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戰爭:初期的勝利和轉捩點 日本自有打算

前邊已經說過,希特勒給日本派定的任務,不是讓美國參加到戰爭中來,而是使它置身於戰爭之外,至少要暫時做到這一點。他知道,如果日本拿下新加坡,威脅印度,這就不僅對英國是一個嚴重打擊,而且也會把美國的注意力——以及一部分力量——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去。甚至在他請求日本進攻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後,他仍然認為日本這樣做不僅是可以幫助他打垮俄國而且是可以進一步壓迫美國繼續保持中立的一種手段。說來奇怪得很,不論希特勒本人還是其它任何德國人,似乎從來沒有想到過,日本另有它自己的一套打算,他們一直到很久以後才明白,日本在沒有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消除後顧之憂之前,是不敢在東南亞對英國、荷蘭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更不用說從背後進攻俄國了。不錯,納粹征服者對松岡做過保證,說一旦日本與美國交戰,德國一定跟著參加,可是現在松岡已經下野了。此外,希特勒也曾經常不斷地要求日本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集中力量對付英國和蘇聯,因為英國和蘇聯的抵抗使希特勒無法贏得這場戰爭。這些納粹統治者不明白,日本可能首先考慮的是對美國進行直接的挑戰。

這並不是說,柏林方面希望日美達成諒解。那將使三國條約的主要目的——恐嚇美國,使它不敢參加戰爭——遭到破壞。里賓特洛甫在紐倫堡回答提審人員時,把元首對這個問題的想法作了一個大概是誠實而確切的估計,不過也就是這一遭:

「他(希特勒)害怕,美國和日本一旦達成某種協議,就意味著使美國免除了後顧之憂,美國將會更快地發動突然進攻或參戰——他擔心他們會達成協議,因為日本有某些集團是希望與美國取得和解的。」

野村吉三郎海軍上將就是這樣一個集團中的一員。他於一九四一年二月到華盛頓任日本駐美國大使,從三月份開始直到最後一刻,與科德爾‧赫爾進行了一系列目的在於和平解決兩國分歧的秘密會談。這些會談使柏林方面感到極為不安。

老實說,德國為破壞華盛頓會談作了最大努力。早在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威茲薩克向里賓特洛甫提交一份備忘錄,指出「目前日美之間達成任何政治協議都是不可取的」。他力陳,除非能防止產生這樣一種協議,否則日本將會脫離軸心。納粹德國駐東京大使奧特將軍經常訪問外務省,對赫爾—野村談判提出過警告。當美日雙方不顧這種警告繼續進行談判時,德國方面又改用一種新策略,竭力誘使日本把美國放棄對英國的援助和敵視德國的政策作為日美繼續談判的條件。

那是五月間的事情。到了夏天,情況發生了變化。七月間,希特勒最關心的是唆使日本對蘇聯進攻,而在這同一個月中,由於日本侵入法屬印度支那,赫爾國務卿中斷了與野村的談判。到八月中旬,日本政府建議近衛文首相與羅斯福總統親自舉行會談,以便和平解決兩國的爭端,這才恢復了赫爾—野村的談判。柏林方面對日美恢復談判十分不快,不知疲倦的奧特不久以後又到東京外務省表達了納粹方面對這一發展的不快情緒。外務相豐田海軍上將和外務次官天羽甜言蜜語地告訴他,計畫中的近衛—羅斯福會談,只會有助於實現三國條約的目標。他們提醒他說,三國條約的目標就在於「防止美國參戰」。

到秋天,正當赫爾—野村談判繼續進行時,威廉街又恢復了春天用過的老策略。它在東京堅決要求日本方面指示野村向美國提出警告:如果美國對歐洲軸心國家繼續採取不友好行為,德意兩國可能要宣戰,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將要按照三國條約的規定參加德意一邊。這時希特勒仍然不希望美國參戰;他採取這種手段的用意實際上是為了恫嚇華盛頓,使它不敢參戰,同時緩和一下大西洋上的美國的敵意。

赫爾國務卿立即獲悉德國施加的這種新壓力。這是由於當時人們所稱的「魔術」而獲悉的。原來美國政府從一九四○年底開始,依靠這種「魔術」,把日本用絕密電碼拍發的電報和無線電報都抄收下來和翻譯出來了——不僅是來往於東京與華盛頓之間的電報,而且還有來往於東京與柏林以及其它各國首都之間的電報。德國的要求在一九四一年十月十六日由豐田打電報告訴野村,還附有指示,要野村把德國的要求用一種大為緩和的口氣轉達給赫爾。

這一天,近衛政府倒臺,換上來的是以狂熱好戰的東條英機將軍為首的軍人內閣。在柏林,與東條一樣好戰成性的大島將軍,連忙跑到威廉街,向德國政府說明這個好消息的意義。大島大使說,東條擔任首相意味著日本將更加靠攏軸心夥伴,華盛頓的談判將要告終。不知是否故意,他並沒有向他的納粹朋友們道出停止談判將必然會導致怎樣的結果,也沒有談到東條接任首相因而將有著比他們所設想的還要多得多的意義,那就是:除非華盛頓會談以羅斯福總統接受日本得以自由行動——不是進攻俄國而是佔領東南亞——的條件而迅速結束,否則日本新政府將決意與美國進行戰爭。這樣一種可能性從來沒有在里賓特洛甫和希特勒的頭腦中出現過,他們仍然認為,日本只有進攻西伯利亞和新加坡並使美國擔心太平洋的局勢而不敢參戰,才對德國有利。元首一直沒有懂得,他的糊塗的外交部長更不用說了,他們所渴望的赫爾—野村的華盛頓會談的失敗,恰恰會帶來他們力圖在時機成熟以前要避免的結果:美國捲進世界衝突中來。

現在,時間越來越緊了。

十一月十五日,來棲吉三郎作為幫助野村進行會談的特使抵達華盛頓。來棲此人曾出使柏林,簽訂過三國條約,多少有些親德傾向。赫爾國務卿不久便發現這位日本外交使節沒有帶來什麼新建議。赫爾認為,他此行目的在於力圖說服華盛頓立即接受日本的條件,如果不成,則以談判來麻痹美國政府,等日本準備就緒,便發動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襲擊。十一月十九日,東京給野村發來不祥的「風向」暗號,赫爾的密碼譯電員立即翻譯出來。在日本大使館每天收聽的東京短波廣播中,如果日本新聞廣播員插進「東風,有雨」的字眼,那就意味著日本政府決定與美國作戰。東京方面還通知野村,在收到「風向」的警報時,立即銷毀所有密碼和機密文件。

現在柏林方面才意識到要發生什麼事了。在發出「風向」電報的前一天,十一月十八日,里賓特洛甫突然接到東京一項請求,希望德國與日本簽訂一項規定兩國不與共同敵人單獨媾和的條約。這使他頗為驚異。日本方面所指的共同敵人是哪些,並沒有說清楚,但是很明顯,納粹外交部長是希望以俄國為第一號敵人的。他「原則上」同意了這項建議,顯然是放心地認為日本這下子終於要履行它將在西伯利亞攻打蘇聯的含混諾言了。這是十分可喜而及時的,因為紅軍在遼闊的戰線上的抵抗正日益猛烈,俄國冬天又已到來,它比原先預計的要早得多。日本對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太平洋濱海各省的進攻,可能會增添額外壓力,促使蘇聯迅速崩潰。

但是里賓特洛甫的迷夢很快就破滅了。十一月二十三日,奧特大使從東京發來電報,向他報告說,種種情況表明,日本將要南進,目的在於佔領泰國和荷屬婆羅洲的油田,並說日本政府希望知道,一旦日本發動戰爭,德國是否將與日本患難與共。這項情報清楚地意味著,日本不是要進攻俄國,而是打算在南太平洋對荷蘭與英國「開戰」,而這場戰爭很可能使日本捲進與美國的武裝衝突中。但是里賓特洛甫和奧特並沒有領會到最後這一點。他們在這段時間中來往的電報表明,儘管他們現在失望地瞭解到日本不願意進攻俄國,但是卻仍然相信,日本的南進將是進攻荷蘭與英國的屬地,而不會是美國的屬地。像希特勒所希望的那樣,山姆大叔將繼續放在一旁,等到輪到它的時候再說。

納粹德國在這個問題上所以發生種種誤解,主要是由於在這個關鍵時刻,日本沒有對德國推心置腹,把它的有關美國的重大決定通知德國。赫爾國務卿由於得到密碼譯電「魔術」的幫助,消息靈通多了。早在十一月五日,他便得悉新任外務相東鄉茂德已打電報指示野村,以十一月二十五日為根據日本方面的條件同美國政府簽訂協定的限期。日本方面於十一月二十日向華盛頓提出了最後建議。赫爾和羅斯福所以知道這些建議是最後建議,因為兩天以後,「魔術」給他們譯出的東鄉發給野村和來棲的一份電報就是這樣說的,只是限期延長至十一月二十九日。

「(東鄉打電報給大使和特使說)我們所以要求在二十五日以前解決日美關係,有種種為你們所猜測不到的理由。但假使能於二十九日簽字——我們決定等到那一天。這次我們已下定決心,限期絕對不再改變。到限期以後,事情就會發生。」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是一個關係重大的日子。

這一天,日本航空母艦特遣艦隊駛向珍珠港。在華盛頓方面,赫爾在這一天到白宮,去,向國防會議提出警告說,國家面臨著來自日本的危險,他並向美國陸海軍首腦著重指出日本進行突襲的可能性。同一天,柏林舉行了一個有點奇特的儀式。在這個儀式上,三個軸心國家以非常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