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十二章 反攻的利器

一九四○年

敦刻爾克撤退後我自己的反應——六月四日致伊斯梅將軍的備志錄——回顧一段往事——我一九一七年七月制定的舊計劃——關於坦克登陸艇的最早的想法——一九四四年「桑葚」人工港的雛形——致伊斯梅將軍關於反攻的指示——「突擊部隊」——坦克登陸艇和傘兵——我於一九四○年七月七日發出的關於號召製造能運送六七百輛坦克的海灘登陸艇的備忘錄——我於一九四○年八月五日發出的關於裝甲師計劃的備忘錄——一次能運送兩師人的海上運輸——成立聯合作戰指揮部——羅傑‧凱斯爵士的任命——聯合計劃委員會由國防大臣直接領導——一九四○年和一九四一年登陸艇建造工作的進展——我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五日致羅斯福總統電——我一貫主張裝甲部隊在海灘登陸。

我對「敦刻爾克的奇蹟」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借發動一次反攻來適當利用這一奇蹟。當許多事還難以逆料的時候,就顯然有恢復主動的必要。六月四日是我頗為忙碌的一天,因為我要準備一個到下院去發表的重要的長篇講話,關於這個講話,我在上文已略略提及;但是,把這件事做完以後,我便趕忙就我認為在目前應該支配我們的思想、鼓舞我們行動的事項發出指示。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

一九四○年六月四日

儘管我們擁有制海權,並且在空中有我們的戰鬥機構成的強大的防禦力量,但是我們還是非常擔心——理應如此擔心——德國在英格蘭登陸的危險。每一個港灣、每一片海灘、每一個港口都成了我們擔心的所在。除此之外,可能有傘兵襲來,佔領利物浦或者愛爾蘭等。如果這種想法能激發我們的精力,那是再好不過了。但是如果德國能不顧我們的海軍力量,輕而易舉地進犯我國,那麼,有人便不禁要問:「為什麼我們卻認為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他們呢?」完全採取守勢的老一套想法毀滅了法國,我們不能讓這種想法破壞我們的一切主動精神。在被德國征服的國家沿海一帶牽制住大批德國軍隊的辦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當立即著手組織襲擊部隊進攻這些沿海地帶,那裡的居民對我們是友好的。這種部隊可以由能夠獨立行動的、配備齊全的單位組成,每個單位人數約在一千人左右,合在一起時不超過一萬人。攻擊目標應予保密,直到最後一刻,以便保證出敵不意的奇襲。我們在敦刻爾克目睹的事實說明,在必要時軍隊可以多麼迅速地撤離(我認為也可前往)選定的地點。如果能使德國人猜想下一步我們將在什麼地方進攻他們,而不是讓他們迫使我們蜷局在這個島上大構其防禦工事,那是多麼令人興奮啊!我們必須作一番努力,擺脫我們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屈服於敵人的意志和先發制人的狀態。

伊斯梅將上述意見傳達給參謀長委員會;它在原則上得到了他們誠摯的擁護,並且反映在我們通過的許多決議中。它逐漸發展成為一項政策。這時候我的思想完全集中在坦克戰上,不單是防禦戰,而且是進攻戰。這就需要建造大批的坦克登陸艇,這件事後來就成為我經常注意的事項之一。因為這一切在將來必然成為頭等重要的事,所以我必須在這裡把一件久藏心中而現在又想起來的往事重新回顧一下。

※※※

我始終對兩棲作戰著迷,把坦克從特製的登陸艇開到敵人疏於戒備的海岸上去,這種想法在我的腦中盤旋很久了。我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七日在勞合‧喬治政府就任軍需大臣的前十日,我沒有依靠專家的幫助,便自己制定了奪取弗里西安群島中的博爾庫姆島和許爾特島的計劃。其目的是為小艦隊和驅逐艦以及當時擁有的空軍獲得一個海外基地,以便加強我們在數量上頗佔優勢的海軍作戰,再次建立嚴密的封鎖,以解除甚為活躍的敵方潛艇對我大西洋供應線的襲擊,並便於美國軍隊調往法國。勞合‧喬治先生深以這一計劃為然,並把它特地印發給海軍部和戰時內閣。

這個計劃有如下一段(第二十二段),這一段還從來沒有公開過:

在艦隊炮火掩護下,在〔博爾庫姆島或許爾特島〕登陸的部隊,〔應由〕防魚雷運輸艦上卸下裝甲駁船去施放氣體和煙幕以資協助。大約要準備一百隻駁船才夠一師人登陸之用。

此外應準備一定數目的——比如說五十隻——坦克登陸艇,每艘登陸艇載一輛坦克或幾輛坦克,艇首裝有鐵絲網破壞器。

只消使用吊橋或使艇首傾斜,〔坦克〕就可以借自己的動力登陸,使步兵在進攻要塞或炮台的入口時不至受到鐵絲網的阻撓。這是一個新的特色,可以避免過去登陸時的重大困難——需要〔我們的〕野戰炮兵迅速登陸去破壞鐵絲網。

還有第二十七段:

這裡總存在著一種危險,即敵人會風聞我們的意圖,事先調配精兵增援其駐防部隊;至少對博爾庫姆島是如此,因為敵人對該島的安危是非常敏感的。另一方面,可以用駁船的擋板為屏蔽進行登陸,擋板要能防禦機關槍子彈。駁船的數目很多,即便遇到重火力(即重炮火力)也損失不大;使用的坦克甚至可多於本計劃所建議的數目,特別要使用高速輕坦克;這樣,便可在敵人未作迎擊準備的地區登陸。以上所說可能被人們認為是新的和非常可取的想法。

※※※

在這一文件中,我還另外製定了一個在荷恩礁(往北)淺水地帶建造人工島的方案:

第三十段。建議加以研究的方法之一如下:在恆伯河的哈里奇處、在瓦什灣、在梅得威河和泰晤士河裡應準備一些平底船或沉箱(不是用鋼鐵而是用混凝土作的)。根據總計劃,使它們按照所沉入的深度來作。當把水排出後,它們便飄浮在水面,因而可以把它們拖到人工島的預定位置去。當到達以浮標標明的人工島位置時,便打開嘴管,使它們沉到水底。

如果方便,隨後可用吸泥管吸取泥沙逐漸把它們添滿。平底船或沉箱的尺寸從50′×40′×20′到120′×80′×40′不等。用這種方法便可在大海中形成一座防魚雷、蔽風雨、類似環形珊瑚島的港口,設有驅逐艦和潛水艇修藏塢以及飛機降落台。

這一方案如果可行的話,便可以大大改進,而且可以適用於許多不同的地方。也許還可以把混凝土的平底船或沉箱做得能負載一個完整的重炮炮塔,當外艙進水後,便沉到海底,像索楞特【1】炮台一樣,地點任人選擇。另外還可以建造其他可以沉入水底的混凝土構築物,構築物中備有儲藏室、油庫或臥艙。因為沒有經過專家的研究,所以在這裡只不過是指出可能性而已,所講的也只是部件的製造和運輸以及人工島和驅逐艦基地的裝配和放法。

【1】索楞特(Solent)為威特島與英格蘭之間的海峽。——譯者

第三十一段:這一計劃如果在技術上是正確的話,就可以毋需使用軍隊以及避免種種危險去襲擊一個設防的島嶼。

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進行出敵不意的奇襲,因為德國雖然可能知道有這種混凝土製的船隻,但是,他們推論的結果,自然認為是為了用以封鎖河口,這個想法的確是不能排除的。這樣,在這種島嶼或防波堤系統實際上已將近完成之前,敵人是不會識破其用意的。

準備的時間無論如何需要一年。

這個文件在帝國國防委員會的檔案中擱置了將近二十五年。我在《世界危機》一書中沒有發表這個計劃,它在那本書裡本可以自成一章,但一則限於篇幅,再則從未付諸實施,所以就沒有公諸於世。這是一大幸事,因為我所談的這些想法,在這次戰爭中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重要;德國人當然非常注意地閱讀我有關戰爭的著作。對於任何一個像我這樣地位的人的著作,由參謀人員加以研究,的確是一件普通的日常工作。這個舊文件的基本概念深深印在我的心中,而在這次新的緊急關頭又形成了我們行動的基礎,過了一段很長的期間後,使人難忘地體現為一九四三年的強大的坦克登陸艇隊和一九四四年的「桑葚」港。【1】

【1】指在法國北部海面為登陸而建立的人工港口。——譯者

※※※

在這未曾虛度的一九四○年六月六日那一天,我心中充滿了如釋重負之感和籌劃未來的力量,著手草擬一系列的備忘錄,下令進行並不斷催促坦克登陸艇的設計和製造。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

一九四○年六月六日

我對昨天〔日期為六月四日〕發出的關於攻勢行動的備忘錄,進一步闡述如下:當澳大利亞軍隊到達後,是否應將他們編成若干個分遣隊(每隊二百五十人),配備手榴彈、迫擊炮、手提機關鎗、裝甲車以及類似的武器,使他們既能在我國抵抗敵人的進攻,同時又能在目前被敵人佔領的友好國家的海岸登陸。我們應該從頭腦裡清除這種想法:海峽各港口和這些港口之間的地方是敵人的領土。關於選派優良的特遣人員潛往丹麥、荷蘭、比利時和法國沿岸等處,進行了什麼佈置?應擬定大膽計劃,利用經過特殊訓練、由射擊手一級的士兵組成的部隊,在這些海岸地帶製造恐怖氣氛,先採取「打了就跑」的策略;但是在以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