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走向戰爭的道路 將軍們的動搖

約德爾在五月三十日的日記中談到希特勒簽發關於「綠色方案」的新指示,也談到因為新指示要求「在X日當天立即攻下捷克斯洛伐克——陸軍原來的打算必須大加改變」。然後,他又寫了下面這樣一段話:

「元首的直覺與陸軍的意見之間又一次形成了尖銳的對比。元首的直覺是我們必須在今年就動手;陸軍的意見是我們目前還不能動手,因為西方國家幾乎肯定會干涉,而我們目前還不足與之抗衡。」

這位有先見之明的國防軍參謀已經指出在希特勒和某些最高級將領之間出現了一條新的裂痕。不同意元首的侵略宏圖的反對派是由陸軍參謀總長路德維希‧貝克將軍所領導的,他從此以後就成了第三帝國內部反對希特勒的微弱的抵抗運動的領袖。後來,這位敏感、聰明、正派然而不能當機立斷的將軍還將在更廣泛的方面同那位納粹獨裁者作鬥爭。然而,到一九三八年春天為止,雖然已經經過了四年多的國家社會主義的統治,貝克還只是從狹隘的本職範圍以內的專業理由來反對元首。他的理由是,德國當時還沒有強大到足以與西方國家——也許還有俄國——一決雌雄。

我們知道,貝克曾歡迎過希特勒上臺,並且曾公開讚揚過元首不顧凡爾賽和約而重建德國徵兵制。上文曾提到,早在一九三○年,當貝克還是一個無名的團長的時候,就曾挺身而出為他的三個因在軍隊中鼓吹納粹主義而被控犯叛逆罪的部屬辯護,而且還曾在最高法院為他們出庭作證。在他之前,希特勒也曾在那裡出過庭,並提出警告說,在他當權之後,將會有「人頭落地」的事。看來使他清醒過來的並不是元首對奧地利的侵略——那是貝克支持的——而是馮‧弗立契將軍由於秘密警察的誣陷而人頭落地這一事實。在擦去了障眼的塵翳以後,他開始看清了,希特勒不顧高級將領的忠告,處心積慮,不惜冒與英國、法國和俄國作戰的風險的政策,如果付諸實施,就會使德國毀滅。

貝克對希特勒與凱特爾在四月二十一日的會談曾有所風聞。希特勒在那次談話中曾指示國防軍加速制定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的計畫。從五月五日開始,貝克給新任陸軍總司令馮‧勃勞希契將軍上了一系列的條陳,堅決反對這種行動。文章寫得十分精闢,對一切不容樂觀之處痛陳利害,極為坦率,立論也是條分縷析,無懈可擊。雖然貝克對英國和法國的意志力量,對兩國領袖政治上的狡猾,對法國陸軍的力量等估計過高,而且對捷克問題的結局的估計後來也證明是錯誤的,但是,就德國而言,他的長遠預言最後看來都是一一應驗,極其準確的。

貝克在五月五日的條陳中說,他深信,德國如果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進攻,就會引起歐洲大戰,英國、法國和俄國都會反對德國,而美國將成為西方民主國家的兵工廠。德國要取勝,實無希望。僅僅缺乏原料這一點,就使它無法贏得戰爭。他認為,事實上,德國的「軍事一經濟狀況比它在一九一七—一九一八年」德皇的軍隊開始崩潰時的處境還要糟糕。

五月二十八日,希特勒在「五月危機」以後,在總理府召見高級將領,叫囂要在秋天就把捷克斯洛伐克從地圖上抹掉,貝克當時也是在場聽訓的一個。他對元首的講話仔細作了筆記。兩天以後,就在希特勒簽發關於「綠色方案」的新指示,規定要在十月一日發動進攻的那一天,貝克又給勃勞希契上了一個措辭更為尖銳的條陳,逐點批評了希特勒的論點。為了要使那位謹慎的總司令能充分瞭解自己的意思,貝克親自向他讀了這個條陳。最後,勃勞希契已不大高興,但他還是對這位比較淺薄的上級強調指出,在「最高級軍事領導人」中間存在著危機,曾經造成混亂,如果不予解決的話,軍隊的命運,事實上,也是德國的命運,將是「一片漆黑」。幾天以後,貝克又在六月三日給勃勞希契發出了另外一個條陳,他在其中聲明,關於「綠色方案」的新指示,「從軍事上看是不妥當的」,陸軍參謀本部對此不表同意。

雖然如此,希特勒還是一意孤行。從被繳獲的「綠色方案」檔案中可以看出,這年夏天,他變得越來越瘋狂。他下令,例行的秋季演習必須提前,以便軍隊能準備就緒,可以隨時出擊,必須進行「突襲攻堅」的特種演習。凱特爾將軍得到通知「元首一再強調必須加速建築西線的防禦工事」。六月九日,希特勒又一次要關於捷克軍備情況的情報,並且馬上得到了一份有關捷克人所用的各種大小武器的詳細報告。同一天,他又電詢:「捷克的據點是否仍然由不滿員的駐軍防守。」他當時正在他的山間別墅避暑,周圍都是些阿諛取寵的宵小之徒,他一直不斷地玩火,情緒時而高漲,時而低沉。六月十八日,他又發出了一項新的關於「綠色方案」的「總的原則性指示」:

「目前並無對德國發動先發制人的戰爭的危險——只有在我堅信——法國不會出兵,因此英國不會干涉之時,我才會決定對捷克斯洛伐克採取行動。」

雖然如此,到七月七日,希特勒還是提出了如果法國和英國出面干涉該怎麼辦的幾點「考慮」,他說,「第一點考慮」是要在蕩平捷克而能移軍西向以前「堅守西線」。事實上,當時已沒有軍隊可以用來堅守西線,然而在他發熱的腦子裡卻根本沒有這個問題。他警告說,「俄國十有八九會進行干涉」,而且波蘭是否就不進行干涉,他目前也還不敢肯定。這種後果必須提防,然而他並沒有說如何提防。

希特勒當時遠在上薩爾斯堡,多少是處於與世隔絕的環境中,顯然還沒有聽到陸軍參謀本部高級軍官中間的不同意見。儘管貝克再三上書勃勞希契,這位參謀總長到七月間也已覺察到,他那拿不定主意的總司令並沒有把他的意見上達元首。因此,貝克在七月中旬決定:還是不顧一切,作一番最後的努力,不論用什麼方式把事情鬧穿,七月十六日,他給勃勞希契上了最後一個條陳。他要求陸軍告訴希特勒停止備戰。

「在充分意識到這一行動的嚴重性而同時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的情況下,我認為,我有責任向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指希特勒)迫切要求取消他對戰爭的準備並放棄以武力解決捷克問題的意圖,除非軍事狀況有根本改變。就目前而言,我認為它是毫無希望的,這種意見也是參謀本部全體高級軍官所共有的。」

貝克親自把這個條陳遞交勃勞希契,並且口頭補充一項建議:如果希特勒固執己見,陸軍將領應採取一致行動。他還具體建議,在這種情況下,高級將領應立即全體總辭職。在第三帝國史上,他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後來屢次在紐倫堡審訊中提出的問題:一個軍官,除了對元首忠誠而外,還有沒有更高的忠誠?在紐倫堡,許多將官以否定的回答來洗刷自己的戰爭罪行。他們說,他們必須服從命令。但是,貝克在七月十六日卻持有不同的見解,他堅持這種見解直到最後,雖然多半沒有成功。他說,當良心、知識和責任不許可執行某項命令的時候,一個人對最高統帥的忠誠就有了「限度」。他覺得,將官們已經達到了這種限度。如果希特勒堅持要戰爭,他們就應當集體辭職。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戰爭就打不起來,因為那樣就沒有人來領導軍隊了。

德國陸軍參謀總長在他一生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大徹大悟。他的眼睛去掉了陰翳,終於看到了德意志民族所面臨的危險事大,一個意氣用事、不惜冒大戰之危險而執意要進攻一個弱小鄰邦的歇斯底里的元首可能歸於失敗事小。

第三帝國的全部蠢劇,它的暴虐,它的恐怖,它的腐敗,它對古老的基督教精神的蔑視。忽然一下子都被這個一度親納粹的將軍看透了。三天以後,七月十九日,他再度去見勃勞希契,面陳他的這種覺悟。

他堅持說,將領們不但應當以罷工來阻止希特勒發動戰爭,而且應當出一把力量來清理第三帝國。德國人民和元首本人都必須免於黨衛隊和納粹黨棍的恐怖壓迫。必須恢復法治的國家和社會。貝克把他的改革計畫歸納如下:

「擁護元首,反對戰爭,反對黨魁統治,同教會和解,結束契卡恐怖,開放言論自由,恢復法制,削減撥給黨的經費的半數,停建各種廳堂大廈,為平民建造住宅,發揚普魯士的清廉樸素的傳統。」

貝克在政治上太天真了,他看不到,造成使他反感的當前德國局面的人正是希特勒自己,他所應負的責任要比其它任何一個人都大。雖然如此,貝克當前必須做的仍然是繼續嚇唬猶疑不決的勃勞希契,使他代表陸軍向希特勒提出一項最後通牒,要他停止備戰。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安排在八月四日召集高級將領舉行一次秘密會議。他準備了一篇發聾震聵的講稿,由陸軍總司令來宣讀,要高級將領一致要求,不容許任何納粹冒險引向武裝衝突。出乎貝克意料的是,勃勞希契竟沒有勇氣來宣讀。貝克無奈,只好宣讀了他自己在七月十六日上的條陳。它在大部分將官中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德國陸軍高級軍官的會議並沒有採取什麼決定性的行動就散了。他們沒有勇氣能夠像他們的先輩在霍亨佐倫皇帝和帝國總理面前一樣,要希特勒懸崖勒馬。

勃勞希契還是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