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的情況

德國陸軍總部所擬定的計畫,是要想從東普魯士和西里西亞,對於波蘭陸軍作大規模的迂迴運動。當北面集團軍群把波軍逐出了走廊地帶,並使東普魯士與波米拉尼亞之間建立了一個聯繫之後,即應直趨維斯瓦河的後面,以求從後方攻擊位置在大河灣中的敵軍主力。

南面集團軍群所應擔負的任務,就是應該儘量在維斯瓦河的前方與敵軍交戰,以阻止他們退到維斯瓦河和桑河後方去的企圖。這就是說第十集團軍的坦克部隊(步兵應儘量緊跟在後面前進)應協力衝過可能在國界附近集結的敵方部隊,於是裝甲兵力可能趕在敵人的前面,達到從鄧布林(Demblin)起到華沙為止的各個維斯瓦河的渡口。同時也應假定,通過格里西亞前進的第十四集團軍,也能用最大的速度達到和渡過桑河。假使敵軍的意圖是想要在桑河與維斯瓦河作決定性抵抗時,則這個集團軍即可以立即從南面掃蕩河的防線,並與從北面前進的北面集團軍群的東翼兵力,在敵後深處會師。下述的事實也註定了可以使第十四集團軍獲得相當的幫助。因為它的右翼向東而伸入到斯洛伐克的境內。所以對於集中在克拉科夫地區中敵軍縱深側面,構成了一個立即性的威脅,這樣也使他們對於格里西亞不可能作任何有效的長期防禦。

南面集團軍群在波蘭境內的作戰,就是以這種行動路線為基礎的。它的目的是要在維斯瓦河的前面,擊毀敵軍的主力。而同時又要設法阻止他實現退到桑河、維斯瓦河後方再接受決戰的企圖。

若是對這次作戰作逐日性的記載,那固然是有用處的,但對於這種「閃擊」性的戰役,卻毫無疑問是太瑣碎了,所以我只準備對於其必要的階段作概括性的敘述。這些階段有時是順著時間次序的,有時則是同時的。它們可以簡述如下:

(一)第十四集團軍在格里西亞境內所作的激烈國界戰鬥,並追擊殘敵到利沃夫(Lwow)和桑河之上。

(二)第十集團軍向維斯瓦河的突破,與拉多姆包圍圈之戰。

(三)由南面集團軍群總部所直接指揮的布楚拉(Bzura)之戰,第十和第八兩個集團軍擊毀了敵方強大的兵力。

(四)華沙的攻擊與最後的戰鬥。此時俄軍正在向東波蘭前進。它已於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七日,越過了波蘭的國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