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軍部的計劃——德國借征服法國和低地國家而創造的條件——七月二十一日三軍首腦與元首的會晤——希特勒明知困難還下達命令——德國海軍和陸軍參謀之間的爭論——雷德爾和哈爾德意見不一——同意妥協方案——德國海軍部新的顧慮——德國海軍和陸軍將領把責任推卸給戈林和空軍——戈林接受了——希特勒推遲進攻日期——九月七日發出的「克倫威爾」命令——振奮精神的良藥——德國人不懂得兩棲作戰——三軍不和——德軍把賭注壓在空戰上。
從我們繳獲的德國檔案中了解到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戰爭爆發後不久,德國海軍部就開始由參謀人員研究入侵大不列顛的問題。德國人和我們的想法有所不同:他們深信不疑,唯一的方法是渡過英吉利海峽狹窄的海面。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任何另外的辦法。如果我們早知道這一點的話,我們就可大大放心了。從英吉利海峽進犯,正好碰上我們防禦設施最鞏固的海岸;這是我們對法國的一條古老的海防前線,沿岸的港口都已設防,我們主要的艦隊的基地都在這裡;近年來,為了保衛倫敦,大多數機場和制空站也建立在此。在我們這個島上,再也找不到另外一個地方像這兒這樣使我們能夠更加迅速地投入戰鬥或集中這麼大的陸、海、空軍兵力。雷德爾海軍上將深恐一旦下令德國海軍進攻英國,海軍的力量不足。所以,他要求許多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完全控制法國、比利時和荷蘭的海岸、港口和河口,因此,這個計劃在晦暗不明的戰爭時期就擱起來了。
突然,這些條件出人意外地具備了,他緊接著敦刻爾克之役和法國投降以後,就帶著一份計劃去見元首,雖然心裡有些疑慮,但也感到十分高興。他在五月二十一日,接著又在六月二十日和希特勒談論這個問題,其目的不是建議入侵,而是想說明,如果下令入侵英國,則需有詳細的計劃不可草率從事。希特勒心裡也很懷疑,說「他完全了解這樣一種任務的特殊困難」。他也抱有英國即將求和的希望。直到六月最後的一個星期,最高統帥部才打定了這個主意,直到七月二日才發出第一道命令,把入侵不列顛作為一件可能實現的戰事計劃。「元首斷定:具有某些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取得空中優勢)就可以在英國登陸。」七月十六日,希特勒發出指示說:
「儘管英國在軍事上處於絕望的境地,但仍未作出求和的表示,因此我決定要準備一個在英國登陸的計劃,並在必要時加以執行。……整個計劃的準備工作應在八月中旬完成。」於是,各方面加緊進行這一工作。
※※※
德國海軍的計劃,我在六月間就有所風聞,基本上是機械的。他們打算從灰鼻角用重炮轟擊多佛爾,再由強大的炮兵在多佛爾海峽法國海岸上給予掩護,從而在英吉利海峽最便捷的一條線上開闢一條狹窄的走廊,兩側用佈雷區圍起來,並在外緣佈置潛艇保護。陸軍從這條走廊坐渡船過海,大部隊陸續分批增援。海軍的任務到此為止,以後就由德國陸軍將領們去解決問題。
我們擁有壓倒的海軍優勢,在優勢的空軍掩護下用小型艦隻就可粉碎他們的佈雷區,並且摧毀那些為保護佈雷區而集結的一二十艘潛艇,因此,這是個從開頭就沒有成功希望的主意。雖然如此,在法國淪陷以後,任何人都能看出,要想避免持久的戰爭以及由這種戰爭所產生的一切後果,唯一的希望就是使英國投降。正如我們曾經敘及的,德國海軍在挪威附近海面的戰鬥中曾受到重創;它自己都成了殘兵敗將,所以給予陸軍的支援就很小。不過,德國海軍還是有它自己的計劃,誰也不能斷言,他們會不會無意之中碰上好運氣呢。
德國陸軍統帥部對入侵英國的問題開始還感到相當猶豫。他們對這件事既無計劃,又無準備,並且也未進行過這種訓練,但是,由於在幾個星期中接連打了幾次漂亮的大勝仗,所以他們的膽子也就壯起來了。保證安全渡海不是陸軍的責任,但大軍一登了陸,他們便認為戰鬥的任務就應由他們擔負了。的確,早在八月間,雷德爾海軍上將就覺得應當提請他們注意渡海的危險,在渡越海峽時,說不定會全軍覆沒。當把運送陸軍過海的責任明確地交給海軍以後,德國海軍部就一直表示悲觀。
七月二十一日,三軍首腦會見了元首。他告訴他們,戰爭的決定階段已經到來,但是英國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還希望轉危為安。他談到美國對英國的支持以及德國對蘇俄的政治關係可能發生的變化。他說,應該認識到執行「海獅」作戰計劃是迅速結束戰爭的最有效的方法。希特勒在同雷德爾海軍上將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以後才開始了解到,由於潮汐、海流和海上的種種神秘,渡越海峽將牽涉到些什麼問題。他把「海獅」作戰計劃說成是「一種非常大膽勇敢的事業」。「即使航程很短,但這不是渡過一條河,而是渡過敵人控制的一個海。這不像進攻挪威那樣一下就可以過去的;採取突然襲擊是不行的;在防守上有所準備並且極端堅決的敵人將對我們進行抵抗,並控制我們所必須利用的海域。陸軍作戰需要四十個師。最困難的問題是物資的補給和儲備。我們不能指望在英國就地獲得任何物資的供應。」首要的條件是完全控制空中,在多佛爾海峽使用威力強大的大炮掩護渡海,並用佈雷區保護。他說道:「一年中的時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在九月分的下半個月天氣非常惡劣,在十月中旬就開始有霧。因此,主要的登陸行動必須在九月十五日完成,過了這一天以後,德國空軍和重型武器的配合就不大可靠了。既然空軍的配合是決定性的條件,就應該把這一點當作決定日期的主要因素。」
在登陸的海岸寬度和攻擊目標的數目上,德國參謀人員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而相當粗暴的爭論。陸軍要求在多佛爾到波特蘭以西的萊姆‧裡季斯的整個英國南部海岸的一系列地點登陸。他們還要求在多佛爾以北的拉姆斯格特進行輔助性登陸。而德國海軍參謀部則說,安全渡過英吉利海峽最適宜的地區是在北福蘭角和威特島西端之間的地方。陸軍參謀部曾就這一點擬定計劃,要在多佛爾往西到萊姆灣之間的各個地點登陸十萬人,隨後再馬上緊接著登陸十六萬人。德國陸軍統帥哈爾德宣稱,在布賴頓地區至少應登陸四個師。他還要求在迪爾同拉姆斯格特之間登陸;至少用十三個師,盡可能在整個戰線的各點同時登陸。此外,德國空軍還要求準備船舶,以便隨同第一批登陸的軍隊運去五十二個高射炮中隊。
但是,海軍參謀長申明,像這樣大規模或這樣迅速的行動簡直是不可能的。他無力承擔護送登陸部隊通過所提到的遼闊海域的任務。他的意思是陸軍應該在這些範圍以內挑選最有利的登陸地點。即使掌握了空中優勢,海軍的力量也不過一次能護送一批人渡海,他們認為多佛爾海峽最狹窄的部分是困難最少的航道。要把第二批的十六萬人連同裝備一次運過海峽,就需要二百萬噸船舶。即便是具備了這種空想的必要條件,登船的港口也難以容納如此大量的船舶。只能把這些師的第一梯隊運過海峽去建立狹窄的橋頭陣地,要運送這些師的第二梯隊登陸,就至少又需要兩天,更不用說把認為必需登陸的第二批六個師運過去了。他進一步指出,在遼闊的海岸線登陸,便意味著各個選定的登陸地點漲潮的時間有三小時至五小時半的差別。因此,要麼就在某些登陸地點接受不利的潮汐條件,要麼就放棄同時登陸的想法。他這個意見是很難反駁的。
在你一個備忘錄、我一個備忘錄的論戰中,消磨了許多寶貴的時間。直到八月七日哈爾德將軍才和海軍參謀長當面磋商。哈爾德在這次會談中說:「我完全拒絕海軍的建議。從陸軍的觀點來說,我認為這簡直是自殺。乾脆把登陸的部隊直接送進碎肉機去好了。」海軍參謀長答覆道,他同樣拒絕在遼闊的海岸線上登陸的計劃,因為這只能使部隊在運輸途中遭到犧牲。最後希特勒採取折中辦法,這個辦法既不能滿足陸軍的要求又不能使海軍滿意。最高統帥部八月二十七日發出的一項指示規定「陸軍的行動必須考慮到可資利用的船位和渡海與登陸的安全」。從迪爾到拉姆斯格特之間的登陸地點一概放棄了,但是登陸的海岸線從福克斯通伸展到博格諾。等到達成這樣的協議,便已經到八月底了;當然,這一切都要靠取得空戰的勝利,空戰到現在已經進行六個星期了。
根據最後決定的登陸地點擬定了最後的計劃。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龍德施泰特,但是由於缺乏船舶,把他的部隊減為十三個師,後備部隊為十二個師。來自鹿特丹與布洛涅之間各港口的第十六集團軍將在亥斯、拉伊、黑斯廷斯和伊斯特本附近登陸;至於從布洛涅與勒阿弗爾之間各港口來的第九集團軍則進攻布賴頓與沃信之間的海岸。多佛爾要從地面奪取;然後這兩個軍一齊向坎特伯雷—阿什福—梅菲爾德—阿倫德爾這條掩護線前進。總計,第一批將有十一個師登陸。
他們還樂觀地希望,在登陸一星期以後,向前推進到格雷夫森德、賴吉特、彼得斯菲爾德和樸次茅斯。以第六集團軍為後備部隊,它所屬各師隨時待命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