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編 第三帝國的覆亡 第三帝國的結束

第三帝國比它的創造者多活了七天。

五月一日晚上十點鐘剛過,當戈培爾博士夫婦的屍體在總理府花園中正在焚燒,地下避彈室裡的人們集結在一起準備從柏林地下鐵道逃亡的時候,漢堡廣播電臺突然終止播送勃魯克納的莊嚴的第七交響樂。一陣軍鼓聲之後,一個廣播員說道:

「我們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同布爾什維克主義戰鬥到最後一息,今天下午在德國總理府的作戰大本營裡為祖國犧牲了。四月三十日,元首任命海軍元帥鄧尼茨為他的繼承人,現在由元首的繼承人海軍元帥對德國人民講話。」

第三帝國在彌留之際還在撒謊,就像它在建立之初一樣。除了希特勒不是在那天下午而是在前一天下午死去這一無關宏旨的事實以外,他也不是打到「最後一息」時犧牲的。但是繼承希特勒衣缽的人為了保持神話,為了要控制仍在進行抵抗的軍隊,廣播這個謊言是必要的,因為如果士兵們知道事實真相,一定會感到他們被出賣了。

鄧尼茨在晚上十點二十分進行廣播的時候也重複了這個謊言,並大談元首的「壯烈犧牲」。實際上他當時也不知道希特勒是怎樣死的。戈培爾的電報中只說他在頭一天下午「死」了。但是這並不妨礙鄧尼茨在德國人民災難臨頭的時刻,在這個問題上或者在其它問題上,把他們已經糊塗的頭腦弄得更糊塗。

「(他說)我的任務是拯救德國,使它不致遭受向我們進攻的布爾什維克敵人的破壞。正是為了這個目的,才要繼續把軍事鬥爭進行下去。只要英國人和美國人阻撓這個目的的實現,我們也就不得不繼續進行抵抗他們的防禦戰。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英美兩國的作戰不是為了他們人民的利益,而只是為了在歐洲散佈布爾什維克主義。」

這是一個拙劣的歪曲。這個海軍元帥並不曾對希特勒在一九三九年與這個布爾什維克國家結盟的決定提出過抗議,正是由於這一決定,德國才得以同英國以及後來同美國作戰。他在廣播結束時撫慰德國人民說:「在我們做了這樣重大的犧牲之後,上帝是不會拋棄我們的。」

這些都是空話。鄧尼茨知道德國的抵抗已經到了頭了。四月二十九日,希特勒自殺的前一天,在義大利的德軍已經無條件投降。由於通訊設備受到破壞,元首未能獲悉這項消息,這就使得他的最後幾小時能夠舒服一點,不然的話,他就更加不能忍受了。五月四日,德軍最高統帥部命令所有在德國西北部、丹麥和荷蘭的德軍向蒙哥馬利元帥投降。第二天凱塞林的G集團軍,包括駐在阿爾卑斯山北部的德國第一軍團和第九軍團在內,都投降了。

同一天,即五月五日,新任德國海軍總司令漢斯‧馮‧弗雷德堡海軍上將來到設在萊姆斯的艾森豪的總部接洽投降。從最高統帥部的最後文件中可以清楚看出,德國的目的是想拖延幾天,以便爭取時間儘量把德國軍隊和難民從俄國進軍的道路上撤出,使他們能夠向西方盟軍投降。約德爾將軍第二天也來到萊姆斯,幫助他的海軍同僚進行策劃。但這是徒勞的,艾森豪威爾看穿了這個詭計。

「(他後來寫道)我命令史密斯將軍通知約德爾,除非他們立即停止一切的藉口和拖延,我將封鎖整個盟軍戰線,並用武力阻止任何德國難民進入我們的防線。我不容許進一步的拖延。」

五月七日凌晨一點半鐘,鄧尼茨接到約德爾向他報告的艾森豪的要求後,從丹麥邊境的弗倫斯堡新成立的總部打電報給約德爾,授以全權在無條件投降文件上簽字。他們的花招失敗了。

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凌晨二點四十一分,在艾森豪總部——萊姆斯的一所學校裡,舉行了德國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這個學校不大,房子是紅色的。代表盟軍在文件上簽字的是瓦爾特‧比德爾‧史密斯將軍,代表俄國作為見證人簽字的是伊凡‧蘇斯洛巴羅夫將軍,代表法國作為見證人簽字的是弗朗索瓦‧賽維茲將軍。代表德國簽字的是海軍上將弗雷德堡和約德爾將軍。

約德爾要求講話,得到了允許。

「這次簽字以後,德國人民和德國武裝部隊的禍福吉凶,已交由勝利者決定了——在這個時刻,我只能表示希望勝利者會寬大地對待他們。」

盟軍方面對此沒有反應。但是約德爾也許會憶起五年前雙方所演的角色與這次正好相反的另一個場合。當年一位法國將軍在貢比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後,也曾發出類似的呼籲——結果毫無用處。

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午夜,歐洲的炮火和轟炸停止了。自從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以來在歐洲整個大陸上第一次出現令人感到有點異樣、但受到歡迎的平靜。在這五年八個月零七天中,在八百個戰場上,在一千個被轟炸的城鎮中,有千百萬的男女被屠殺;更多的人在納粹毒氣室裡和黨衛隊特別行動隊在俄國和波蘭的死人坑的邊沿上被殺害——這一切都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征服野心所造成的結果。絕大多數的歐洲古城,都遭到破壞。天氣暖和以後,無數沒有葬埋的屍體從瓦礫堆中發出了令人噁心的臭味。

在德國的大街上,再也沒有穿長統靴的衝鋒隊齊步前進的聲音了,再也沒有成群結隊、身穿褐衫的人們的喧鬧聲了,再也沒有元首從擴音器裡發出的尖叫聲了。

經過十二年四個月零八天之後,這個「千秋帝國」已壽終正寢了。除了一夥德國人之外,這段時期對於所有的人都是黑暗時代,而現在這個黑暗時代也在淒涼的暮色中結束了。這個「千秋帝國」,正如我們所見到的,曾將這個偉大的民族,這個富有才智但又極易被引上歧途的人民,帶到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權力和征服的高峰,現在它卻土崩瓦解了,其突然和徹底,在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一九一八年德國在最後的敗北以後,德皇逃跑,帝制崩潰,但支撐這個國家的其它傳統機構依然保留下來。一個人民選出的政府,一支德國軍隊的核心和參謀本部仍繼續起著作用。但是一九四五年的春天,第三帝國卻根本不存在了。無論哪一級的德國政權都不存在了,千百萬三軍將士在本土上變成了戰俘。千百萬居民,一直到鄉村的農民,全被佔領軍統治,他們不但要依靠佔領軍維持法律和秩序,而且從一九四五年的夏季到嚴冬都要依靠佔領軍所供給的糧食和燃料過活。這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愚蠢給他們帶來的結果,也是他們自己那樣盲目、那樣死心塌地地追隨他的結果,雖然在一九四五年秋天我回到德國的時候,發現人們對希特勒並不怎麼痛恨。

人民還活著,土地也還在。但人民卻茫茫然,流著血,挨著餓。當冬天到來時,他們在轟炸的劫後殘垣中,穿著破爛的衣服不停地打著哆嗦;土地也一片荒蕪,到處是瓦礫成堆。曾經企圖毀滅其它許多民族的希特勒,在戰爭最後失敗的時候也想要毀滅德國人民,但與他的願望相反,德國人民並沒有被毀滅。

只有第三帝國成了歷史陳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