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戰爭:初期的勝利和轉捩點 維德孔‧吉斯林的出現

吉斯林在開始他的生涯之初還是相當體面的。他於一八八七年出生在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裡,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在挪威軍事學院畢業。當他還是二十多歲的時候,就被派到彼得格勒擔任陸軍武官,由於他在英國和布爾什維克政府斷絕關係期間,曾代為照料英國的利益,英國政府授給他大英帝國勳章。這時他既對英親善,也對布爾什維克親善。他作為挪威著名探險家和慈善家弗里德托夫‧南森的助手,曾在蘇俄待了一個時期從事救濟工作。

共產黨人在俄國的成功,使這位年輕的挪威軍官頗為心折;因此,當他回到奧斯陸的時候,他就向工黨毛遂自薦,願意效勞,當時工黨還是共產國際的成員之一。他曾建議由他來組織一支「赤衛隊」,但是工黨對於他和他的計畫並不信任,拒絕了他。於是,他就掉轉方向,走到另一極端去了。他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期間擔任國防大臣之後,就在一九三三年五月,剽竊剛在德國獲得了政權的納粹黨的理論和策略,創立了一個叫做「國家統一黨」的法西斯政黨。但是納粹主義在挪威富饒的民主土地上吃不開,吉斯林自己甚至連一個議員的席位也沒有弄到手。他在選舉中被本國人民唾棄以後,就轉而投靠納粹德國去了。

他和德國納粹運動的官方哲學家、頭腦糊塗的阿爾弗雷德‧羅森堡建立了關係。這個哲學家曾擔任過許多職位,其中之一就是納粹黨的外交事務辦公室主任,這個希特勒啟蒙導師之一,波羅的海來的白癡,以為他已在這個挪威軍官的身上找到了機會,因為羅森堡醉心的幻想之一就是建立一個排除猶太人和一切「不純」種族的北歐大帝國,在納粹德國領導之下,最後統治全世界。從一九三三年以後,他一直和吉斯林保持聯繫,給吉斯林灌輸了自己的荒謬的哲學和宣傳。

一九三九年六月,當歐洲正是戰雲密佈的時候,吉斯林乘出席在盧伯克舉行的北歐協會會議的機會,要求羅森堡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其它方面給予支持。根據在紐倫堡公開出來的羅森堡的秘密報告,吉斯林曾就戰爭一旦爆發時英國有控制挪威的危險這個問題警告過羅森堡,並且提到德國佔領挪威的好處。他要求對於他的黨和報紙給予實質上的援助。羅森堡是個打報告的能手,他寫了三份報告,分送給希特勒、戈林和里賓特洛甫,但是,並未得到這三個頭領的重視——在德國沒有一個人把這個「官方哲學家」當作一回事,羅森堡總算為吉斯林的二十五個強壯的衝鋒隊員安排好於八月間在德國進行兩周訓練。

在戰爭的最初幾個月中,雷德爾海軍元帥——至少他在紐倫堡是這樣供認的——同羅森堡和吉斯林都沒有什麼接觸。他同前者不甚相識,至於後者,他根本沒有聽到過名字,但在俄國進攻芬蘭以後,雷德爾立即就開始從駐奧斯陸的海軍武官理查‧施萊勃上校那裡得到關於盟軍就要在挪威登陸的消息。他在十二月八日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希特勒,並且直率地提出意見說,「必須佔領挪威」。

不久,羅森堡寫了一份《關於挪威樞密顧問吉斯林來訪》一事的備忘錄(沒有日期)給雷德爾。這個挪威陰謀家已經到了柏林,羅森堡認為應該告訴雷德爾他是怎麼樣一個人,是來幹什麼的。他說,在挪威陸軍的主要軍官之中,有許多人同情吉斯林。為了證明這一點,吉斯林給他看了納爾維克駐軍司令康拉德。孫德洛上校一封最近的信。這封信把挪威首相說成是「一個呆木頭」;把他的一個主要大臣說成是「一個老盾鬼」;並且宣告他自己願意「粉身碎骨,舉行全國起義」。但是,孫德洛上校後來臨到要保衛國家、抵抗侵略時卻沒有粉身碎骨。

羅森堡告訴雷德爾說,實際上吉斯林有一個政變計畫。

這個計畫想來一定得到柏林的重視,因為它是從德奧合併事件抄襲過來的。吉斯林的一些衝鋒隊員將在德國由「有經驗的、頑強的、善於這種活動的國社黨人」施以緊急訓練。這些人受過訓練回到挪威之後,將佔領奧斯陸的戰略據點:

「同時,德國海軍和德國陸軍分遣隊,應挪威新政府的特別要求,將在奧斯陸附近的一個預定的港灣出現。」

這是德奧合併策略的全部重演,只是由吉斯林擔任賽斯—英夸特的角色而已。

「(羅森堡又說)吉斯林認為這樣一種政變——會得到陸軍中現在和他有聯繫的那一派人的贊同——至於國王,他相信會接受這種既成事實的。

吉斯林對於需要使用多少德國部隊來支持這一行動的估計,與德國方面所作的估計是一致的。」

雷德爾海軍元帥在十二月十一日和吉斯林見了面。這次會見是由一個叫做維拉姆‧哈格林的挪威商人通過羅森堡安排的,這個商人由於業務關係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德國,他是吉斯林在德國的主要聯絡員,哈格林和吉斯林告訴雷德爾許多消息,他都及時記錄在海軍的機密檔案裡。

「吉斯林說——英國計畫在斯塔瓦格爾附近登陸,而克里斯丁散則被提出可能作為英國的基地。挪威的現政府、議會以及整個外交政策都控制在霍爾—貝利夏的親密友人、著名的猶太人哈姆勃羅(卡爾‧哈姆勃羅是挪威議會主席)手中——關於英國佔領後對德國所造成的危險,他作了詳盡的敘述——」

為了在英國行動之前先發制人,吉斯林建議「把必要的基地交由德國武裝部隊自由處理。在整個沿海地區的鐵路、郵政和交通的重要崗位上的人員,已經為這一目的而被收買過來了」。他和哈格林來到柏林是為了建立「將來和德國的明確關係——希望能召集會議討論有關聯合行動和把部隊運到奧斯陸去等等問題」

雷德爾被深深地打動了,後來他在紐倫堡供認了這一點。他對他的兩個客人說,他要和元首商量一下,然後把結果通知他們。第二天他就這樣辦了,開會的時候,凱特爾和約德爾也在場。這個海軍總司令(在繳獲的檔案中有他的關於這次會議的報告)對希特勒說,吉斯林已經給他「一個可靠的印象」。然後他就摘要敘述了這個挪威人所訂的計畫,強調吉斯林「和挪威陸軍軍官們的密切關係」,以及他為了「舉行一次政變以接管政府並請求德國援助」所作的準備工作。所有出席的人一致認為,不能讓英國佔領挪威,但是雷德爾卻忽然謹慎起來。他指出,德國對挪威的佔領,「自然會招致英國採取有力的對策——而德國海軍還沒有充分的準備,足以作長期的對抗。萬一要實行佔領的話,這是一個弱點」。另一方面,雷德爾又建議准許最高統帥部:

「與吉斯林一起制定計劃,以進行準備工作和按下列兩種方法之一實行佔領:

甲、通過友好方法,即由挪威要求德國軍隊協助;

乙、通過武力。」

希特勒並沒有準備好在這個時候走這一著。他回答說,他首先要親自和吉斯林談一談,「以便對他有所瞭解」。

就在第二天,即十二月十四日,他和吉斯林談了話。雷德爾親自把這兩個挪威賣國賊送到總理府。這次會見的記錄雖然沒有找到,但是吉斯林,正如他給那位海軍首領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樣,顯然也給這位德國獨裁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就在當天晚上,希特勒即命令最高統帥部和吉斯林會商,草擬一項計畫。哈爾德聽說這個計畫也將把對丹麥的進攻包括在內。

十二月十六、十八兩日,儘管希特勒由於忙於應付有關斯比伯爵號的壞消息,但他還是連續兩次接見了吉斯林。可是,海軍的受挫看來使他對於主要依靠海軍進行的斯堪的納維亞冒險更加小心起來。據羅森堡說,元首對吉斯林強調,「挪威的態度最好是——完全中立」。但是如果英國人準備入侵挪威,德國人就不能不搶先佔領。同時,他也將供給吉斯林一些經費,以對付英國的宣傳和加強他自己的親德活動。一月間,先撥給了他二十萬金馬克,並答應從三月十五日開始每月給一萬英鎊,連續三個月。

耶誕節前不久,羅森堡派了一個名字叫作漢斯一威廉‧夏特的特務到挪威去和吉斯林一道工作。聖誕假期中,有少數參與內幕的最高統帥部軍官,開始考慮最初定名為「北方研究」的計畫。海軍方面,對此是有意見分歧的。雷德爾確信英國想在不久的將來進入挪威,但海軍作戰參謀部的作戰處卻不同意這種看法,在它的一九四○年一月十三日的秘密作戰日誌裡,透露了他們的不同意見。

「作戰處不相信英國有可能馬上佔領挪威——(它)認為如果沒有英國進攻的成脅,德國佔領挪成就將是一個危險的行動。」

因此,海軍作戰參謀部得出結論說,「最有利的解決辦法,無疑地就是維持現狀」,並且強調說這樣就可以繼續利用挪威的領海,使鐵礦砂的運輸「完全安全」。

希特勒對於海軍的遲疑和最高統帥部在一月中旬向他提出的「北方研究」,的結果報告都感到不滿。一月二十七日,他要凱特爾發出一道絕密的指令,說明「北方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將在元首「本人的直接監督之下」繼續進行,並指示凱特爾負責準備一切。於是在最高統帥部成立了一個由海、陸、空三軍各派一名代表組成的工作小組。這一軍事行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