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潛艇在海洋交通線上的行動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為了迫使協約國,特別是英國投降,實行了不加警告地擊沉敵方商船的策略,即進行無限制的潛艇戰。經過長期研究後,德國決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繼續執行這一策略。但是,無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個策略都遭到了失敗。

美國在對日本的戰爭中,也採用了這一戰術,把潛艇主要用來破壞日本的海洋交通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日本的策略是把潛艇主要用來消滅美國的海軍兵力,其次才是破壞海洋交通線。潛艇攻擊的主要對象是敵航空母艦,其次是戰列艦和海軍其它艦艇。只有在找不到值得攻擊的戰鬥艦艇的情況下,才把商船作為攻擊對象。在整個戰爭期間,日本海軍當局只是在不削弱艦隊戰鬥力的情況下,才分出一些潛艇來執行破壞敵海洋交通線的任務。

1941年12月10日,「伊—6號」報告它在珍珠港東南的考愛海峽,發現正在向東北航行的兩艘美國巡洋艦和一艘「列剋星頓」式航空母艦。駐泊在馬紹爾群島瓜佳林基地的第6艦隊的司令長官接到報告後,立即命令第1潛水戰隊的「伊—9號」(旗艦)、「伊—15號」、「伊—17號」、「伊—19號」、「伊—21號」、「伊—23號」和「伊—25號」追擊敵人。當時上述各艇都位於夏威夷群島的瓦胡島以北海域。此外,「伊—10號」和「伊—26號」也奉命作好了戰鬥準備。這兩艘潛艇配置在夏威夷和美國大陸之間的交通線上,擔負截擊敵航空母艦的任務,但是它們沒有發現航空母艦。奉命追擊的各艇,幾乎一直追擊到美國海岸,始終沒有發現敵人。於是,它們便留在這一海域執行破壞敵海洋交通線的任務。此時,艇群中有「伊—9號」、「伊—10號」、「伊—15號」、「伊—17號」、「伊—19號」、「伊—21號」、「伊—23號」、「伊—25號」和「伊—26號」等九艘潛艇。它們在北起西雅圖南至洛杉磯的美國沿岸佔領了位置。這些潛艇都是最新式的,水面排水量約兩千噸(「伊—9號」和「伊—10號」水面排水量更大),水面航速二十四節,並帶有一架飛機。

潛艇攻擊商船的戰鬥活動一直繼續到12月下半月。到了12月底,美國大大加強了運輸船的防潛警戒。這一期間,日本潛艇擊沉的油輪和貨船總共約十艘。「伊—26號」同「伊—24號」(對美國開戰時,我曾在該艇服役)一樣,改裝後還沒有進行規定的長期試航,就出海參加戰鬥,結果有些機械發生了故障。

戰爭爆發時,「伊—26號」正在夏威夷群島和舊金山之間的位置上,1941年12月8日晨,它用火炮擊沉了一艘三千噸的軍用運輸船,為日本潛艇立下了第一功。此後該艇駛往溫哥華,並在那裡對一艘商船發射了一條魚雷,但沒有命中。根據戰前的戰鬥命令,對各種不同目標所發射的魚雷數量是有嚴格限制的:對商船和驅逐艦發射一條;對巡洋艦發射三條:對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盡可能發射艇上所有的魚雷。這樣,攻擊商船時的魚雷命中公算就大大降低了。各種試驗表明,在不超過七百五十米的距離上發射一條魚雷,是可能命中目標的,但超過這個距離,發射一條魚雷的命中可能性就很小了。

大約在12月2了日,「伊—25號」潛艇在田上海軍少佐指揮下接近到距哥倫比亞河河口十海里處。該艇在一個下雨的夜晚上浮到水面,發現了兩萬噸的「康內提克特號」運輸船,隨即對它進行攻擊。一條魚雷命中,但運輸船好像還不會沉沒。艇長正要發射第二魚雷,運輸船開始下沉。據美國電台廣播,該船的船員乘小船安全地回到岸上。

「伊—23號」在梨田海軍少佐的指揮下,在水面對一艘舊式炮艦進行了炮擊。炮艦企圖駛往蒙特利灣,以擺脫追擊。一發炮彈打壞了炮艦的舵,炮艦因失去操縱而擱淺。潛艇又對它發射了幾發炮彈後,就離開了該地。

12月底,日本潛艇離開了美國海岸,並於1942年1月中旬回到了瓜佳林基地。返航途中,「伊—25號」經過約翰斯頓島和馬紹爾群島之間時,發現敵人的好幾個無線電台正在工作,於是便改變航向,向電台方面駛去。1月8日日落前,值更官高橋海軍少尉報告:「發現一座島嶼!」進一步觀察證明,他發現的不是一座島嶼而是一艘軍艦。於是該艇便立即潛入水下,使所有魚雷發射管都作好準備,並開始向目標接近。潛望鏡裡的觀察證實這是一艘航空母艦。可以看到艦上的起重吊桿和排列有五架飛機的飛行甲板。當時航空母艦已經停車。「伊—25號」接近到離它非常近的距離上,隨即齊射了四條魚雷,條條都命中了目標〔註:這一情況沒有得到盟國證實。〕。

1月底,「伊—8號」潛艇出航執行破壞敵海洋交通線的任務,於2月初駛抵舊金山附近。它向北一直巡航到西雅圖。但一艘敵船也沒有發現。3月初,該艇回到了日本。「伊—17號」和另一艘潛艇奉命搜索2月2日攻擊了瓜佳林日本錨地的敵特混艦隊,但沒有發現敵人,於是「伊—17號」潛艇便駛向美國西海岸,於2月20日到達聖地亞哥海域。該艇在炮擊聖巴巴拉市之後(這次炮擊前面已經提到),又在舊金山附近用一條魚雷擊沉了一艘商船。但它在攻擊後上浮到水面時,遭到了炮擊。看來,敵人的商船已經武裝起來了。「伊—6號」也擊沉了一艘美國商船。3月底,它回到了日本。此後,破壞美國沿岸海洋交通線的活動便暫時停止了。不過在此以後,擊沉商船的個別事例還是有的;例如「伊—25號」在完成向奧瑞岡州森林地帶投擲燃燒彈的任務後,返航途中曾於10月初在美國北部沿岸攻擊了幾艘敵船,有兩艘油輪被擊沉。此後,該艇在繼續搜索敵人時,自己也曾在不利的時刻,遭到了美國轟炸機的攻擊。敵機攻擊時,艇上所有人員,包括輪機艙人員在內,都在上甲板上,潛艇剛下潛到6米深度,炸彈就落下來了。幸而爆炸僅損壞了天線裝置,艇殼上的漏洞不大。「伊—25號」雖然無法進行無線電通信,但繼續執行任務。它在西雅圖以北海面,發現了兩艘向東南方向行駛的美國潛艇。這時「伊—25號」只剩下一條魚雷了。它與敵艇接近到四百五十米,發射了魚雷,擊中一艘美國潛艇。隨著一聲猛烈的爆炸,敵艇就沉入海底。(Jack按:原文說「伊—25號」在五百米內擊沉一艘在水面航行的潛艇,因距離過近,艦上螺絲都被震鬆,事後才發現是蘇聯潛艇。這裡說是美國潛艇,可能是俄文版因政治因素,有所隱諱。)

1942年5月底,當準備在阿留申群島和中途島進行戰役時,「伊—25號」和「伊—26號」經過阿留申群島沿岸,駛往西雅圖海域,在溫哥華海峽附近的位置上擊沉了一艘美國運輸船。

在1943年內,由於所有潛艇都集中在索羅門群島一帶作戰,因此它們在美國沿岸就沒有進行值得一提的戰鬥活動,1944年度,日本潛艇又在美國沿岸得了一些戰果,有兩艘敵艦被「伊—12號」擊沉。但從1945年2月起,就再也沒有聽到這艘潛艇的消息,也無人知道它的下落。

從上述情況來看,日本潛艇在美國沿岸所進行的戰鬥活動,規模雖然不大,但成績卻很可觀。

印度洋也是日本潛艇的作戰地區。在日本佔領了馬來半島的檳榔嶼之後,我們的潛艇不等拿下新加坡,就於1942年1月駛入印度洋,開始進行破壞敵海洋交通線的活動。

1944年以前,敵船隻很少結成護航運輸隊通過這—區域。在此作戰的日本潛艇,雖然數量經常隨情況的變化而增減,但對單艘運輸船的攻擊卻從來沒有中斷。根據德日兩國達成的協議,兩國潛艇活動區域的界限會有些變動,但日本潛艇活動的區域一向包括從阿拉伯海到南非沿岸的整個印度洋。日本潛艇在印度洋的損失不大,但戰果輝煌。這與太平洋的情況正好相反。因此,所有艇長都喜歡在印度洋作戰。應該承認,我也有這樣的願望,可惜我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

與南方諸海的基地相比,檳榔嶼的設備在各方面都是最好的。艇員們認為,與太平洋上的「苦戰」比較,印度洋上的作戰條件好得簡直像「天堂」一樣,在這裡,敵人的商船沒有艦艇警戒,擊沉它們是毫不困難的。為了節省炮彈和魚雷,一些膽量特別大的艇長往往上浮到水面,靠近運輸船,用汽油燒燬它們。這些潛艇艇長,後來大部分都在太平洋上陣亡了。

從附表二中可以看出,日本潛艇在印度洋共擊沉了八十艘商船,自己只損失了兩艘潛艇——「伊—160號」和「伊—34號」。「伊—160號」在巽他海峽被一艘英國驅逐艦擊沉,「伊—34號」在1943年11月駛回日本時,在檳榔嶼出口附近被一艘英國潛艇擊沉。

第8潛水戰隊的潛艇在莫三比克海峽的行動,要算是最有成效的了。它們在這一地區活動了三個多月。1942年8月初,所有潛艇都安全回到檳榔嶼。當時,兩艘裝有魚雷發射管的襲擊艦——「報國丸」和「愛國丸」,配合潛艇作戰。它們負責供應潛艇燃料,同時自己也進行戰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