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走向戰爭的道路 「黑色的星期三」和哈爾德反對希特勒的計畫

被稱為「黑色的星期三」的九月二十八日來臨的時候,柏林、布拉格、倫敦和巴黎都惴惴不安,滿懷重憂。戰爭看來是躲不過了。

「一場大戰再也難以避免了」,這是約德爾在日記裡記下來的戈林在這天早晨說的一句話。戈林還說:「戰爭可能要進行七年,而我們一定會勝利。」

在倫敦,挖防空壕,疏散學童,遷移醫院,一切都在繼續進行。在巴黎,人們爭先恐後地往已經塞得滿滿的火車上擠,在城外的公路上,汽車擠得開都開不動。德國西部的景象也差不多。約德爾在那天上午的日記中記下了德國難民逃離邊境地區的消息。下午兩點,希特勒所定下的要捷克斯洛伐克接受戈德斯堡建議的期限就要到了。然而布拉格並沒有任何會接受這些建議的跡象。不過,別的跡象倒還有一些:威廉街的活動極為緊張,法國的、英國的、義大利的大使發狂似地來而復去,去而復來。但是,一般群眾,事實上還有德國的將領們,對此都是蒙在鼓裡的。

對某幾個將軍,特別是對參謀總長哈爾德將軍來說,實現他們推翻希特勒的密謀的時候已經到來了。他們要這樣來挽救自己的祖國,使它不致於投入一場他們認為註定要失敗的歐洲大戰。據倖存者後來的記述,整整九月一個月,密謀份子一直都在忙著籌畫這件大事。

哈爾德將軍同奧斯特上校以及後者的上司諜報局局長卡納里斯海軍上將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卡納里斯設法使哈爾德隨時能知悉希特勒的政治行動和國外情報。我們上面已經知道,密謀份子曾把希特勒準備在九月底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決心通知過英國,並且曾請求英國政府表明,英國將同法國一起以武力回擊德國的侵略。幾個月以來,負責柏林軍區因而應提供大部分軍隊來實行政變的維茨勒本將軍一直有所猶豫,因為他懷疑倫敦與巴黎已在暗中容許希特勒在東方自由行動,因而不會為捷克斯洛伐克而參戰——這種見解也是其它幾個將軍所共有的,也正是希特勒和里賓特洛甫希望別人持有的。如果事實確是如此的話,那麼照維茨勒本和哈爾德這樣的將軍們看來,推翻希特勒的計畫就毫無意義了。因為在第三帝國目前這個階段,他們所關心的只是想去除掉元首來避免一場德國在其中絕無取勝希望的歐洲大戰。如果確實沒有觸發大戰的危險,如果張伯倫打算滿足希特勒對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而不會打仗,那麼他們就看不出有什麼理由要舉行叛亂。

為了要讓這些將軍們確信法國和英國真的會打,奧斯特上校和吉斯維烏斯給哈爾德將軍和馮‧維茨勒本將軍安排了同沙赫特會面。沙赫特因為曾為德國重整軍備計畫籌款並且仍然留在內閣內而在軍方享有很高的威信,除此而外,他還被認為是英國事務專家。沙赫特向他們擔保,如果希特勒想以武力來對付捷克的話,英國是會打的。

九月十三日深夜,密謀份子之一埃里希‧科爾特在德國外交部得到了張伯倫緊急提議「立即坐飛機前來」設法和平解決捷克危機的消息。這個消息在密謀份子中間引起了驚愕。他們本來估計希特勒在紐倫堡開完黨大會以後就會在十四日回到柏林,並且,據科爾特說,計畫在這一天或者第二天就起事。然而,元首並沒有回到首都,相反,他到慕尼黑去了,而且在十四日又到了伯希特斯加登,在那裡等候英國首相第二天來訪。

密謀份子感到極度失望,理由有兩層:第一,只有希特勒在柏林,他們的計畫才能實行,由於紐倫堡大會己使捷克危機更為激化,他們認定他一定要立即回到首都。第二,雖然有幾個密謀份子像英國人民一樣,自安自慰地認為,張伯倫飛到伯希特斯加登去是為了警告希特勒在估計英國在德國發動侵略時會採取什麼態度這一點上不要重犯威廉二世在一九一四年的錯誤,但是科爾特是深悉底蘊的。科爾特曾見到張伯倫的緊急電報,上面明明說他想見希特勒是「為了要設法求得和平解決的辦法」。不但如此,他還看到過他的哥哥德國駐倫敦大使館參贊希歐多爾‧科爾特發來的電報,報告說,首相準備大大滿足希特勒對蘇台德區的要求。

科爾特說:「這件事情對我們的計畫的影響肯定是致命的。在英國首相要前來德國同希特勒討論『世界和平』的時候,要舉事推翻希特勒,當然是不可思議的。」

雖然如此,據埃里希‧科爾特說,到九月十五日晚間,也已參加密謀的保羅‧施密特博士(我們知道,他是希特勒一張伯倫會談中的唯一翻譯者——也是唯一的目擊者)通過「事先安排好的暗號」通知他,元首仍然執意要征服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他已向張伯倫提出無法接受的條件,「希望會遭到拒絕」。這個情報使得密謀份子又振奮了起來。科爾特當晚就把它通知了奧斯特上校。後來的決定是,等希特勒一回到柏林就執行原計劃。「不過最重要的是」,奧斯特說,「我們必須讓這只鳥兒飛回到它在柏林的籠子裡來。」

這只鳥兒在戈德斯堡會談完了以後,就在九月二十四日下午回到它的「籠子」裡來了。九月二十八日,也就是「黑色的星期三」的早晨,希特勒在柏林已經待了將近四天了。在九月二十六日,從他在體育館那一場發作看來,他顯然已決心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後路都絕了。九月二十七日,霍拉斯‧威爾遜爵士從他那裡回到倫敦的時候,兩手空空,一無所獲,英國政府的反應是下令艦隊動員,並且警告布拉格防範德國的突然進攻。我們也知道,希特勒在這一天還曾命令他的「進攻部隊」進駐捷克邊境的陣地,並且準備在九月三十日——即三天以後——「行動」。

密謀份子還在等什麼呢,他們自己所規定的條件都已經具備了。希特勒在柏林,他已決定打仗。他已選定在九月三十日進攻捷克斯洛伐克——離現在只有兩天了。要就馬上舉事,要就坐失時機。

科爾特說,在九月二十七日這一天,密謀份子選定了採取行動的日子:九月二十九日。吉斯維烏斯在紐倫堡作證的時候以及在他寫的書裡都說,將軍們——哈爾德與維茨勒本——在九月二十八日得到了希特勒在前一天晚上向張伯倫「提出無禮要求」的「侮辱信」的一份抄本以後,決定立即行動。

「那天(九月二十七日)深夜,奧斯特得到了這封『侮辱信』的一份抄本,九月二十八日早晨,我把這封信交給了維茨勒本。維茨勒本又帶著它去見哈爾德。現在,參謀總長終於得到了他所希望的、毫不含糊地證實希特勒並不是在虛聲恫嚇而硬是要發動戰爭的真憑實據了。

哈爾德臉上滾下了憤怒的眼淚——維茨勒本堅持現在是行動的時候了。他勸哈爾德去見勃勞希契。過了一會,哈爾德回來了,他說他帶來了好消息:勃勞希契也生氣了,很可能會參加起事。」

但是,要不是這封信在轉抄過程中有了改動,就是將軍們誤解了它的意思,因為,我們上面已看到,這封信在語調上實在是十分溫和的,它充滿了要「同捷克人談判細節」並且「給予捷克斯洛伐克剩餘部分以正式保證」的諾言,在建議張伯倫不妨繼續努力這一點上也表現得富有和解精神,因此英國首相在接讀以後,立即打電報給希特勒,建議召開大國會議來解決各項細節問題,並且同時致電墨索里尼請他也支持這一建議。

將軍們對這最後一刻鐘的姑息行為,顯然毫無所知,但是,陸軍總司令馮‧勃勞希契將軍可能微有所聞。據吉斯維烏斯說,維茨勒本從哈爾德的辦公室打電話給勃勞希契,告訴他一切均已就緒,請求他親自領導起事,但是這位陸軍總司令卻不置可否。他告訴哈爾德和維茨勒本說,他得先到元首的總理府去看一看,搞清楚將軍們對形勢的估計是否正確。吉斯維烏斯說,維茨勒本接著就急急忙忙趕回他的司令部。

「吉斯維烏斯,」他興奮地宣佈,「時間已經到了!」

九月二十八日那天上午十一點鐘,德國外交部科爾特的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齊亞諾從羅馬打來了電話,要求立即同德國外交部長講話。里賓特洛甫當時不在——他在總理府——因此那位義大利外相就要求把電話改接義大利大使伯納多‧阿托利科。德國人偷聽了這次通話並且把它錄了音。原來是墨索里尼,而不是他的女婿要講話。

墨索里尼:「我是領袖,聽得清嗎?」

阿托利科:「聽得清。」

墨索里尼:「要求立即會見總理。告訴他,英國政府通過珀思勳爵要求我出面調停蘇台德問題。雙方分歧很小,告訴總理,我和法西斯義大利支持他。他必須作出決定。不過,告訴他,我贊成接受這個建議。聽清楚了嗎?」

阿托利科:「聽清楚了。」

墨索里尼:「快去!」

當阿托利科大使滿臉通紅、上氣不接下氣(這是翻譯員施密特博士注意到的)趕到總理府的時候,希特勒正同法國大使弗朗索瓦一龐賽在密談。弗朗索瓦一龐賽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見到總理的。早一天深夜,執意要超出張伯倫一頭的法國外交部長龐納,曾打電話給他的駐柏林大使,指示他儘快去見希特勒,提出法國關於交出蘇台德區的建議,其內容比英國建議還要慷慨得多。英國首相在九月二十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