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戰爭:初期的勝利和轉捩點 爭奪挪威的幾次戰役

遠在北方納爾維克的英國海軍,對於德國突然佔領的反應是十分強烈的。海軍領導者邱吉爾承認,他們當初「根本沒有想到」德國人會有這一手。現在,至少在德國以陸上為基地的轟炸機的航程難以到達的北方,英國海軍轉而採取攻勢了。四月十日清晨,在德國十艘驅逐艦佔領了納爾維克而讓狄特爾的部隊登陸以後二十四小時,五艘英國驅逐艦組成的一支艦隊開入納爾維克港,把當時港內的五艘德國驅逐艦擊沉了兩艘,擊傷其餘的三艘,並擊沉幾乎所有的德國貨船(一艘除外)。在這次行動中,德國的海軍司令邦迪海軍少將也被擊斃。但是英國艦隊離港以後,遭遇到在附近峽灣出來的其餘五艘德國驅逐艦。德國艦隊的火力比英國艦隊的火力強大一些,打沉了一艘英國驅逐艦,迫使另一艘擱淺,艦上的英國司令瓦爾伯頓一李上校受了致命重傷,此外,還擊傷了另外一艘。這樣五艘英國驅逐艦中有三艘設法退到了外洋,在撤退的途中,打沉了一艘滿載軍火駛向納爾維克港口的德國大貨輪。

四月十三日中午,英國派第一次大戰時身經白德蘭半島之役而安然無恙的戰艦瓦斯巴特號率領的一個驅逐艦隊,回到了納爾維克,把殘餘的德國軍艦都殲滅了。指揮官W‧J‧惠特沃思海軍中將打無線電報給海軍部報告戰果,他極力主張,既然岸上的德國軍隊已經倉皇失措,土崩瓦解——狄特爾和他的人馬事實上已經逃到山上去了——馬上就應該「用主力登陸部隊」佔領納爾維克。不幸的是,英國陸軍指揮官P‧J‧麥克賽少將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他第二天帶了三個步兵營的先遣部隊到達之後,決定不在納爾維克冒險登陸,而在納爾維克以北三十英里還留在挪威人手裡的哈爾斯塔登陸。這是一個需要付出很高代價的錯誤。

英國早已準備好要派一支小規模的遠征軍到挪威去,因此,他們行動這麼遲緩是毫無理由的。四月八日下午,英國海軍接到德國艦隊向挪威海岸調動的消息以後,又以一切船隻必須用於海軍作戰為理由,急急忙忙地把那些已經上船準備佔領斯塔瓦格爾、貝根、特隆赫姆和納爾維克的部隊打發下船,等到英國地面部隊重新登船時,那些港口已經陷入德軍手中了。等到他們到達挪威中部時,他們就像那些掩護他們的英國海軍艦隻一樣,命運已操在握有制空權的德國空軍之手了。

到了四月二十日,一個英國旅,在法國阿爾卑斯輕騎兵三個營的增援下,在特隆赫姆東北八十英里的小港納姆索斯登陸。另外一個旅則在特隆赫姆西南一百英里的昂達耳斯內斯登陸,這就形成了南北兩面夾攻特隆赫姆的形勢。可是,由於缺乏野戰炮、高射炮和空軍的支援,他們的基地日以繼夜地受到德國空軍的轟炸,補給品或增援部隊的繼續登陸也受到了妨礙,因此,這兩支部隊都沒有給特隆赫姆以嚴重威脅。在昂達耳斯內斯登陸的一個旅,在向東六十英里的鐵路交叉點頓巴斯同一支挪威部隊會合以後,放棄了向北進攻特隆赫姆的預定計劃,轉而向西南推進,到古德勃蘭德斯山谷去增援挪威軍隊了。那兒的挪威軍隊在盧格上校的有力指揮下,已經使德國主力從奧斯陸向山谷推進的速度減緩下來。

四月二十一日,在哈馬爾以北的利勒哈默爾,英德兩國部隊進行了第一次交戰。但這次戰鬥並不是勢均力敵的。載有英軍大炮的船隻已被擊沉,這一旅軍隊只得用步槍和機關槍同有大炮和輕型坦克裝備的強大德軍對抗。更糟糕的是,英國步兵沒有空軍支援,不斷地受到從附近挪威機場起飛的德國空軍的轟炸。經過二十四小時戰鬥以後,利勒哈默爾陷落了,英國和挪威軍隊開始了一百四十英里的退卻,從山谷鐵路沿線撤到昂達耳斯內斯,邊走邊停地打後衛戰,使德國人進展遲緩,但始終沒有能把他們阻擋住。四月三十日夜間,英國軍隊從昂達耳斯內斯撤退。五月二日,英法軍隊從納姆索斯撤退。這兩次撤退,就其本身來說,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因為這兩個港口已經由於德國不斷的轟炸成了一片火海。四月二十九日夜間,挪威國王和他的政府人員在莫耳德(莫耳德同昂達耳斯內斯只隔一個羅姆斯達爾斯峽灣,這時也被德國空軍炸成瓦礫場)登上了英國巡洋艦格拉斯哥號,到納爾維克以北、北極圈上的特羅姆索,五月一日在該地建立了臨時首都。

這時挪威的南半部,包括一切城市和主要市鎮,都已無可挽救地失陷了。但挪威北部似乎還安全。五月二十八日,一支二萬五千人的盟軍,包括二旅挪威軍隊、一旅波蘭軍隊和兩營法國外籍軍團,把數量上大大處於劣勢的德國軍隊趕出了納爾維克。看來沒有理由可以懷疑,希特勒是既得不到鐵礦砂,也實現不了他佔領整個挪威並使挪威政府投降的目標了。但是,在這個時候,德國軍隊已開始以驚人的力量進擊西線,盟軍需要以全部兵力堵塞這個漏洞。納爾維克終於放棄了,盟軍又急急忙忙地上了船。堅守在瑞典邊境附近的荒野山區的狄特爾將軍,於六月八日重新佔領了這個港口,四天以後接受了英勇頑強的盧格上校和他的由於覺得被英國在患難中遺棄而感到迷惑和憤懣的軍隊的投降。哈康國王和他的政府於六月七日從特羅姆索乘巡洋艦得文郡號去倫敦,在那裡過了五年辛酸的流亡生活。在柏林,狄特爾被擢升為少將,得到騎士十字勳章,被希特勒讚為納爾維克的征服者。

在挪威戰役中,希特勒儘管取得了驚人的勝利,但還是有他的不好過的日子。在約德爾將軍的日記裡,充滿了有關這個統帥一再表現出神經緊張不安的簡短記述。四月十四日,在接到納爾維克德國海軍部隊全部覆沒的消息以後,他記述希特勒「非常激動」。四月十七日,希特勒對於納爾維克的失陷又發作了一陣歇斯底里;他要求把狄特爾將軍的部隊用空運撤出來,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約德爾那一天在日記裡寫道,「每一個壞消息都非常令人可怕」。兩天以後他又寫道:「危機重演,政治行動已經失敗了。勃勞那公使被召回國。據元首的意思,必須運用武力——」四月十九日那天,在柏林總理府裡召開的會議上,大家情緒很忿懣,三軍首腦相互埋怨誤了軍機,甚至連專會奉迎拍馬的凱特爾也憤然退出會議室。「領導方面又有發生混亂的危險」,約德爾寫道。四月二十二日,他又補充說:「元首對於英國人的登陸愈來愈擔心。」

四月二十三日,由於德軍從奧斯陸向特隆赫姆和昂達耳斯內斯進展遲緩,「激動情緒越發增長」(這是用約德爾的話),但第二天情況有些好轉,從此以後就愈來愈令人樂觀了。到二十六日,希特勒精神奕奕,和他的軍事顧問舉行了通宵會議,到凌晨三點半鐘,他對他們說,他想在五月一日到七日開始實行「黃色方案」。所謂「黃色方案」是越過荷蘭和比利時在西歐進攻計畫的代號。希特勒雖然在四月二十九日仍然「為特隆赫姆擔憂」,但第二天,他接到有一支戰鬥部隊已從奧斯陸趕到這個城市的消息,他又「高興起來了」。現在,他終於能夠再度把注意力放到西歐來了。五月一日,他下令在五月五日以前完成在西歐發動一場強大攻勢的準備工作。

在挪威戰役中,德國武裝部隊的司令官們——戈林、勃勞希契、哈爾德、凱特爾、約德爾、雷德爾等等——第一次看到他們的兇神惡煞的領袖在戰鬥中碰到一點點挫折也會垂頭喪氣的情況。在經過一系列驚人的勝利以後,當戰爭局勢逆轉的時候,他的這個弱點就越發顯著,而且有力地促成了第三帝國的最後崩潰。

不過不論人們看法如何,丹麥和挪威的迅速征服,仍然是希特勒的一個重大的勝利,仍然是英國的令人沮喪的失敗。它使德國得到冬季運輸鐵礦砂的道路,進一步保護通往波羅的海的進出口,使得大膽的德國海軍能夠打開一個缺口進入北大西洋,並為它們的潛艇和海面艦隻在對英作戰中提供優良的港口設備。它還使希特勒的空軍基地與主要敵人之間縮短了幾百英國的距離。而最重要的恐怕是它大大地增加了第三帝國的軍事威望,相應地減低了西方盟國的軍事威望。納粹德國好像是不可戰勝的。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現在又加上丹麥和挪威,都很輕易地屈服於希特勒的武力或武力威脅之下,而在丹麥和挪威事件中,甚至兩個西方大國的幫助也沒有起一點作用。正如一個著名的美國婦女所說,未來的潮流看來是屬於希特勒和納粹主義了。

希特勒的最近的征服,對於其餘的中立國家來說,也是一個令人膽寒的教訓。中立顯然已不再能夠為那些企圖在一個極權主義佔優勢的世界裡生存下去的民主小國提供什麼保護。芬蘭在不久以前剛剛明白了這一點,現在又輪到了挪威和丹麥。它們在還有充分時間的時候,在實際遭到侵略以前,竟然謝絕世界強國的友好援助,這種盲目態度只能責怪它們自己。

「(邱吉爾在四月十一日對下院說)我相信,這個事實將會得到其它國家的反覆思量,這些國家也許在明天,也許在一星期之後,也許在一個月之後,會發現自己已成為一個同樣處心積慮制訂出來要毀滅它們和奴役它們的軍事計畫的受害者。」

顯然,他心中指的是荷蘭和比利時。但是它們雖然有一個月的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