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克里米亞戰役

假使我現在企圖敘述第十一集團軍和其羅馬尼亞戰友在克里米亞所作的戰鬥,那麼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想要紀念我那些在克里米亞集團軍中的夥伴們。同時,我也願意為那些戎馬餘生的夥伴們,把整個的戰局情況再講述一遍,因為在當時他們對全域只有不完全的了解。

這些人員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二年之間的階段中,曾經有過偉大的表現,面對著數量優勢的對手,曾經累戰累勝。在攻擊和追擊中,他們的進取精神無與倫比。當情況似乎毫無希望時,他們也還是能夠挺身而鬥,毫不動搖。他們常常不能了解為什麼我們會被迫向他們要求達成那些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和他們為什麼要轉戰許多地區和戰線。可是他們卻能把忍耐力發揮到最高限度,來執行這些要求,並且絕對信任其領導者。

除那些直接參戰的人員以外,第十一集團軍在克里米亞的戰役還有其值得注意之處,因為這是少數例證中之一個,一個集團軍能在一個隔離的戰場中獨立作戰,一切都由其自主,可以不受最高統帥部的干涉。這個戰役經過了十個月的苦戰,包括著攻勢和守勢的戰鬥,具有充分行動自由的機動戰、勢如破竹的追擊戰、在敵人所控制的海中登陸、遊擊戰、和對於堅強要塞的攻擊等都在內。

最後,這個戰役也非常有趣,因為在黑海半島上,至今還可以找到希臘人、哥特人、熱那亞人、和韃靼人的遺跡。在一八五四—一千八百五十六的戰爭中,這裡曾經一度成為歷史的焦點,在當時曾經大出風頭的地名,現在又再度露面。

不過就作戰方面來說,一八五四—一千八百五十六的克里米亞戰爭,卻與一九四一—一千九百四十二的戰役是無法比較的。在前者的情況下,西方國家享有海軍優勢和它所含有的一切利益;而在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的克里米亞戰役中,控制著黑海的都是俄國人。我們的第十一集團軍不僅要攻佔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而且還要對抗俄國制海權所帶來的一切不利條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