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戰爭:初期的勝利和轉捩點 第十八章 波蘭的覆亡

一九三九年九月五日上午十點,哈爾德將軍同德國陸軍總司令馮‧勃勞希契將軍和北方集團軍司令馮‧包克將軍談了一次話。他們對德國進攻波蘭後第五天早晨的形勢作了一番估計之後,一致認為,「敵人實際上已經被打垮了」。(哈爾德日記語)

馮‧克魯格將軍所率領的第四軍團從波麥臘尼亞向東推進,馮‧庫希勒將軍所率領的第三軍團從東普魯士向西推進,兩軍會師後,奪取走廊的戰鬥在前一天晚上就宣告結束了,在這次戰役中,海因茲‧古德里安將軍用他的坦克初次顯露頭角。他的坦克在穿過走廊向東馳進的時候,在某一個地點遭到波莫爾斯卡騎兵旅的抗擊,作者在幾天以後來到現場,目睹了這場屠殺所留下的怵目驚心的慘像。它象徵著整個短促的波蘭戰役。

戰馬與坦克搏鬥!騎兵的長槍與坦克的大炮對抗!儘管波蘭人英勇頑強,但在德軍的進攻下卻歸於土崩瓦解。這是他們,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領教閃電戰的滋味:突然的奇襲;成群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在頭頂上吼叫著,進行偵察和襲擊,散佈著烈火,製造成恐怖;斯圖卡式轟炸機俯衝時發出淒厲刺耳的聲音;整師整師的坦克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一天推進三、四十英里;能夠迅速開炮的摩托化重炮甚至在坎坷不平的波蘭道路上也能以每小時四十英里的速度滾滾挺進;連步兵也行動神速,一百五十萬乘坐機動車輛的大軍,通過錯綜複雜的無線電、電話和電報網所組成的電訊系統統一指揮,協調行動,這真是人世間前所未見的機械化大屠殺。

不到四十八小時,波蘭空軍就被摧毀了。五百架第一線的飛機大部分沒有來得及起飛就在自己的機場上被德國的轟炸機炸毀了。地面設施全部被毀,大多數地勤人員死的死,傷的傷。波蘭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於九月六日陷落。當天夜晚,波蘭政府從華沙逃到盧布林。第二天,哈爾德就忙著擬製計畫,準備把軍隊調往西線,雖然他並沒有看到西線有任何動靜。九月八日下午,第四裝甲師到達波蘭首都週邊;同時在這座城市的正南方,從西里西亞和斯洛伐克北上的萊希瑙將軍的第十軍團佔領了基埃爾策,李斯特的第十四軍團開到維斯杜拉河同散河匯流處的散多梅希。

不到一星期,波蘭的陸軍就被擊潰了,波蘭所來得及動員的三十五個師,絕大部分不是被擊潰就是在包抄華沙的鉗形攻勢下陷入重圍。現在留待德國人完成的「第二階段」工作是:對那些在包圍中張皇失措、潰不成軍的波蘭部隊縮小包圍圈並消滅他們;同時還要在東面一百英里處完成另一個更大的鉗形攻勢,以包圍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布格河以西地區的波蘭殘部。

這一階段從九月九日開始,到九月十七日結束,包克的北方集團軍的左翼向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進逼,古德里安的第十四軍於十四日到達那裡,兩天後攻佔該城。九月十七日,這個軍在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南五十英里處的符沃達瓦同李斯特第十四軍團的斥候部隊會師,第二個巨大的鉗形包抄攻勢就在這裡合圍。這場「反功」,正如古德里安後來所說的,在九月十七日就「完全見分曉了」,全部波蘭軍隊,除了俄國邊境上的一小撮而外,都已陷入包圍之中。華沙三角地帶和西邊的波森附近還有被包圍的波軍在頑強抵抗,但是他們失敗的命運已經註定。波蘭政府,或者說波蘭政府的殘餘,在飽嘗德國空軍的轟炸與掃射之後,於十五日逃到羅馬尼亞邊境上的一個村莊。對於這個政府和這個自尊的民族來說,一切都完了,只有那些仍舊堅持不屈的部隊的士兵還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剛強精神繼續犧牲。

現在輪到俄國人侵入這個備受蹂躪的國家,攫取它的一份贓物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