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二十九章 德國與俄國

希特勒轉向東方——斯大林試圖安撫德國——共產黨在英國工廠中陰謀策劃——蘇聯的錯誤估計——莫洛托夫訪問柏林——他同里賓特洛甫及元首會晤——蘇聯和納粹的談判——瓜分大英帝國的計劃——與元首再次辯論——中間穿插了一次英國的空襲——在一個防空洞內會談——一九四二年八月斯大林對我述說經過——希特勒最後決意進攻俄國——軍事準備——協定草案——蘇聯提出更多的要求——舒倫堡大使努力達成協議——一九四○年十二月的「巴巴羅莎」作戰計劃。

希特勒未能打敗或征服不列顛。這個島國顯然要堅持到底。大家都知道,沒有制海權或制空權,便不可能把德國軍隊運過海峽。冬季以及隨之而來的風暴已經來臨。德國想用轟炸來恐嚇不列顛民族或粉碎其作戰能力和作戰意志的企圖,業經破滅,閃電戰的代價十分昂貴。要想恢復「海獅」作戰計劃,勢必有許多個月的耽延,而每過一個星期,英國國內軍隊的發展、成熟和裝備便更加好轉,便愈需要一個更大規模的「海獅」計劃,運輸也愈益困難。到一九四一年的四月或五月,即使用七十五萬人,裝備齊全,也難勝任。到那時,到何處去找這樣大規模的渡海襲擊所必需的船舶、駁船和特別的登陸艇呢?在英國日益增長的空中力量下,他們如何集結?

同時,英國的空中力量,由於有英國和美國各工廠積極生產的支持,由於在以加拿大為中心的各自治領採取了訓練飛行人員的龐大計劃,將使已經在質量上超過德國的英國空軍,於一年左右在數量上也超過德國。所以,希特勒一認識到戈林的希望和吹噓已經破滅,便把目光轉向東方,這有什麼奇怪呢?正如拿破崙在一八○四年的情形一樣,在沒有完全弄清東方無後顧之憂以前,他是遲遲不敢進攻我們這個島的。現在他覺得,在孤注一擲地入侵不列顛以前,應不惜任何代價把同俄國的關係搞清楚。和拿破崙率領大軍由布洛涅到烏爾姆、奧斯特利茨和弗里德蘭的情況一樣,希特勒也受著同樣的壓力的支配,按同樣的想法行事,暫時放棄毀滅大不列顛的慾望和需要。現在,這齣戲就只能這樣收場。

毫無疑問,他在一九四○年九月底就已經打定主意了。從那時以後,對英國的空襲,雖然時常由於普遍增加飛機而規模較大,但是在元首的思想和德國的計劃中,都只佔第二位了。

空襲也許是用來有效地掩飾其他計劃的,希特勒已不再指望靠空襲來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了。向東去吧!從純軍事的觀點來看,我個人並不討厭德國於一九四一年春季或夏季發動對英國的進攻。我相信,敵人將遭受任何一個國家在一次特定的軍事冒險中從未遭受過的慘敗和傷亡。但是我也不會這麼簡單,僅僅為了這個緣故就希望敵人真來入侵。在戰爭中,你不反對的事,敵人也往往不做。況且,在指揮一場長期的戰爭中,當時間在一年或兩年內對我們有利,並且還會獲得強大的盟國時,我感謝上帝,使我們的人民免於遭受一場嚴峻的考驗。

從我在這一時期所寫的文件就可看出,我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德國會在一九四一年侵襲英國。到了一九四一年年底,情況就不同了,我們不再是單獨作戰;世界上有四分之三的國家是站在我們一邊的,但是,有許多難以逆料的驚心動魄的大事都出現在這令人難忘的一年裡。

當不明白真相的歐洲人和外界人士認為我們的命運似乎已經絕望,或者最多也不過是存亡莫卜的時候,納粹德國和蘇俄之間的關係卻在世界事務中佔了首位。一經看出英國不能像法國和低地國家那樣被嚇倒和制服時,這兩個專制暴虐的大國之間的基本矛盾便又顯現出來了。說句公道話,斯大林在盡最大努力,忠實地和希特勒合作的同時,也在蘇俄的廣大群眾中盡量聚集他所能聚集的一切力量。德國每打一次勝仗,他和莫洛托夫都照例畢恭畢敬地表示祝賀。他們把大批的食物和重要的原料源源不斷地送到德國。他們第五縱隊的共產黨員極力擾亂我們的工廠。他們的廣播對我們備加誣蔑和誹謗。他們隨時準備就兩國之間的許多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同納粹德國獲致永久的解決,幸災樂禍地希望英國的力量遭到最後的毀滅。但是,他們也一直認識到,這項政策可能失敗。他們打定主意利用各種方法爭取時間;就他們對這一問題的估計來看,他們也無意把俄國的利益或野心單單置於德國勝利的基礎之上。這兩大集權國家,都缺乏道德上的節制,在彼此的相互關係中彬彬有禮,卻又冷酷無情。

當然,對於芬蘭和羅馬尼亞,雙方的意見是不一致的。蘇聯領袖們對法國的淪陷和第二戰場的結束(不久以後他們大聲疾呼地要求重開這個戰場)感到震驚。他們沒有預料到這樣突然的瓦解,滿以為在西線會出現雙方長期互相消耗的局面。現在沒有西線了!但是,在尚未看清英國在一九四○年是否將屈服或被消滅以前,就對於勾結德國的辦法大事改變,那也是愚蠢的。由於克里姆林宮逐漸認識到,英國能夠應付一場持久的、無限期的戰爭,而且在戰爭期間,在美國周圍和日本本土可能發生任何事情,斯大林就更加意識到他的危險,就更加想爭取時間。但是,正如我們行將見到的,他為了要同納粹德國保持友好,顯然犧牲了許多利益,冒了許多風險。

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對於即將臨頭的大難作出了許多錯誤的估計,表現得愚昧無知。從一九四○年九月一直到希特勒一九四一年六月發動進擊的時候為止,他真是一個既冷酷無情,又詭計多端,又孤陋寡聞的巨人。

※※※

在前面把情況略事交代之後,我們不妨來談談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莫洛托夫訪問柏林的插曲。當這位布爾什維克的使者到達納粹德國的心臟地區時,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恭維話,受到了一切隆重的款待。在以後的兩天中,莫洛托夫同里賓特洛甫——也同希特勒——進行了冗長而緊張的會談。他們艱難可怕地交換意見和當面折衝,在一九四八年初美國國務院在華盛頓從繳獲的文件中選編的《納粹——蘇聯關係,一九三九—一九四一年》這本書中暴露無遺。為了要敘述或了解其中的經過,就必須引用其中的材料。

莫洛托夫第一次是同里賓特洛甫會談的。【1】

【1】見《納粹—蘇聯關係》,第二百一十八頁以後諸頁。

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德國外交部長說,他在致斯大林的信中已表明德國堅信:

世界上沒有力量能夠改變大英帝國的末日業已開始來臨這一事實。英國已被擊敗,最後承認失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它也許不久就要認輸,因為英國的形勢正日漸惡化。當然,德國也歡迎及早結束戰鬥,因為在任何情況下,它也不願意不必要地犧牲人的生命。如果英國不在最近的將來打好主意,承認失敗,那他們來年也一定是要求和的。德國正在日以繼夜地繼續轟炸英國。德國也將逐步充分利用其潛艇,使英國遭受嚴重的損失。德國認為,英國也許會由於這些襲擊而被迫放棄鬥爭。在英國,已顯然有某種不安的心情,看來事情將採取這樣的解決途徑,但是,如果目前的攻擊方式還不能迫使英國屈膝的話,則德國一到氣候條件許可,就要堅決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從而徹底摧毀英國。到目前為止,這種大規模的進攻迄今之所以未能進行,完全是由於天氣不良的緣故。……

英國或英國在美國的支持下,想在歐洲大陸登陸或採取軍事行動,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徹底失敗的。這根本不是一個軍事問題。這一點,英國人還不了解,因為在大不列顛顯然還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混亂,再則,因為這個國家是由一個名叫邱吉爾的人領導的,此人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是外行,他以前的事業,每到關鍵時刻都徹底失敗,這一次還要失敗。

再說,軸心國家已經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在歐洲壓倒英國。

甚至法國——法國業已戰敗,而且要為戰爭付出代價(附帶說一下,法國人對這一點是很清楚的),也接受了這一原則:

法國將來絕不支持英國和唐‧吉訶德式的非洲的征服者戴高樂。軸心國家由於具有異常強大的實力地位,因此,它們所考慮的,不是如何打贏這場戰爭,而是如何迅速結束這場已經打勝的戰爭。

※※※

午餐後,元首接見了這位蘇聯使節,並再次侈談英國的全盤失敗。他說,戰爭帶來了許多違背德國意圖的複雜情況,時常迫使它不得不從軍事上對某些事情作出反應。

接著,元首向莫洛托夫概述了到目前為止的軍事行動的進程,還說這樣的軍事行動已使英國在大陸上沒有盟國了。

……英國的報復手段實在可笑,俄國的先生們可以親自看到所謂的毀滅柏林是何等虛構。天氣一好轉,德國即將給予英國以沉重的、最後的打擊。當前,德國的目的不僅是要為這場最後的鬥爭進行軍事部署,而且要澄清在這次最後攤牌中和攤牌之後的極關重要的政治問題。因此,他重新檢查了同俄國的關係,他不是從消極的精神出發,而是想要積極加以調整——如果可能的話,使之經歷一個長時期。他在這方面得出了以下幾點結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