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編 勝利和鞏固 「不許有第二次革命!」

希特勒輕而易舉地征服了德國,但是當一九三三年夏天來臨的時候,他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主要的問題至少有五個:防止出現第二次革命;解決衝鋒隊與陸軍之間令人不安的關係;使國家擺脫經濟困境,為六百萬失業者尋找工作;在日內瓦裁軍會議上為德國取得平等的擴軍權利和加速德國在共和國末期開始的秘密重整軍備工作;最後是決定由誰在年老多病的興登堡去世後繼承他的位置。

「第二次革命」這句話是衝鋒隊頭子羅姆造出來的,他堅決主張要實現第二次革命。戈培爾後來也這麼主張,他在一九三三年四月十八日的日記中寫道:「人民中間個個都在談論一定要進行的第二次革命。這是說一次革命沒有完,現在我們要同反動派算帳了。革命絕不能停下來。」

納粹黨摧毀了左派,但是右派仍舊存在:大企業界和金融界,貴族,容克地主,牢牢地控制著陸軍的普魯士將軍。羅姆、戈培爾和納粹運動中的其它「激進份子」要把他們也清算掉。手下衝鋒隊已達二百萬人左右——幾乎是陸軍的二十倍——的羅姆在六月間發出警告:

「德國革命的道路上已經贏得了一個勝利——對推動德國革命起了很大作用的衝鋒隊和黨衛隊決不允許革命在半途被出賣——如果有市儈認為民族革命的時間已經太久了——那麼現在的確是應該結束民族革命,轉而進行一場國家社會主義革命的時候了——我們將繼續鬥爭——不論有沒有他們在一起。而且,如果必要的話,向他們鬥爭——我們是完成德國革命的不可腐蝕的保證者。」

在八月間,他又在一次演講時說:「今天仍有擔任官職的人對於革命的精神毫無瞭解。如果他們膽敢把他們的反動思想付諸實踐,我們將毫不留情地要把他們幹掉。」

但是,希特勒卻有不同的想法。在他看來,納粹黨的社會主義口號只不過是宣傳而已,只不過是在取得政權的道路上爭取群眾的手段而已。現在他既然已經取得了政權,對於這些口號就不再感到興趣了。他現在需要時間來鞏固他的地位和國家的地位。至少在目前,必須巴結右派——企業界、陸軍和總統。他並不打算使德國陷於破產的境地,從而危及他自己的政權的生存。絕不能有什麼第二次革命。

他在七月一日對衝鋒隊和黨衛隊領袖的講話中說明了這一點。他說,德國現在需要的是秩序。「對於任何破壞現有秩序的企圖,我將同所謂第二次革命一樣加以無情的鎮壓,因為這只會造成混亂。」七月六日,他在總理府對各邦的納粹黨邦長重新提出了這個警告:

「革命並不是一種永久不斷的事情,絕不能允許它成為這種事情。必須把革命的激流引導到逐步發展的安全的河道裡去——因此,我們絕不能排斥一個好企業家,即使他還不是一個國家社會黨員,特別是,如果要接替他的位置的國家社會黨員一點都不懂得他的業務。在企業中,唯一的標準必須是能力——

歷史判斷我們功過的時候,並不是根據我們撤換和監禁了多少經濟專家,而是根據我們是否能夠造成就業——我們並不因為綱領中的一些主張就必須幹出愚蠢的事情來,把一切都弄得七顛八倒,而是必須明智地和謹慎地實現我們的思想。從長遠來說,我們的政權越是有經濟上的支持,它越是穩固。因此,各邦邦長必須做到,任何黨組織都不得代行政府的職權,撤換或任命官員,這是全國政府的職責,至於企業方面,那是全國政府經濟部的職責。」

沒有比這段話更有權威地說明納粹革命是政治性的革命,而不是經濟性的革命了。為了證明他言之非虛,希特勒撤換了一些企圖奪取僱主協會控制權的納粹「激進份子」。他恢復了克魯伯‧馮‧波倫和弗里茨‧蒂森在這些協會中的領導地位,解散了跟大百貨商店搗蛋的中產階級商人戰鬥聯盟,任命卡爾‧施密特繼任休根堡為經濟部長。施密特是企業家中最正統的一個,原任德國最大的保險公司聯盟保險公司總經理,他毫不遲疑地制止了那些把黨綱天真地信以為真的國家社會黨員們的打算。

在普通納粹黨員中間,特別是在希特勒的群眾運動核心力量衝鋒隊員中間,失望情緒是很強烈的。他們大多數人屬於失業和不滿的大軍,由於本身經歷,生來就反對資本主義,他們相信,他們在街頭鬥毆,對革命作了貢獻,革命就一定會給他們帶來報酬,不管是在企業中,還是在政府中,應該得到優厚差使。他們在春天時由於採取了一陣過火的行動而陶醉了一個時候,如今他們的希望破滅了。原來的人,不管是否黨員,仍將保有原來的職位,並且保有任免大權。不過,這還不是衝鋒隊員中間騷動不安的唯一原因。

希特勒和羅姆過去在衝鋒隊的地位和宗旨的問題上的爭吵,如今又爆發了。納粹運動一開始的時候,希特勒就主張,衝鋒隊員應該是一支政治力量而不是軍事力量。他們應該提供納粹黨在取得政權的道路上所需要的暴力和恐怖。而在羅姆看來,衝鋒隊不僅是納粹革命的骨幹力量,而且是未來革命軍的核心,這支革命軍對希特勒的作用,正如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義務軍對拿破崙的作用一樣。現在已是這樣的時候了,應該推開反動的普魯士將軍(他輕蔑地稱他們為「老傻瓜」),組織一支革命的軍隊,一支人民的軍隊,由他和他的那些征服了德國街道的強悍的助手們來領導。

這種想法同希特勒的想法大相徑庭。他比羅姆或任何其它納粹黨人更加清楚,沒有陸軍將領的支援,或者至少說沒有他們的默許,他是不可能取得政權的;至少在目前,如果他要繼續執政,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取決於他們的繼續支持,因為他們仍舊有著如果高興的話可以攆走他的實際力量。而且希特勒也預見到,在不會很久的將來,當八十六歲的總司令興登堡逝世的時候,他在這個關鍵重大的時刻,將需要陸軍對他個人的忠誠。此外,這個納粹黨領袖還相信,只有軍官團才能幫助他實現他的在一個短時期內建立一支強大的紀律嚴明的軍隊的目標,因為軍官團有著它的軍事傳統和人才。而衝鋒隊只不過是一群烏合的暴徒,只能在街頭毆打鬧事,很少有現代軍隊的價值。況且,它的任務現在已經完成了,從今以後,就必須很有策略地使它退出舞臺。因此,希特勒的看法和羅姆的看法是不可調和的,從一九三三年夏天開始到次年六月三十日,這兩個又是納粹運動的元老又是親密的朋友(恩斯特‧羅姆是希特勒以親密的「你」而不是以客氣的「您」相稱呼的唯一的人)之間,一直在進行著一場簡直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羅姆在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五日在柏林體育館對一萬五千名衝鋒隊長發表演講時,表達了衝鋒隊員們中間的深深失望的情緒。他說:「我們常常聽說——衝鋒隊已經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但是他警告說,事實並非如此。可是,希特勒的態度很堅決。他於八月十九日在戈德斯堡浴場曾經警告說:「衝鋒隊同陸軍的關係必須是同政治領導的關係一樣的關係。」九月二十三日,他在紐倫堡講話時說得還要清楚:

「今天,我們應該特別記得我國陸軍所起的作用,因為我們大家都很清楚,在我們革命的日子裡,要不是陸軍站在我們一邊,我們今天就不會在這裡開會了。我們可以向陸軍保證,我們將永遠不會忘掉這一點,我們認為,他們是我國軍隊光榮而歷史悠久的傳統的繼承者,我們將全心全意地、竭盡全力地來支持陸軍的這一精神。」

在這以前,希特勒曾秘密地向軍隊作了保證,因此爭取到許多高級軍官倒向他的一邊。在一九三三年二月二日,即他就職後兩天,他在陸軍總司令馮‧哈麥施坦因將軍的家中向陸海軍高級將領講了兩小時的話。埃里希‧雷德爾海軍上將在紐倫堡審訊時透露了納粹總理同軍官團第一次會談的大意。他說,希特勒消除了高級將領們原來以為可能要軍隊從事內戰的擔心,他還保證,陸軍和海軍現在可以放手致力於迅速重新武裝新德國的這項主要任務。雷德爾海軍上將承認,他對於建立一支新海軍的前景是極為高興的。馮‧勃洛姆堡將軍後來在他未出版的回憶錄中也說,元首打開了「一個使將來有無窮機會的活動餘地」。勃洛姆堡於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匆忙就任國防部長一職,也就消除了陸軍方面要想反對希特勒出任總理的任何打算。

為了要進一步鼓起軍方領袖們的熱情,希特勒在四月四日設立了國防會議,來加緊執行一項重整軍備的秘密新計畫。三個月以後,在七月二十日那天,總理頒布了一項新的陸軍法,廢除了民政法庭對軍人的司法管轄權,取消了士兵的選舉代表制,從而恢復了軍官團的歷史悠久的軍事特權。許多陸海軍將領開始從另外一個比較贊成的角度來看待納粹革命了。

為了要給羅姆吃些甜頭作為安慰,希特勒在十二月一日任命他——與副黨魁魯道夫‧赫斯一起——為內閣閣員,在一九三四年元旦又寫了一封友好熱情的信給這個衝鋒隊頭子。他一方面重申「陸軍有責任保衛國家,抵禦境外敵人」,同時又承認「衝鋒隊的任務是確保國家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並且承認,衝鋒隊的成績「主要應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