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十三章 絕境|一九四○年七月

英國能生存下去嗎?——美國的憂慮——英國的堅決態度——事情一單純,就放心了——希特勒七月十九日的和平建議——我們的反應——德國的外交接觸遭到拒絕——瑞典國王的活動——我視察受威脅的海岸——蒙哥馬利將軍和駐在布賴頓的第三師——公共汽車的重要性——布魯克接替艾恩賽德指揮本土部隊——我和布魯克將軍的接觸——七月間發出的一部分指示和備忘錄——倫敦的防禦——受威脅的沿海地區的狀況——關於軍隊的增長和裝備的統計——林德曼的圖表——第二加拿大師調往冰島的計劃撤銷——應防止敵人的船隻集結在英吉利海峽——美國步槍運抵英國——特殊的戒備措施——法國的「七五」炮——德國在英吉利海峽增設炮台——我們的應付措施——我到多佛爾去訪問海軍上將拉姆齊——善言誘導並催促改進我們的炮台——淺水炮艦「埃里伯斯」號——肯特海角的防衛——九月間英國重炮集中——我們力量的增長——考驗過去了。

一九四○年夏法國淪陷後,我們就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英國各自治領、印度或各殖民地都不能給予我們有力的支援或及時的供應。得勝的德國軍隊,裝備十分完善,後方還有許多繳獲的武器和兵工廠,現在正在大批集結,準備對我們作最後的一擊。擁有強大軍隊的義大利已經向我們宣戰,一心要在地中海和埃及把我們打垮。在遠東,日本心懷叵測地瞪著眼睛瞧我們,並且直截了當地要求封鎖滇緬公路,斷絕對中國的物資供應。蘇俄對納粹德國負有條約義務,並且在原料方面大力支援希特勒。西班牙已經佔領了丹吉爾國際共管區【1】,可能隨時與我為敵,並且要求取得直布羅陀,或者請德軍協助它進攻直布羅陀,或者架設大炮封鎖直布羅陀海峽的通道。在貝當和波爾多政府統治下的法國新近遷至維希,隨時有可能被迫向我們宣戰。土倫殘存的法國艦隊看來行將落入德國人之手。的確,我們的敵人真不少。

【1】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丹吉爾由英、法、西、意四國共管。大戰爆發後,法國戰敗,西班牙遂於一九四○年六月十四日派兵進佔丹吉爾;至同年十二月,宣佈廢除「國際共管」,把丹吉爾並入西屬摩洛哥。摩洛哥獨立後,恢復了對丹吉爾的主權。——譯者

奧蘭事件以後,各國已經看請,英國政府和英國人民決心戰鬥到底,然而,在英國雖說不存在士氣不振的弱點,可是又如何克服這些嚴重的具體困難呢?我們知道,我們國內的陸軍除了步槍以外,其他什麼武器也沒有。事實上,全國所有的各種類型的野炮還不足五百門,中型和重型的坦克不到二百輛。要好幾個月之後我們的工廠才能製出彌補我們的敦刻爾克損失的那些軍火。全世界普遍認為我們的末日已經到來,這又有什麼稀奇的呢?

極端驚慌不安的情緒瀰漫了整個美國,其他所有倖存的自由國家亦復如此。美國人懷著沉重的心情暗自忖度:為了沉迷於一種慷慨又無望的感情而枉費自己非常有限的資源,是否合適?他們不是應當盡心竭力、愛護每一件武器,以補救他們自己的疏於備戰嗎?要撇開這些令人信服的、以事實為根據的論點,就需要有非常正確的判斷。那位賢明的總統和他的重要官員與高級顧問,即便面臨第三屆總統大選,也從未對我們的命運和意志失去信心,英國對他們實在感激不盡。

英國人民具有那種既樂觀又沉著的氣質,我能表現它是一種光榮,有了這種氣質就可挽回頹局。我們英國人,在戰前的歲月裡曾陷入極端和平主義而又缺乏遠見,他們沉迷於政黨政治的角逐;他們疏於防備,卻又漫不經心地涉獵於歐洲事務的中心,現在他們面對著一項任務:要同時清算他們過去的善良心意和疏忽的安排了。他們一點也不感到沮喪。他們藐視那些歐洲的征服者。看來,他們寧願血染他們的英倫本土,也不願投降。這在歷史上會寫下光榮的一頁的。這一類故事過去有的是,雅典人曾經被斯巴達所征服。迦太基人曾經獨力抗擊過羅馬。在過去的史冊上不乏這樣的記載——還有好多悲劇根本沒有記載或被人們永遠遺忘:有些英勇、自豪和遇事達觀的國家,甚或整個民族遭到消滅,留下來的只是他們的名字,有的甚至連名字也失傳了。

我們島國的地位有其獨特的軍事技術上的有利條件,了解這一點的英國人並不多,而外國人則更少;甚至在戰前那些舉棋不定的年代裡,怎樣在海防以及後來在空防上保持重要設施這一點,也不是人們普遍認識得到的。不列顛人在英格蘭土地上看到敵人的營火,已經是將近一千年以前的事了。

在不列顛抗戰的高潮時,每一個人都表現得很沉著,寧願豁出自己的性命去決一死戰。這就是我們的心情,全世界無論是敵是友都逐漸認清了這一點。這種心情的根據是什麼呢?那就是只有用暴力才能解決問題。

※※※

事情還有另外一方面。六月間我們最大的危機之一是:我們把我們最後的後備部隊也調到法國參加法軍勞而無功的抵抗,同時,我空軍實力又由於出擊或向大陸轉移而逐漸遭到削弱。如果希特勒具有過人的智慧,他就會放慢進攻法國戰線的速度,或者在敦刻爾克之後在塞納河一線停三四個星期,同時,進行侵略英國的準備。這樣,他就有很大的選擇的餘地,使我們左右為難:或者拋棄法國,讓它去受苦;或者為了我們將來的生存耗盡我們最後的資源。我們愈鼓動法國打下去,我們對它承擔的支援義務就愈大,防衛英國的一切準備工作就愈加困難,尤其是更難保住有關英國生死存亡的二十五個戰鬥機中隊。在這一點上,我們是寸步不讓的,但是,如果拒絕的話,便一定會引起我們正在掙扎博鬥的盟國的無比憤慨,毒害我們的一切關係。我們的一些高級司令官在談到我們當前新的大大簡單化了的局面時,甚至表現出一種實際的寬慰態度。正如倫敦的一個軍人俱樂部的一名侍者對一個垂頭喪氣的會員說:「不管怎樣說,先生,我們已經參加了這場決賽,而且就在咱們自家的運動場上決賽咧!」

※※※

即便是在今天,德國最高統帥部也未曾低估我們的實力。

齊亞諾說,在一九四○年七月七日他在柏林拜會希特勒時曾和馮‧凱特爾將軍作過一次長談。凱特爾同希特勒一樣,向他談到進攻英國的問題。他一再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作出肯定的決定。他認為登陸是可能的,但又考慮到這是一場「極其困難的戰鬥,必須要非常謹慎,因為能夠得到的有關這個島國的軍事準備工作和沿海防禦工事的情報少得可憐,而且也很不可靠」。【1】對大不列顛的飛機場、工廠、主要交通樞紐進行大規模的空襲,看來還容易做到,而且也有必要,但是也應該考慮到,英國空軍的戰鬥力極強。凱特爾估計,英國人準備用於防禦和反攻的飛機約有一千五百架。他承認,英國空軍最近大大加強了攻擊行動。執行轟炸任務時準確異常,而且出動的機群一次就達八十架之多,然而,英國卻非常缺少飛行員,而目前襲擊德國城市的那一批飛行員,又不能由那些完全未受過訓練的新飛行員來替換。凱特爾極力主張進攻直布羅陀,以便瓦解英帝國體系。至於戰爭要持續多久,凱特爾和希特勒都沒有提過。只有希姆萊偶然說過,戰爭應該在十月初結束。

【1】齊亞諾:《外交文件》第三百七十八頁。

齊亞諾的報告就是如此。他也曾根據「墨索里尼的好意」向希特勒提出派陸軍十個師和三十個空軍中隊,參加侵略活動。陸軍被婉言謝絕了。派去了幾個空軍中隊,但是成績不佳,這一點下面就要談到。

七月十九日,希特勒在國會發表了一篇得意洋洋的演說,預言我很快就會到加拿大去避難,接著提出他所謂的「和平建議」。下面是其中的一些有力的辭句:

在這個時刻,我捫心自問,我覺得我有責任再次向大不列顛以及其他國家呼籲,希望它們訴諸理智和常識。我認為我自己有發出這種呼籲的地位,因為我並不是乞求恩賜的敗軍之將,而是勝利者,是在代表理智說話。我覺得沒有理由使戰爭繼續下去。一想到戰爭造成的創傷,我便感到悲痛。

……也許邱吉爾先生對我這次講話會置之不理,說這不過是出於對最後勝利的恐懼和懷疑。如果是這樣的話,則將來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我都不受良心的譴責。

在希特勒作出這副姿態以後的幾天裡,德國在瑞典、美國和梵蒂岡開始了外交活動。希特勒在使歐洲屈服於他自己的意志以後,自然很樂於取得英國對他所幹的事情的承認,從而結束戰爭。事實上,他的建議不是和平,而是要英國立即放棄它參戰的種種目的。當德國駐華盛頓的代辦試圖和我駐美大使接觸時,我發出了下面的電報:

一九四○年七月二十日

我不知道哈利法克斯勳爵今天是否在華盛頓,但應該通知洛西恩勳爵,決不可對德國代辦的函件作任何答覆。

但是,我最初的想法是要在上院和下院都進行一場嚴肅的正式辯論。因此我同時函告張伯倫先生和艾德禮先生:

一九四○年七月二十日

希特勒的演說也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