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十一章 在緬甸境內挺進

一九四四年六月英帕爾解圍——日軍遭受毀滅性的損失——第十四集團軍的挺進——抗擊雨季之戰——八月三日史迪威將軍攻佔密支那——他的「戰神旅」——蒙巴頓訪問倫敦說明他的各項計劃——九月十二日我有關作戰行動的備忘錄——德軍的抵抗迫使我方延遲進攻仰光——十月五日蒙巴頓得到困難的消息——繼續挺進——美軍高級指揮官人事調動——中國的危機——總統十二月一日電——兩個中國師和幾個空運中隊撤退——向曼德勒挺進——一九四五年一月滇緬路重新開放——一月二十三日我致蒙巴頓電報——若開冬季作戰——攻佔若開(阿恰布)。

緬甸境內搖擺不定的戰局,前面已經敘述到主動權即將轉入我方手中了。

【1】日本入侵印度,於一九四四年六月底在英帕爾山地高原潰敗了;當時從北面下來的幾支救援部隊,與斯庫恩斯將軍突圍的駐防軍會了師。通往迪馬普爾的道路敞開了,車運隊源源開進來了。可是三個日本師尚有待於將其趕回到欽敦江對岸去,他們就是從那邊來的。日軍的損失已經是毀滅性的了。估計陳屍戰場的達一萬三千名以上,如果連死於傷病或飢餓都計算在內,那麼,根據一項日本估計,總數達到六萬五千人。現在雨季正處於高峰,前兩年到了這個季節,活躍的作戰行動即告停滯。毫無疑問,日軍指望有個喘息的機會,這時他們就可以把他們那個被打得七零八落的第十五集團軍解救出來,重整旗鼓。我們不讓他們有這種喘息的時機。

【1】參閱第五卷三十一章《緬甸及其外圍》。

英印第十四集團軍在斯利姆將軍的精明有力的領導下,採取了攻勢。他們的三十三軍首先掃清了烏克魯爾周圍的戰場,而第四軍則再度攻佔了英帕爾平原的南部。到了七月底,日軍的抵抗被粉碎了,第三十三軍於是發動一次總追擊,直達欽敦江畔。追擊部隊在沿途各條山徑上到處發現敵人慘敗的跡象——大量被遺棄的大炮、運輸工具和裝備;敵人成千成千地被擊斃或奄奄一息。印度第五師向南面的鐵定推進,開頭時任務較為艱鉅。抗擊該師的日軍第三十三師,不像其他部隊那樣受過重創,他們這時已經得到了增援。進軍的通路盤旋曲折,像羊腸小道穿過山區,容易防守。日軍陣地一個接一個地被攻下來,皇家空軍第二百二十一大隊在空軍中將文森特的指揮下,在步兵發動攻擊之前,立即進行猛烈的轟炸。在這兒,也像這個期間裡緬甸的其他任何地方一樣,每天往前推進只能以哩計算,極為遲慢。不過我方士兵是在熱帶暴雨中進行作戰,日夜全身濕透。而所謂公路,好天時大半隻是一些塵土漫天的小路,現在被踩成了一層厚厚的爛泥漿,大炮和車輛要從上面經過,時常得靠人力推拉。前進的緩慢並不足為奇,而我們竟然有所進展,倒是令人驚訝不已的。

我方部隊在若開山地被迫採取積極守勢。在那片渾渾沌沌、叢林覆蓋的丘陵地帶,沿岸只有一條狹窄的稻田和栲樹叢生的沼澤地帶,雨季降雨量有時達到每週二十呎,【1】使得重大的作戰行動全都停頓下來。在北部戰線,史迪威將軍的部隊穩步前進。八月三日攻佔密支那的結果,使他獲得一個未來陸上作戰行動的前進基地,而更重要的是,為美國向中國空運提供了一個中途站。著名的「駝峰」空中運輸,不再需要由阿薩姆北部越過高山地區向昆明作直接而時常是危險的飛行了。在以阿薩姆北部為起點的那條漫長的公路上,工程不斷向前進展,預定以後要同那條由緬甸通往中國的老路銜接起來。阿薩姆地區各條後方交通線上的緊張狀況,由於一條以加爾各答為起點、長達七百五十哩的新油管鋪設成功而告解除,這條油管比伊拉克到海法那條著名的沙漠油管還要長。為了向南挺進,史迪威把他指揮下的五個中國師改編為二個「集團軍」,其中一個集團軍奉令由密支那開往八莫和南康,另一個集團軍則開往瑞姑和傑沙。後者的進軍,歸英國第三十六師領導,該師已被置於史迪威的指揮之下。這個師接替了郎坦將軍指揮的幾個欽迪特旅【2】,當時,這幾個旅已進行了歷時幾達六個月、備嘗艱難險阻的作戰活動,終於戰勝了敵人至少十一個營,現在撤下來進行必要的長期休整。史迪威把他的「戰神旅」留在手裡作為後備軍,這是一支機動、輕裝的部隊,約一萬人,主要由一個美國團組成。他帶領這些部隊於八月初開始進發,渡過伊洛瓦底江,他的東側翼,同大約十萬人的中國「雲南」部隊取得聯絡,這些中國部隊正由薩爾溫江朝著南康挺進。

【1】倫敦每年平均降雨量大約為二十四吋。

【2】指已故溫蓋特將軍指揮的深入敵後的遠征軍。

※※※

關於東南亞的未來作戰行動方針,這時又再度進行審查,蒙巴頓在同他手下的三個總司令,即薩默維爾海軍上將、吉法德將軍和皮爾斯空軍上將,商量之後,動身到倫敦說明他的各項計劃。他已經受命由陸地進軍緬甸中部,這次進軍必須繼續進行,直至第十四集團軍渡過欽敦江,並與從北面來的史迪威部隊會師為止。可是,隨著他的交通線越拉越長,而他亟需依靠的補給飛機又為數有限,所以他是否能夠從曼德勒進抵仰光,是很難說的。因此他建議執行上一章業已提及的一項大規模進攻仰光的兩棲作戰行動,並規定這次行動的代號為「吸血鬼」。他的部隊一旦在那兒站穩了腳跟,就能夠向北面推進,與第十四集團軍會師。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只是需要有比蒙巴頓所掌握的更多得多的部隊和更多的船隻,而這些部隊和船隻只有從西北歐才能弄到。

我對這個計劃及其各種方案的看法,都寫入魁北克會議的一項備忘錄裡了。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轉參謀長委員會

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二日對日作戰

英國參加這場戰爭可採取兩種方式:其一是:直接參加美國在遠東的一些個別的作戰行動,另一是:英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牽制性作戰行動,目的是由陸上和空中經常進攻敵軍,消耗其力量,光復被日軍佔據的英國領地。上述兩種方式中我贊成後者,原因是:

(1)下面的作戰方針幾乎永遠是正確的,即:抓緊最早的時機在最短的距離內,同最大量的敵人進行不停歇的最持久的作戰。

(2)要最完善地達到這一點,就得橫渡孟加拉灣這段短程運輸路線,發動直接突擊,目標是「吸血鬼」〔仰光〕、「長炮」〔蘇門答臘〕,或其他力所能及的首批目標。

(3)交通線一拉長,就造成同敵人交戰的兵力大為縮小。

大量湧出的石油從油管的一頭灌進去,但另一頭流出來的只成涓滴,線路一長,中途的漏洩量大得不可勝計。

二‧根據上述理由,得出的結論是:我反對派遣任何英國軍隊去參加麥克阿瑟將軍指揮下的澳大利亞部隊和紐西蘭部隊。我們作出的貢獻將會是既微不足道,又跚跚來遲的。另一方面,我並不反對派一支英國海軍機動部隊支援麥克阿瑟將軍,其中包括幾艘航空母艦,或派幾個皇家空軍中隊,只要派遣這些部隊的結果不會削弱我方橫渡孟加拉灣的主要作戰行動就行。

三‧昨天李海海軍上將通知我:他們已決定接受英國派遣艦隊參加對日本的主要作戰行動的提議。因此,從這支艦隊裡面組織一支分遣隊來支援麥克阿瑟將軍的作戰行動一舉,是不會同這個方針發生矛盾的。

四‧總而言之,我們的方針應該是給予美國的主要作戰行動以最大規模的海軍支援,但應繼續進行我們自己向仰光的推進,作為將來大舉進攻新加坡的序幕戰,或序幕戰之一。這就是英國在整個印度和遠東戰場上的最高目標。這是唯一值得為之努力而奮鬥的東西,因為它將使英國在這個地區的勢力獲得恢復,而在追求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給美國的作戰行動以最大限度的援助,方法是盡最大的可能在最早的時機同最大量的敵人交戰。

在魁北克會議的討論中,我們贏得美國人贊成我們的仰光計劃。這預示我們將獲得許多好處。英國和大英帝國的部隊在緬甸的山地和叢林中以及在印度的邊境上作戰六個月,僅由於疾病就損失了二十八萬八千人。不過從海上進攻仰光和向北挺進,就會切斷敵軍的交通線,把他們的部隊分割開來。日軍在緬甸覆沒的結果,可使相當大量的軍隊解放出來,這些軍隊立刻就可以用來進攻孟加拉灣隔海諸目標,這對我們的共同事業,對挫敗日軍,尤其是挫敗其空軍來說,應該認為是最有利的。為了這個目標,我們決定要盡一切力量於一九四五年三月十五日以前進攻仰光。要發動這樣一次作戰行動,估計需要有五六個師的兵力,但蒙巴頓只能調派二三個師,而從聯合王國最多只能擠出一個師。失敗不只意味著由於在緬甸境內延長作戰行動,致使疾病造成不必要的許多犧牲,而且還意味著一九四六年以前我們進攻馬來半島和那一帶地方的整個進一步的部署,要受到挫折。

因此,我曾建議,解決的辦法是派遣一個或兩個美國師到緬甸,而不是到歐洲去。這個方案較諸從蒙哥馬利的部隊裡調走實際作戰的兩個師一舉更好,並且會使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