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二十六章 法國前線

英國遠征軍開往法國——在比利時邊境增強防禦——侵略者的有利地位——比利時的中立——法國與攻勢——馬奇諾防線——公認守勢具有的威力——不受歡迎的法國代替方案——英國參謀長委員會的估計——希特勒的錯誤——西方的相對軍事力量——德國可能進攻的路線——英國參謀長委員會的意見及其在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八日提出的意見書——甘默林制定D計劃——第八號訓令——盟國最高軍事會議九月十七日在巴黎開會——D計劃獲得通過——D計劃擴展至荷蘭。

戰爭剛一爆發,我們的遠行軍就立即開往法國。在上次大戰以前,為了進行準備工作,至少消磨了三年的時間,而在這一次,直到一九三八年的春天,陸軍部才專為這個目的,設立了一個特別機構。這時又出現了兩個嚴重的新因素:第一,一支現代化軍隊的裝備和組織,遠沒有一九一四年那樣簡單。每一個師,都有機械化的運輸,組織比較龐大,並且非戰鬥人員的數量更多。第二,由於過分畏懼敵人空襲運輸軍隊的船隻和軍隊登陸的港口,陸軍部不得不只用法國南部的港口,而以聖納澤爾為主要的基地。這樣,陸軍的交通線便大大地延長,結果延遲了英國部隊的到達、部署和給養,並在沿途耗費了大量的人力。

奇怪的是,我們的軍隊究竟應該在前線的哪一部分佈防,在戰爭爆發前,竟然沒有決定,但根據當時有力的推測,它應當在利爾以南;九月二十二日,這個推測得到了證實。到了十月中旬,由英國四個師組成的兩個正規軍軍團,駐紮在沿法比邊界的防地。它們都從專供軍隊登陸的遙遠的港口,經過二百五十哩公路與鐵路運輸,才開抵目的地的。十月和十一月間先後到達的三個步兵旅,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間,編成第五師。

一九四○年一月,第四十八師由國內出發,接著,在二月間,第五十和第五十一師,三月間,第四十二師和第四十四師,相繼開來,共計到達的軍隊有十個師。我們的數量逐漸增加,於是,我們便接管了更多的防線。當然,我們在任何一個據點都沒有和敵人發生接觸。

在英國遠征軍【1】到達它們的指定陣地後,它們發現沿前線一帶,已經築好一條相當完整的人工防坦克戰壕,並且每隔大約一千碼的地點,有一個很大而又很顯著的碉堡,可以使機關鎗和反坦克炮沿著戰壕進行縱射。此外,還有一個連綿不斷的鐵絲網帶。在這個不尋常的秋冬兩季中,我們軍隊的主要工作,是改善法國人建築的防禦工事,組成了一條與齊格菲防線相類似的防線。雖然氣候嚴寒,但工作進展很快。根據空中攝影,我們了解到德國人把他們自己的齊格菲防線由摩澤爾河向北方延伸的速度。儘管他們在取得國內資源和強迫徵調勞工方面,享有許多有利條件,但我們的工作似乎可以和他們並駕齊驅。到了一九四○年五月德軍進攻時,我們的軍隊已經完成了四百個新碉堡。長達四十哩並設有護牆的防坦克戰壕已經掘好,大量的鐵絲網亦已裝妥。由於交通線一直向後伸展到南特,因此,各種需要變得非常巨大。龐大的基地設施已經建立,公路已經加以改良,長達一百哩的寬軌鐵路已經鋪設,一個龐大的地下電報線系統已經埋好,幾個供軍團和軍的司令官使用的地下總指揮部也接近完成。大約有五十個新機場和衛星機場都已經加以擴建或改進了跑道,使用了五萬多噸的混凝土。

【1】英國遠征軍先頭部隊於九月四日在法國開始登陸。第一軍團於九月十九日,第二軍團於十月三日先後登岸。總司令部最初在九月十五日設在勒芒。軍隊的移動主要是經過瑟堡,車輛和給養經過佈雷斯特和南特,而以勒芒和拉瓦爾為集合地點。

對於所有這些任務,英國軍隊都努力地工作著,並且為了豐富它們的經驗起見,各個旅輪流被派到靠近梅斯一段的法國前線,那裡正同敵人對峙,至少有一些巡邏活動。其餘的時間,我們的部隊都從事訓練。這確是必要的。在戰爭爆發時,軍隊具有的準備程度遠不及二十五年前約翰‧弗倫奇爵士【1】的軍隊所達到的水準。在國內,軍隊已有好幾年沒有受到相當規模的操練。正規軍校編製短少二萬人,其中包括軍官五千名,而根據以正規軍保衛印度的「卡德韋爾計劃」,其責任便大部分落在本土部隊的身上,結果使本土部隊的質量幾乎和軍隊學員相等。一九三九年三月本土防衛隊擴充一倍,其用意雖然很好,但很欠考慮,而同年五月又建立了民團,結果這兩方面都從正規軍中調用了大量的教官。在法國冬季駐防的幾個月時間,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各種的訓練計劃都並入加緊設防的主要工作之內。我們的軍隊在這個難得的喘息期間,在效率方面確有顯著的增進,工作雖然艱苦,而且沒有發生任何戰鬥行為,但部隊的士氣和精神面貌,都在煥發增進。

【1】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總司令。——譯者

在我們前線的後方,沿交通線的軍需庫中,堆積著大量的給養和彈藥。在塞納河和松姆河之間,儲存著十天的供應物資,在松姆河以北,還有七天的額外供應品。後一項給養,在德國人突破前線後,使英國軍隊渡過了難關。鑒於當時局勢平靜,勒阿弗爾以北的其他港口亦逐漸地陸續加以利用。迪埃普成為一個醫院基地;費康專供運輸軍火;最後,我們利用的法國港口,共有十三個之多。

※※※

一個不受任何法律或條約約束的政府,同那些必須在犯罪國家開始進攻後才能產生戰爭情緒和進行計劃的國家相比,它所具備的優越條件是不可估量的。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便宜。相反地,除非侵略者的勝利是絕對的和決定性的,否則,將來總有清算的日子。希特勒除了遇到比他更強大的力量外,不受任何約束,可以任意決定他進攻的時間和地點;但是兩個西方民主國家卻不能侵犯比利時的中立。它們所能做的,最多是準備在比利時向它們求援時,立刻前往援救,但等到它要求援救的時候,可能時間已嫌太晚了。當然,如果在戰爭爆發前的五年中,英法兩國在條約認可和國聯贊同的範圍內採取了堅決果斷的政策,比利時也許可能恪守舊有的同盟,並允許組成一個共同的陣線。這樣也許可能導致巨大的安全,並且也許可能避免了即將到來的災難。

這種同盟,如有適當的組織,可能沿著比利時邊境直到海邊,築成一道屏障,以防禦在一九一四年幾乎使我們完全覆滅而在一九四○年將使法國一敗塗地的那種可怕的迂迴戰術。同時,這種同盟也可以使我們能夠從比利時迅速攻入魯爾的德國工業心臟地區,因而對於德國的侵略增加一種強大的阻力。

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比利時也不會遭受比以後實際遭受的更為悲慘的命運。當我們回想起美國當時置身局外;拉姆齊‧麥克唐納先生提倡法國裁軍;我們由於德國屢次破壞「和約」關於裁減軍備的條款而一再受到的挫折和屈辱;我們對於德國侵犯萊茵蘭所表示的屈服;我們默認奧地利遭到兼併;

我們在慕尼黑簽訂的條約以及承認德國佔領布拉格——當我們回想起所有上述情況時,凡是在以往的那些歲月中,在英國或法國負責國家大事的人們都沒有責備比利時的權利。在一個動搖和妥協的時期中,比利時只能嚴守中立,並且也只能希望它能在其設防的前線擋住德國的入侵,以待英法軍隊前來援助,藉此聊以自慰而已。

※※※

在一九一四年,法國軍隊和法國人民,由於懷著從一八七○年以來歷代相傳的復仇怒火,而富於激烈的進攻精神。他們的理論認為,數量上較弱的國家,不僅在戰略上而且在戰術上必須處處展開反攻,才能抵抗敵人的侵入。戰爭剛一開始時,穿著藍衣紅褲的法軍,隨著軍樂隊演奏的馬賽曲,勇往直前。

德國人雖然正在侵入,但不論在何處遇到這種情況,便停下來對法軍開槍射擊,使它遭受了極大的傷亡。主張採取攻勢最力的首創者格朗梅松上校,就在戰場的最前線為他的國家和他的信條而犧牲。我曾在《世界危機》一書中,說明為什麼防禦炮火在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六年或一九一七年這段期間佔有絕對的優勢。我們親自看到在南非戰爭中,少數波爾人使用自動來福槍,產生了很大的效力;這種火力,對於穿過曠野前進的軍隊,即便不能給以毀滅性的打擊,至少可以造成重大的傷亡。除此以外,當時還有日益增多的機關鎗。

接踵而至的是大規模的炮戰。幾百門,後來增到幾千門的大炮,能把一個地區轟成粉碎;但是,英法軍隊在英勇犧牲以後,如果再要並肩前進去攻打憑壕固守的德國軍隊,他們會面臨著綿連相接的堅強工事;而他們壓制第一線敵人的排炮,已把他們前面的土地,轟得彈坑纍纍,縱使他們進攻獲勝,這些彈坑亦將成為他們再向前進的巨大障礙。從這些艱苦的經驗中所能得到的唯一結論,就是採取守勢,必勝無疑。此外,在過去二十五年中,武器的火力已經大大增強。不過守勢固有其利,同時亦有其弊,這在以後可以明顯地看到。

這時的法國,和一九一四年八月間同它的世代仇敵決一死戰的法國,卻完全不同了。報仇雪恥的精神,自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