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戰爭:初期的勝利和轉捩點 「避免與美國發生事件!」

由於日本自己也有烤著的栗子取不出來,它堅決不肯為希特勒從俄國的火中取栗,因此對德國來說,在征服蘇聯以前,不讓美國捲入戰爭,就成為更加重要的事情了。在一九四一年夏天,元首深信德國可以在冬季到來以前把蘇聯征服。

很久以來,德國海軍一直不滿意希特勒限制他們的活動,不許他們破壞美國對英國的貨運,對抗美國海軍艦隻在大西洋上對德國潛水艇和海面艦隻越來越厲害的敵對行動。納粹的海軍將領,比心思侷限在陸地上的希特勒看問題看得遠。他們幾乎從一開始便看到美國參戰必不可免,並力勸最高統帥對此要早作準備。一九四○年六月法國戰敗以後,雷德爾在戈林的支持下,便立即敦促希特勒奪取法屬西非,更重要的是佔領大西洋上的冰島、亞速爾群島、加那裡群島等島嶼,以防止美國佔領這些島嶼。希特勒表示頗有興趣,但是他要先進攻英國和征服俄國,然後再對付已處於絕望境地的暴發戶——美國人。參謀本部的男爵馮‧福肯施坦因少校,在一份絕密的備忘錄中透露了希特勒在一九四○年夏末的觀點。

「元首現在正在忙於考慮佔領大西洋諸島的問題,其目的在於日後對美國進行戰爭,此間也已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由此可見,問題已不在於希特勒想不想對美國進行戰爭,而在於選定什麼時候發動戰爭。第二年春天,發動戰爭的日期在元首心裡已經有點譜兒了。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二日,雷德爾海軍元帥與最高統帥會商,悲哀地報告說,海軍「不得不打消佔領亞速爾群島的計畫」,原因很簡單:力量不夠。但是到了此刻,希特勒對這項計畫的興趣卻大起來了。據雷德爾的秘密劄記所載,希特勒的回答是這樣的:

「元首仍然贊成佔領亞速爾群島,以便遠端轟炸機可以從那裡起飛去轟炸美國,可能在秋天就會有這樣的需要。」

這就是說,在擊潰蘇聯以後。然後就輪到美國了。兩個月以後,七月二十五日,正當對蘇攻勢進入高潮時期,希特勒對晉見他的雷德爾更明確地談了這個問題。據雷德爾筆記:希特勒對他說,「東方戰事結束以後,他將保留對美國採取嚴厲行動的權利」。希特勒對這位海軍首領又強調地說,但是在此以前,他仍然希望「避免美國宣戰——這是因為考慮到陸軍正在進行緊張的戰鬥」。

雷德爾不滿意這種主張,事實上,他的日記中(現在可以從繳獲的文件中看到)關於同希特勒會見的記載,都流露出他對元首抑制德國海軍的做法的日益不耐煩的情緒。每一次會見時,他都想改變希特勒的看法。

這年年初,二月四日,雷德爾向希特勒呈送一份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中,海軍方面表示十分懷疑讓美國繼續像現在這樣中立下去對德國的價值,實際上,海軍將領們都認為,美國參戰如能促使日本成為軸心方面的一員交戰國,反而「對於德國的戰爭努力是有利的」。但是納粹獨裁者並沒有為這種論點所打動。

雷德爾洩氣極了。這時「大西洋戰役」正酣,德國沒有占上風。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的大批物資源源運到英國。「泛美中立巡邏」使德國潛水艇越來越難以進行有效的活動。雷德爾把這些情況都向希特勒一一指出,但是沒有收到多大效果。三月十八日,他又晉見希特勒,報告說,開向英國的美國貨船得到美國軍艦護航,一直到冰島。他請求授權給他不經警告而攻擊美國軍艦。他要求採取一定措施,以防止美國在法屬西非獲得立足點。他說,美國如果獲得立足點,「是十分危險的」。希特勒聽了回答說,他將與外交部(不是任何其它單位而是外交部!)磋商這些問題。這不過是搪塞推託海軍將領們的一個辦法。

這年整個春天和初夏,他一直搪塞推託。四月二十日,雷德爾又向他請求准予「按照海上截奪慣例,對美國商船開火」,希特勒也拒絕了。美德軍艦的第一次正式有記錄的衝突,是在四月十日發生的。這天美國驅逐艦涅布拉克號對一艘有進攻跡象的德國潛水艇發射了深水炸彈。五月二十二日,雷德爾帶著一份長篇備忘錄回到了伯格霍夫,他建議對羅斯福總統的不友好行動採取反措施,但是沒有能打動他的最高統帥。

「元首認為(海軍元帥寫道),美國總統的態度仍在未定之中。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希望發生會導致美國參戰的事件。」

俄國戰役爆發以後,避免與美國發生事件的理由就更多了。六月二十一日,對蘇發動進攻前夕,希特勒又對雷德爾著重地談了這個問題。這位海軍元帥曾興高采烈地對他報告,U—二五三號潛艇在北大西洋德國宣佈的封鎖區內發現了美國戰鬥艦德克薩斯號和隨行的一艘驅逐艦之後,如何「跟蹤前進,準備進攻」。他又說,「凡是涉及美國的事情,堅定的行動往往比明顯的讓步更為有效」。元首同意他所說的原則,但是不同意這一具體行動,並且再次對海軍提出告誡。

「元首詳細說明,他希望在「巴巴羅沙」計畫有相當進展之前,避免與美國發生任何事件。幾個星期以後,局勢就會更加明朗起來,並且可望對美國和日本產生有利於我的影響。到那個時候,美國由於受到日本的威脅的增加,便會不那麼想參戰。因此,如果可能的話,今後幾個星期內,必須停止在封鎖區內對海軍船隻進行任何攻擊。」

雷德爾試圖爭辯說,在夜間是很難辨別出是敵艦還是中立國家的艦隻的。希特勒沒讓他把話說完,便責成他發佈避免與美國發生事件的新命令。於是,這位海軍首領當晚便發佈命令,停止對「封鎖區內外」任何軍艦進行攻擊,除非確定是英國軍艦。對空軍也下達了同樣的命令。

七月九日,羅斯福總統宣佈美國軍隊將接替英國對冰島的佔領。柏林方面迅速作出強烈的反應。里賓特洛甫致電東京指出:「美國軍隊幫助英國,侵入了我們已正式宣佈為戰區的地方,這本身就是對德國和歐洲的侵略行為。」

雷德爾急忙趕到「狼穴」,元首正在那裡指揮著他在俄國的部隊。雷德爾要求希特勒對這樣一個問題做出決定:「應該把美國佔領冰島看作是參戰,還是看作是一種應該不予理睬的挑釁行為。」在德國海軍看來,美國登陸冰島是一種戰爭行為。海軍在一份長達兩頁的備忘錄中,請元首注意羅斯福政府對德國犯下的其它各種「侵略」行為。海軍還要求有權在必要時可以在護航區內擊沉美國貨船和進攻美國軍艦。希特勒沒有同意。

「(雷德爾在關於這次會見所寫的報告中說道)元首詳細解釋說,他迫切望美國的參戰能再推遲一兩個月。一方面因為東線戰事需要投入空軍的全部力量——他不希望分散空軍力量,那怕只是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東線作戰如能獲勝,將對整個局勢起巨大的影響,說不定還能對美國態度起巨大的影響。因此,他暫時不希望改變現行命令,而是希望切實避免發生事件。」

雷德爾又爭辯說,他手下的海軍指揮官們如果出於,「誤會」而襲擊美國船隻,不能要他們負責。希特勒反駁說,至少在遇到軍艦時,海軍要先「確實判明」是敵艦以後才能進行攻擊。為了使海軍將領們正確領會他的意思,元首於七月十九日發佈了一項特別命令,規定「在擴大的作戰區域內的美國商船,不論是單獨航行或者在英美護航隊中航行,如果在使用武力以前即已判明為美國商船者,不得進行攻擊」。在美國也已承認是不可入內的封鎖區中,可以襲擊美國商船。但是希特勒在他的命令中又特別規定:這個作戰區「不包括美國到冰島之間的航路」。「不」字下面有希特勒自己劃的著重線。

但是正如雷德爾所說,「誤會」是不可避免的。五月二日,一艘潛水艇擊沉了開往南非的美國貨船羅賓‧莫爾號,擊沉的地點在德國封鎖區外很遠的地方。臨近夏未時,又有兩艘美國商船遭到魚雷襲擊。九月四日,一艘德國潛水艇向美國驅逐艦格利爾號發射了兩個魚雷,都未命中。一個星期以後,九月十一日,羅斯福在一次演說中對這次攻擊作出反應,他宣佈已下令海軍,「一發現就開火」,同時警告說,軸心國家的艦隻如進入美國防區,那就是「自冒風險」。

這篇演說把柏林惹火了。納粹報刊把羅斯福罵作「頭號戰爭販子」,里賓特洛甫在紐倫堡回憶說,當時希特勒「非常激動」。但是,等到九月十七日下午,雷德爾海軍元帥到達東線大本營「狼穴」,力勸希特勒對「一發現就開火」的命令斷然採取報復措施時,元首的怒氣已經平息了。海軍元帥向他請求說,現在應該對德國海軍解除不得進攻美國船隻這一禁令了,但是最高統帥的回答仍然是斬釘截鐵的一個「不」字。

「(雷德爾在關於這次談話的記錄中寫道)對俄國的戰事看來到九月底可以定局了,因此元首要求謹慎從事,在十月中旬以前,在對商船航運的作戰中,避免發生任何事件。」

雷德爾憂傷地寫道,「因此,海軍總司令和潛水艇艦隊司令(鄧尼茨海軍上將)撤回了他們的建議。必須把暫時按照原先發佈的命令列事的理由通知各潛水艇」。

從當時形勢看來,希特勒一定是用了非凡的剋制能力才做到這一步的。但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