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二十三章 我同羅斯福的會晤

我國領導階層中在戰略上的意見分歧——一九四一年的入侵問題——約翰‧迪爾爵士五月六日的文件——國內裝甲部隊的實力和情況——令人擔憂的其他理由——我於五月十三日發出的答覆——我的看法佔上風——哈里‧霍普金斯第二次來訪——美國擔心入侵問題,並對我們試圖據守中東的戰略表示懷疑——我們於七月二十四日舉行的會議——美國軍官的見解——英國的團結一致——新加坡呢,還是開羅?——如在開羅那樣,在新加坡也設置常駐國務大臣的計劃——達夫‧庫珀先生赴遠東的使命——對日本施加壓力——我同總統在紐芬蘭會晤的計劃——霍普金斯赴莫斯科的使命——一次愉快的航行——「威爾士親王」號駛抵會晤地點——同總統的會晤——八月十日星期日的早晨。

關於敵人入侵不列顛的問題,曾經在本卷和以前各卷中屢次論及。但是,在一九四一年五月間,帝國總參謀長約翰‧迪爾爵士以不可忽視的根據重新提出這個問題。他於五月六日向我提出以下重要的文件,並以副本送交他的海空軍同僚和伊斯梅將軍。如果依從這項建議,將意味著完全回復到防守的地位。除了為中東或遠東徵募士兵外,將不可能再派出任何增援部隊。我們將沒有任何可以用來採取主動行動的部隊。

的確,我中東裝甲部隊既然每月需補充正常消耗的五十輛坦克才能勉強維持,這樣,奧金萊克將軍不但自己將不能進攻,而且很可能在力量上被敵人壓倒。

中東對聯合王國安全的關係

一九四一年五月六日

入侵的可能性好像暫時已經減少了。但是,德國的陸軍和空軍一旦從巴爾幹戰場撤出後,便能夠在六至八個星期內集結起來進攻我本土。由於美援日見增加,敵人一定在專注地等待一個有利的時機,發動這場可能為他贏得勝利的戰役。

二‧德軍在巴爾幹和利比亞這兩個地形大不相同的區域內取得的成就再次證明,有強大空軍支持的裝甲部隊是一支威力無比強大的力量。在這次戰爭中,這樣的配合始終左右著每一個戰場。在防守方面,因為無法預測敵人的進攻地點,就必須蒙受分散兵力的不利,而且,能否成功,就必然主要在於保持用於反攻的坦克、防坦克武器和飛機的大量儲備。

三‧三軍參謀長經過詳盡的調查以後,最近估計,敵裝甲部隊進攻我本土的規模為六個裝甲師,總計約有二千四百輛坦克。我完全同意本土部隊總司令的意見,他認為,為了防禦這樣規模的進攻以保障大不列顛的安全,共需要六個裝甲師和四個陸軍坦克旅(即約需二千六百輛坦克)。東部管區和東南管區應各部署其中的兩個裝甲師和兩個陸軍坦克旅,以便對分別由東英吉利及肯特郡和蘇塞克斯郡海岸滲入的敵軍進行反攻。其他的兩個裝甲師可用作後備,指定其中的一個師在北部備用。

然後,他說明截至一九四一年六月國內裝甲部隊編制的狀況,他指出,我們為本土防務而保有的坦克總數約為一千二百五十輛,其中包括一百五十輛輕型坦克和四百九十輛教練用坦克,在這些坦克中有三百六十輛坦克可以在接獲通知三星期後用於作戰。他詳細論述了對裝甲部隊施以特別訓練的必要,並且繼續說:

六‧保衛著我們防禦薄弱的漫長海岸線的步兵部隊部署在寬廣的陣地上,一個師的防線長達四十五哩,因而不可能控制多大的縱深。我們的海灘障礙物是優良的,但是,那些師所擁有的防坦克炮不到標準數的一半,並且缺乏防坦克地雷。

用特製登陸艇載運的德國裝甲部隊一定能夠登陸。皇家空軍有許多任務要完成,並且我們沒有專為同陸軍密切配合的轟炸而設計和訓練的空軍。德國空軍當不顧一切爭取進軍道路上的空中優勢。因此,我們的陸上防衛,將主要依靠我們的裝甲部隊進行強大而迅速的反攻的能力。但是,把訓練因素計算在內,據我估計,到六月間,我國的裝甲部隊將相當於三個實力充足的裝甲師,以此對抗敵人的六個裝甲師。

七‧認為德國沒有制海權,認為我空軍能殲滅敵遠征軍於啟航之前和在海灘上,或能在空中掃蕩敵人掩護登陸的空軍,或者認為這般規模的登陸在技術上的困難是無法克服的,從而忽視敵裝甲部隊進行猛攻的可能性是危險的。要在我本土周圍的海域內集結足夠的海軍艦隻,將需要五天到七天的時間。我們的轟炸機不能有效地應付六個以上的入侵港口,就是應付六個入侵港口,還要趕上好天氣。不能依靠空襲去挫敗敵軍的登陸行動,正如敵人憑著空襲沒有阻止住我們在敦刻爾克的登船一樣。如果敵人不顧必然要遭受的重大損失的話,我們的戰鬥機就不能完全抵制住敵人的轟炸機,而且,無疑,德國的計劃當包括消滅我戰鬥機於基地之上的措施。至於登陸在技術方面的困難,德國人曾多次證明他們在制定計劃和製造特殊裝備方面具有高超的技能和周密性,而且他們已經有了作好妥善安排的時間。補給問題當不致像預料的那樣會大大消耗他們的資源。裝甲部隊在短期內所需要的食物和汽油的數量是比較少的,況且敵人可以在當地找到足敷需要的數量。

八‧我們在挪威和比利時都低估了德國人的力量。最近在利比亞和巴爾幹的事件,再次教導我們去認識克服最大困難的能力。

九‧據我看來,喪失埃及將不致造成災難,並且,不經過最激烈的戰鬥,我們不會甘願蒙受這一災難。但是,喪失埃及不會結束戰爭。單單一次成功的入侵,就足以招致我們最後的失敗。因此,關係重大的是聯合王國,而不是埃及,所以聯合王國的防禦必須列為第一位。在先後次序上,埃及也不能列為第二位,因為,作為最後的依靠,新加坡的安全應在埃及的安全之先,這已經是我們戰略上的一條公認的原則,然而新加坡的防務仍然大大低於標準。

十‧當然,在戰爭中必須冒除,但應當是適當的冒險。我們絕不可因減少重要地點的安全而犯錯誤。如果必要,我們必須在尚未失去時機以前減少不重要地點的損失。

十一‧大不列顛的防務是和防衛愛爾蘭、佔領大西洋各島的問題分不開的。我相信,我們在保衛大不列顛的安全方面,即使沒有退到限度以下,也已經退到了極限了。據我看,在今後三個月內,不應再從本國冒險運出過多的坦克,應以維持已在中東或正在運往中東途中的坦克的後備數量為限。即使是這個數量,按每月消耗百分之十計算,也需要每月運出約五十輛坦克。

我收到這個文件,感到驚奇,一星期後以有幾分爭辯的口氣答覆如下:

首相致帝國總參謀長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三日

你於五月六日交來的文件中有很多部分是我同意的,也有許多言論使我不能信服。我完全同意你在第八節中所說我們的軍事顧問們曾低估了德國在挪威、比利時和利比亞的力量。其中,比利時是最顯著的例子。然而,我從未聽到任何一個英國的軍人指出馬奇諾防線支線的脆弱性,或者反對英國佔領比利時。我提出這一點,只不過是要表明,甚至最老練的軍事專家的意見,有時在戰爭的變幻莫測中也可能是錯誤的。

二……‧我揣測,你寧願喪失埃及與尼羅河流域,寧願我們集結在那裡的五十萬大軍投降或被殲滅而不願喪失新加坡。我卻不以為然,而且,我也不認為我們會喪失新加坡。新加坡的防禦所需要的軍隊,只不過佔在尼羅河流域抵禦德意軍隊所需要的部隊的一小部分。我曾經告訴你據以部署新加坡防務的政治論據。就是說,如果日本參戰,美國完全可能加入我們這邊。而且,無論如何,日本也不致在一開始就圍攻新加坡,因為,圍攻新加坡和把它的巡洋艦與戰列巡洋艦分佈在東方貿易線上相比,是對它危險得多而對我為害較少的行動。

當然,這時,日本人還沒有在印度支那立足。

三‧我不知道德國在巴爾幹各國的行動是否可以用作「他們克服最大困難的能力」的例證。僅僅作為對歷史看法的一種練習,我的看法恰好與此相反。德國人在未遭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集結了一支大軍,乘南斯拉夫還沒有動員並被它的戰前政府出賣的時候,對它發動進攻。當時希臘的軍隊被義大利軍隊殲滅殆盡,希臘乃為義大利軍所佔,於是我們實際上在單獨抵抗他們的占壓倒優勢的進攻,當時我們只有他們的五分之一的裝甲車輛,實際上沒有空軍。德國雖擁有這些輕易得來的便利,卻不能有力地阻止我軍巧妙地脫身和再行登船,這一事實激起了我的信心,而不是引起懼怕。

四‧第十節中所述的至理名言完全要看適用於形勢的程度如何。但是,我希望,最後一句話同埃及目前的局勢沒有任何關聯。

我見過的許多政府,如果聽到最高軍事權威所作出的如此嚴重的論斷,是會感到頹喪的。但是,我卻沒有任何困難去說服我的政界同僚,並且,當然,我受到海軍和空軍的首長的支持。因此,我的看法佔了上風,因而對中東的增援未予減少並繼續不斷地運去。讀者可以看到,我甚至認為沒有必要重申那些反駁關於德國入侵不列顛有成功可能的一類見解的論據。約翰‧迪爾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