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日美關係惡化的漩渦中 書記員森村到達檀香山

三月八日,野村大使前往卡爾頓飯店的赫爾國務卿寓所拜訪赫爾,他們兩人單獨會談了兩小時。從這次拜訪以後,直到戰爭爆發的九個月時間裡,野忖與赫爾一共會談了四十五次(與羅斯福總統會談了九次)。

在赫爾眼裡,野村這位談判對手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赫爾在他的回憶錄裡對野村這位人物作了這樣的評論:

「野村身材高大,魁偉健壯,寬闊的臉,面容溫和,體格不同於一般日本人。他英語講得相當流利,但有時也表達得不夠確切。他的特點是態度嚴肅,雖然有時也作出不自然的笑容,但彬彬有禮。我相信,他是真心實意要避免日美之間發生戰爭的,並在這方面作出了認真的努力。」

三月中旬,美國太平洋艦隊搜索部隊的巡洋艦群指揮官牛頓司令接到「返回薩摩亞(南太平洋)待命」的密令後,便率領四艘重型巡洋艦和九艘驅逐艦駛出了珍珠港。他率領艦隊駛進薩摩亞港後,又奉命將艦隊一分為二:一隊駛往澳大利亞東岸訪問,一隊駛往紐西蘭訪問,然後再經蘇瓦駛回珍珠港。

在這次航行中,各艦都作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裝載數量極多的炮彈、魚雷和深水炸彈,並卸下裝在魚雷上的訓練用彈頭,換上實戰用彈頭,等等。另外還禁止一切無線電發報,夜間航行實行燈火管制。

派遣這支艦隊出訪,完全是出於羅斯福總統想阻止日本南進這一政治意圖。後來(四月十四日),野村大使在同赫爾國務卿會談時曾對這個問題進行指責:

「這是一種煽動戰爭熱的行為。」

赫爾卻假裝糊塗地回答說:

「不,這是應澳大利亞的要求。」

十二日,松岡洋右外相離開東京車站作訪歐之行。這次出訪的目的是為了締結日德義蘇四國同盟。關於這個問題,外相在一九四一年一月十日給陸海軍的《對德義蘇談判方案綱要》第一條中寫道:

「要使蘇聯接受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的初步方案,並要使蘇聯同意日、德、義三國打倒英國的政策,與此同時,調整日蘇兩國之間的關係。」

所謂里賓特洛甫方案,就是在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訪問柏林時,里賓特洛甫所提出的日德義蘇四國條約草案。這是個以德日義為一方,蘇聯為另一方的條約,蘇聯承認三國同盟和三國的新秩序。締約國雙方不同另一方敵對國家或國家集團結成聯盟。另外,條約內規定雙方將來的勢力範圍如下:日本是南洋,蘇聯是伊朗和印度,德國是中非,義大利是北非。

松岡的設想是:縱然把日本從日俄戰爭中獲得的捕魚權和從西伯利亞事變(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中獲得的庫頁島北部(現在的薩哈林北部)的石油、煤炭開採權都出讓給蘇聯,也要把蘇聯拉進日德義三國同盟中來。特別是在攻佔新加坡問題上,松岡似乎很想得到統帥部的允諾,然後把它作為一件禮物獻給希特勒。為此,松岡在大本營和政府聯絡會議上曾再三要求統帥部表態,但統帥部根本不予回答。不,統帥部倒是以即使前往德國也絕對不提及此事為條件,才批准了松岡的《談判方案綱要》。

關於松岡外相從東京出發時的情況,參謀本部戰爭指導班的祌村佐孝中佐在他的筆記中這樣寫到:

「車站裡人山人海,但外相卻沒有攜帶像樣的方案就赴歐了。他將會見希特勒,也將會見史達林。但他到底能得到什麼東西呢?……

「當開車的鈴聲響起來時,松岡突然徑直地走到前來送行的杉山(參謀總長)跟前,說道:『是不是堅決不打新加坡?』

「杉山只是回答『無可奉告』。

「回到參謀本部後,杉山吐露出這樣一句話:『松岡這傢伙真討厭。』」

當時,松岡做夢也沒有想到:一九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希特勒已在極密的範圍內下達了決定命運的第二十一號元首指令(《巴巴羅薩作戰計劃》)。這就是:

「德國武裝部隊即使在對英作戰結束以前,也必須通過迅速交鋒擊潰蘇聯。陸軍有必要調用一切可能動員的全部兵力(一百三十至一百四十個師團)。……準備工作預定在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前完成。應十分謹慎,防止事前洩露進攻的意圖。」

另外決定,最後的作戰命令將於一月底下達。希特勒自信能通過一系列的閃電戰粉碎蘇聯。他斷定:布爾什維克政權由於開戰之初的失敗,它必然會崩潰或瓦解。他對於蘇軍擁有後備力量的一些話,根本聽不進去。他狂叫:

「怎麼樣?你們要知道,關鍵問題是要佔領波羅的海沿岸各國和列寧格勒,當《巴巴羅薩作戰計劃》開始執行時,全世界將會大驚失色,目瞪口呆!」

松岡外相一行在蘇滿(指我國東北——譯者)邊境車站滿洲里換乘了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特地派來的專車——「紅矢號」,以後一路駛向歐洲。由於「萬語就寢居士」——不講上一萬句話就不能入睡——松岡外相的健談,在一望無際遍地是雪的西伯利亞旅途中,隨行人員也並不感到枯燥乏味。

松岡外相的歐洲之行(主要是訪問德國),早在以前就有一些風言風語的傳聞,並引起了各方面注意。野村大使認為外相訪歐會給日美關係帶來極為不利的因素,因此他曾於二月二十五日拍電報給外相,要他推遲此行。

美國方面則把松岡視為「陰謀家」。三月十四日,野村在同羅斯福總統(國務卿赫爾也在場)舉行會談時,不得不絞盡腦汁,把松岡的柏林之行冠冕堂皇地說成為「不過是對德國政府的禮節性訪問而已」。就在這次會談中,赫爾要求日本用言行來證明自己的意圖是真誠的。他說:「當然,松岡還在前往柏林途中,他揚言要在軸心國進行廣泛活動。另外,日本的海軍和航空部隊已開到泰國和法屬印度支那附近,這只能引起我們的不安,除此以外,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你(野村)一定會認識到這一行動已嚴重傷害了美國的感情。」

松岡外相從三月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每天都和里賓特洛甫外長舉行會談。會談中心一直是新加坡問題。里賓特洛甫外長強調:日本即使進攻新加坡,恐怕美國也不會進行干涉,而蘇聯方面則會承認下來。他喋喋不休地拚命說服日本進攻新加坡。他說:

「我曾向大島大使要一份新加坡地圖,因當代世界最傑出的軍事家希特勒元首可以把進攻新加坡的最好辦法告訴日本。德國的空軍專家也能起些作用。他們將根據在歐洲戰場取得的經驗,就怎樣使用由空軍基地起飛的俯衝轟炸機對停泊在新加坡的英國艦隊進行轟炸這一點,給日本作些示範。」

對於這個問題,松岡在出訪前未能從陸海軍那裡得到明確表示,所以他說:「遺憾的是我沒有掌握統治日本的大權,……我不能代表日本帝國保證在當前的這種環境下採取行動。」

松岡沒有提出保證,不過與此同時,他卻表示了這樣一種信念:「我絲毫也不懷疑這一點:日本如果不佔領新加坡,恐怕就無法解決南洋問題。日本必須勇入虎穴,力擒虎子。」松岡表示,他打算在回國後對各方面做些工作。

與華盛頓相比,在夏威夷的當地指揮官,對設置防魚雷網,以便停泊在珍珠港內的艦隻免遭魚雷襲擊這一問題,並不那麼關心。金梅爾司令在三月十二日給史塔克部長的信中說:「在操作簡便,效果顯著,既能適應緊急需要,又能迅速設置的那種設備研製出來之前,我建議你不向珍珠港供應防魚雷網。」另外,第十四海軍軍區(夏威夷)司令布洛克於三月二十日在給史塔克部長的報告中,也以下列理由建議不設置防魚雷網:一、珍珠港停泊處水深不超過四十五英尺(十三點七米);二、出入拋錨地帶的艦艇航行將受到限制;三、大部份拋錨地帶靠近主航道,那裡鋪有海底電纜和管道;四、保護艦隊停泊處的有關裝置將會嚴重影響艦艇在航道上通行。

三月二十七日,日德兩國外相開始會談。就在這一天,美英兩國參謀會議(從這一年的一月二十九日起在華盛頓舉行)制訂了一項《美英參謀協定(ABC—1)》。這個協定規定了同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行相互合作的基本指導方針,其主要戰略目標為:一、迅速打倒軸心國中實力最強的德國。因此,要把美國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放到正面決戰的大西洋和歐洲。二、一旦日本參戰,在遠東採取戰略守勢。三、為了削弱日本經濟實力,使日軍不敢進攻馬來亞,從而以此來支援馬來防線的防禦工作,就要採取最穩妥的計算方法,以進攻的姿態使用美國艦隊。

在制訂出上述協定的當天,日本郵船公司的「新田丸」以七天零五小時三十六分的創紀錄速度,從橫濱駛抵檀香山,停泊在第八號碼頭。當時,前往檀香山總領事館赴任的外務書記員森村正就搭乘在這艘船上。碼頭上有個像是總領事館的工作人員前來迎接。

「你是總領事館裡的人吧,我就是森村。」

「歡迎你來,請上車,你辛苦了。」

「今後請多多指教。」

森村和他一起乘上領事館的轎車駛往努阿努街日本總領事館。抵達領事館後,森村在他的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