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總部(或希特勒)的計畫

假使有人要求我根據陸軍總部所頒發的作戰命令,說明該總部(和希特勒)計畫在西線上所要採取的基本戰略,那麼我就可以簡單的答覆如下:

遵照希特勒十月九日的訓令,陸軍總部主張派一支強大的右翼兵力,經過荷蘭進入比利時北部,擊敗預計在那裡可以遭遇到的英法盟軍,並連同荷比兩國的兵力在內。換言之,主要就是想用右翼方面的強力突擊以尋求決定。這一個突擊由N集團軍支隊(所謂「集團軍支隊」,德文為「Armee—Abteilung 」英文譯為「Army detachment」,為一種小型的集團軍,下轄兩三個軍)和B集團軍群(總司令為波克上將)所組成。這支兵力集結在上萊茵河和艾弗爾(Eifel)北部等地區中。B集團軍群一共指揮著三個集團軍。這個北翼一共包括著三十個步兵師和機械化部隊的大部分(九個裝甲師和四個摩托化步兵師)。因為德軍用在西線上的總兵力不過一百零二個師,所以約佔了我們全部實力之一半。

N集團軍支隊的任務為消滅荷蘭的抵抗,B集團軍群的三個集團軍則應通過比利時北部進攻從列日(Liege)的南北兩側經過。強大的坦克兵力應在這裡企圖衝散敵軍,並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

十月二十九日這個第一次作戰計畫被修正了,在最初階段中,把荷蘭完全撇開。這也許是由於陸軍總部的建議。

於是B集團軍群應分別繞過列日的兩側進攻,由兩個集團軍(第四和第六)領先,另外兩個集團軍(第十八和第二)則隨後。不過以後又還是把荷蘭包括在作戰的範圍之內,並由第十八集團軍負責消滅這一方面敵軍。

當B集團軍群擔負決定性突擊時,A集團軍群則負責掩護其南面的側面。後者包括著兩個集團軍(第十二和第十六),共有二十二個步兵師,但其中卻完全沒有任何機械化部隊。這個集團軍群在艾弗爾南部和亨斯魯克(Hunsruck)集結了之後,即通過比利時南部和盧森堡前進。第十二集團軍在B集團軍群的左側面,作成梯次防禦的部署,以掩護B集團軍群的繼續前進,使其不至於受到敵軍的阻擾。

第十六集團軍在越過了盧森堡之後,就應向南旋轉,以求保護全部作戰的縱深側面。它應緊沿著馬奇諾防線在薩爾(Saar)河與色當(Sedan)以東的繆斯(Meuse)河之間那一段向西的延長線的北面,建立防禦陣地。

C集團軍群共留下了兩個集團軍和十八個步兵師,以防守從盧森堡的邊界起到瑞士的一段齊格菲防線。另有十七個步兵師和兩個機械化師當作總預備隊。

十月十九日陸軍總部的作戰命令中的第一節,其標題為「一般意圖」,對於這次作戰的目標曾經加以確定如次(這又是十月九日最高統帥部所頒發的訓令為基礎):

盡可能擊敗法軍和其同盟軍的最大量單位,並同時在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儘量佔領廣大的地面,當作對於英國作成功的空軍及海軍作戰的基礎,並對於魯爾地區提供一個寬廣的保護地帶。

作戰命令的第二節指出這兩個集團軍群攻擊時的第一目標,這個行動也應由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親自加以協調。這個目標應為:

消滅荷蘭的兵力,在邊境要塞的附近儘量擊敗比利時陸軍,並迅速集中強大的機械化兵力,為強大右翼兵力的攻擊和比利時海岸線的迅速佔領建立一個基礎。

在十月二十九日所頒發的修正作戰命令中,陸軍總部又把其「一般意圖」改寫如下,以使B集團軍群的目標更有了相當的擴大。其內容為:

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盡可能擊毀法軍的最大量單位,以求為對於英法兩國的陸上和空中的戰爭,創立有利的條件。

在「戰鬥序列與任務」這一節中,陸軍總部又把該集團軍群的目標規定如下:

擊毀索穆(Somme)河北岸的盟軍,並一直衝到海峽海岸上為止。

A集團軍群的掩護任務,雖然仍繼續以防禦為主,但卻也被擴大了。其右翼集團軍(第十二集團軍)現在規定應該在弗美(Fumay)以南渡過馬斯河,並透過法國邊界要塞地區,向拉昂(Laon)的方向前進。

這兩次作戰命令的作戰意圖似乎可以簡述如次:即用強大的右翼兵力,從正面擊破預計在比利時境所將要遭遇到的英法盟軍,而較弱的左翼兵力則掩護其側面。地理目標則為海峽海岸。至於第一下打擊之後應如何行動,作戰命令上就根本沒有告訴我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