然而,羅斯福的對日警告雖然調子不高,但他在十九日拍給丘吉爾的電報中卻指出,這一警告「同商定的內容在實質上是一樣的」。不僅如此,陸軍部部長史汀生在十九日的日記中把這一警告寫為「最後通碟」,赫爾在三十一日同英國代辦會談時把這一警告說成「總統的最後通牒」。從這些方面來看,美國政府是想把這一警告看作是具有最後通牒性質的戰爭警告。總而言之,在當時有必要「哄騙」一下日本以爭取時間的形勢下,這一警告給包上了幾層糯米紙,以不致引起日本的重視。但是,美國向日本提出這一警告時,是想在必要時隨時可以把它當作最後通碟來利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