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十章 波爾多停戰

法國政府遷往波爾多——魏剛將軍的態度——魏剛和雷諾——肖當先生的陰險的建議——法國決定探詢停戰條件——英國堅持確保法國艦隊——我六月十六日致雷諾的電報——出了新問題——英國提議與法國結成永久的聯盟——戴高樂將軍滿心希望這能加強雷諾先生的地位——雷諾先生感到滿意——我六月十六日的電報暫時扣下——我同工黨及自由黨領袖乘巡洋艦訪問波爾多的計劃未能實現——英國的建議未受到善意的對待——雷諾內閣垮臺——雷諾辭職——在唐寧街同莫內先生及戴高樂將軍的談話——貝當元帥組成一個要求停戰的法國政府——我六月十七日致貝當元帥和魏剛將軍的電報——我六月十七日的廣播——斯皮爾斯將軍為戴高樂將軍計劃逃走——再次討論在非洲抵抗——曼德爾的意圖——海軍上將達爾朗的圈套——「馬西里亞」號的航行——曼德爾在卡薩布蘭卡——達夫‧庫珀先生的使命——法國愛國者的命運——一種假定的推測——我的堅定的信心。

我們現在暫且不表軍事失利的戰場,來談談法國內閣的劇變以及在波爾多圍繞著法國內閣的人物。

要確定事態演變的明確結果,並不容易。英國戰時內閣幾乎接連不斷地開會,隨時作出決定,就隨時拍發電報。因為把電報譯成密碼需要兩三個小時,另外也許還要再等一個小時才能發出去,所以外交部的官員就隨時用電話把決定的內容通知我們的大使,大使也經常用電話答覆,因此,便發生重複和短路等混亂現象。在海峽兩岸事態的演變是如此的迅速,如果還按部就班地先辯論然後才作決定,就會耽誤事情。

雷諾先生在十四日晚從圖爾來到法國政府的新址。他在九時左右接見了英國大使。羅納德‧坎貝爾爵士通知他,英皇陛下政府要堅持三月二十八日協定的規定,雙方均不得與德國ae*和。他還提出,一旦法國政府決定遷往北非,英國將供應一切必需的運輸船隻。這兩項聲明都符合大使目前奉到的訓令。

十五日晨,雷諾又接見了英國大使,告訴他說,他已斷然決定把政府分成兩部分,把政權中心設在海外。這一政策顯然是要把法國艦隊調到德國勢力達不到的港口去。當日午前,就收到了羅斯福總統對雷諾六月十三日呼籲的答覆。我在拍給法國總理的電報中雖然盡量談了羅斯福的答覆的好處,但是我知道,那也必然會使他失望。如經(美國)國會批准,可以給予物資的援助,但是卻談不到美國參戰的問題。法國目前不能指望美國宣戰了,總統本人既無宣戰之權,也不能促使國會授與宣戰的權力。自從十三日晚在圖爾附近的岡惹召開內閣會議以後,就沒有再開過會。現在閣員們全部到達波爾多了,遂於當日下午召開內閣會議。

※※※

幾天以來,魏剛將軍一直認為所有繼續的抵抗都是徒勞的,因此,他打算,在法國軍隊還保持著相當的紀律和實力足以維持戰敗之後的國內秩序時,強迫法國政府要求停戰。長期以來他對第三共和國的議會制度恨之入骨。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把他的國家所遭受的徹底破壞看作是上帝因為人們背棄基督的教義而給予的懲罰,因此,他便遠遠超過他的職責(他的職責儘管很大)所許可的範圍,去使用他的最高軍事地位的權力。他和法國總理唱反調,宣稱法國軍隊不能再戰鬥下去了,應當趁著全國還沒有陷於無政府狀態以前,停止這場令人恐怖和徒勞無益的大屠殺。

另一方面,保羅‧雷諾已經認識到,在法國進行的戰爭已經完了,但是,他仍然希望從非洲和法蘭西帝國用法國艦隊繼續打下去。被希特勒所蹂躪的國家一個也沒有退出戰爭。

實際上,這些國家都只是本土落入敵人之手,但是它們的政府卻在海外豎起了它們的國旗,保持了國家的生存。雷諾願意步這些國家的後塵,而且他有更多的可靠的手段。他想循荷蘭投降的途徑尋求一個解決的辦法。這樣做,一方面固然要聽任陸軍——陸軍的首長已經拒絕繼續作戰——在與敵人接觸的地方放下武器,但另一方面卻使國家保持了主權,可以利用它手中掌握的一切手段繼續戰鬥。

在內閣會議召開之前,總理和最高統帥曾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辯。雷諾建議,由政府以書面授權魏剛,以便由他下令「停火」。魏剛憤怒地拒絕了軍事投降的建議。

「他絕不容許拿這可恥的事情來污染法國陸軍的軍旗。」他認為,投降一事雖勢在必行,但應當由政府和國家出面進行,他所統帥的軍隊只是按軍人的職責照辦而已。魏剛將軍雖然是一個正直無私的人,但他在這件事情上卻做錯了。他認為軍人有支配共和國合法政府的權利,因而把整個的抗戰——不僅是法國的抗戰而且是法蘭西帝國的抗戰——推向與他的合法的政治領袖的抉擇背道而馳的方向。

且不談這些有關法軍榮譽的形式和議論,這裡還存在著一個實際的問題。如果由法國政府正式簽訂停戰協定,這就意味著法國結束了戰爭。通過談判,法國的一部分可能不被佔領,一部分軍隊享有自由;但是,如果從海外繼續作戰的話,則一切沒有逃出法國的人便要被德國人直接加以控制,成千上萬的法國人將作為戰俘被帶往德國,得不到任何協定的保護。這是一個實際問題,但是它應當由共和國政府而不能由陸軍總司令來決定。據魏剛看來,在他指揮之下的軍隊已不願再打了,所以法蘭西共和國應當屈服,並命令武裝部隊服從魏剛很樂於執行的停戰命令;他這種立場,無論就各文明國家的法律和實踐來說,或者就軍人的天職來說,都是沒有根據的。至少在理論上總理是有應付的辦法的。他可以這樣回答:「你是在對抗共和國的憲法。從此刻起就解除你的司令職務。我將會得到必要的總統批准。」

可惜的是,雷諾先生對於他自己的立場並沒有充分的自信。在這位跋扈的將軍背後隱然可見很有名氣的貝當元帥,他是雷諾最近如此失策地延攬到政府和內閣中的那批失敗主義的閣員的中心人物,這班人都是決心要停戰的。在他們的背後,還蜷伏著賴伐爾這個很陰險的人,他已經就任波爾多的市長,聚集了一小撮蠢蠢欲動的參議員和眾議員在他的周圍。

賴伐爾的政策有簡捷了當的效力和優點。法國不但應當和德國媾和,而且必須倒戈;應當和征服者結成同盟,忠忠實實地渡過海峽去打擊共同的敵人,用這個功勞來保全它的利益和各個行省,站在勝利的一邊來結束戰爭。顯然,雷諾先生已經為他所經歷的種種考驗折磨得精疲力竭,他已經沒有精神和體力來應付如此嚴峻的個人考驗了。這種考驗,的確只有奧利弗‧克倫威爾、克雷孟梭、斯大林或希特勒一類人物才有手段應付。

十五日下午進行討論的時候,共和國總統也出席了會議,雷諾在會上對他的同僚說明了當前的局勢後,便要求貝當元帥說服魏剛將軍服從內閣的意見。他選派的這個說客真是再壞不過了。這位元帥走了出去,中間有一段間歇。過了一會兒,他和魏剛一起走回來,他現在支持的就是魏剛的立場。在這緊要關頭,重要閣員肖當先生塞進一個貌似折衷的陰險的建議,這個建議對於動搖分子頗有吸引力。他以內閣左翼分子的名義說道,雷諾認為和敵人妥協沒有可能,這是正確的,但是,做出一副能夠使法國團結一致的姿態也是十分明智的。

法國可以探詢德國,停戰的條件是什麼,同時卻完全保留拒絕這些條件的自由。當然,一經走上這個滑溜的斜坡,便不可能收住腳步。單單公佈一下法國政府正在探詢要什麼條件德國才允許停戰,這個消息的本身就足以破壞法軍僅存的那點點士氣。在發出這樣一個致命的信號以後,怎麼能命令士兵奮不顧身地進行頑強的抵抗呢?但是,由於閣員們親眼目睹貝當和魏剛的表現,所以肖當的建議對他們大多數人都產生了一種極為深刻的影響。他們一致同意,徵詢一下英皇陛下政府對這一步驟的看法若何,同時並通知英國政府,法國艦隊無論如何絕不投降。這時,雷諾從桌邊站起來宣稱,他要辭職。但是共和國總統攔住了他,說道,如果雷諾辭職的話,他也要辭職。於是,又重新開始了一場混亂的討論;在法國艦隊不向德國投降和把它開往法國以外的港口以擺脫德國的勢力這兩個問題之間一直糾纏不清。他們一致同意請求英國政府允許法國探詢德國的停戰條件。電報馬上就發出去了。

※※※

翌晨,雷諾又接見了英國大使,大使告訴他說,英國政府願意接受法國的請求,條件是把法國的艦隊置於德國的勢力之外——事實上,就是把法國艦隊調往英國的港口。為了節省時間,從倫敦打電話把這些指示通知坎貝爾大使。十一時,混亂的內閣會議又開了一次會,勒布倫總統也出了席。參院議長讓納內先生被邀列席,代表他自己同時又代表他的同僚眾院長赫里歐先生表示贊成總理把政府遷往北非的建議。貝當元帥一下站起來,宣讀一封信(大家都認為這封信是別人替他寫的),說要辭去閣員職務。他把話說完以後,便準備走出房間。共和國總統勸阻了他,條件是當天要給他一個答覆。

這位元帥還抱怨大家把要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