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侵略計劃——波蘭不完善的部署——炮隊與坦克的劣勢——波蘭空軍的毀滅——第一星期——第二星期——波蘭英勇的反攻——殲滅戰——蘇聯的出兵——華沙電台沉默了——現代的閃電戰——我在九月二十一日提出的備忘錄——我們當前的危險——我在十月一日的廣播演說。
這時候,我們圍坐在內閣的會議桌旁,眼見一個弱國,按照希特勒的方法和蓄謀已久的計劃,幾乎就像由機械操作那樣迅速地遭到了毀滅。波蘭三面遭受德國的進攻。侵犯的軍隊,共計五十六個師,其中包括所有它的九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第三集團軍(八個師)從東普魯士向南進攻華沙和比亞威斯托克。第四集團軍(十二個師)奉命從波美拉尼亞出發,消滅但澤走廊的波蘭軍隊,然後再沿維斯杜拉河兩岸向東南行動,進攻華沙。面對波森凸出點的邊境,由德國後備部隊防守,但在他們的右翼一直向南,則是第八集團軍(七個師),該軍的任務是掩護主攻部隊的左翼。擔任主力進攻的是第十集團軍(十七個師),奉命直攻華沙。再向南一點,是負有雙重任務的第十四集團軍(十四個師),第一個任務是佔領克拉科夫以西的重要工業區;第二個任務是如果主攻前線順利進展,它就直攻波蘭東南部的倫貝格(即利沃夫)。
所以,德軍對於邊境的波蘭軍隊準備首先予以突破,於是再以兩個鉗形攻勢,把它們壓服包圍起來;第一個鉗形攻勢是從北方和西南進攻華沙;第二個鉗形攻勢,也就是範圍更大的,是由從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前進的第三集團軍與攻佔倫貝格以後的第十四集團軍會師所組成的。這樣,從對華沙鉗形合圍中逃出的波蘭軍隊,進入羅馬尼亞的退路就被切斷。德國出動了一千五百多架新式飛機,在波蘭上空進行狂轟濫炸。它們的第一任務,是要壓倒波蘭空軍,第二步再協助戰場上的陸軍,此外,再襲擊軍事設置以及所有的公路與鐵路交通。同時,它們也要把戰爭恐怖散佈到四面八方。
波蘭軍隊在人數與裝備方面,都遠非入侵部隊的敵手,而且它們的部署也不明智。它們把所有的部隊都散佈在它們本國的邊境一帶。同時它們也沒有集中的後備部隊。它們既採取自大和傲慢的方式反抗德國的野心,卻又害怕人們責備它們挑釁,不敢在適當的時機動員,來對付向它們周圍大量集中的敵軍。當時波蘭軍隊已經做好或將要做好作戰準備以應付最初的突然襲擊的,共有三十個師,只佔現役軍隊的三分之二。形勢變化的迅速,和德國空軍的猛烈阻撓,使波蘭其餘的軍隊無法在整個前線陣地被突破以前趕到增援,而只是捲入了最後的崩潰。因此,三十師波蘭部隊,面臨著比它們數量幾乎多一倍的半圓形大包圍,而在它們自己後面,卻毫無支援。而且,它們還不僅在人數上處於劣勢,它們的大炮遠不如敵人。它們只有一個裝甲旅,卻要應付當時被稱為德國裝甲部隊的九個師。它們共有十二個騎兵旅,英勇地抗擊成群結隊的坦克和裝甲車,可是它們的大刀和長矛,卻不能損害這些坦克和裝甲車。它們所有的九百架第一線飛機,其中或許有半數是新式的,遭到了敵人的出其不備的襲擊,多數還沒有飛上天空,就已經被摧毀了。
德國軍隊按照希特勒的計劃,在九月一日出動,它的空軍首先出動襲擊波蘭飛機場上的波蘭空軍中隊。在兩天之內,波蘭的空軍實際上已被殲滅。在一個星期內,德國軍隊已深入波蘭。波蘭軍隊在各處都作了英勇的抵抗,但終歸無效。所有邊境上的波蘭軍隊,除了在波森兩翼已深深陷於包圍中的兵團外,都被驅向後退。在羅茲的兵團,被德國第十集團軍的主力截成兩段,一部向東退到拉多姆,另一部被迫而向西北撤退;德國的兩個裝甲師,就穿過這個突破口,直撲華沙。
在更北面一點,是德國第四集團軍,它到達而且渡過了維斯杜拉河,折而沿著河流撲向華沙。只有波蘭北部的兵團,能夠阻止德國第三集團軍的進攻。可是不久,他們就被包抄,不得不退到納雷夫河,防守河岸預先準備好的唯一相當堅強的防線。這就是閃電戰第一個星期的結果。
第二個星期的特點,是劇烈的戰鬥,結果名義上約有二百萬人的波蘭軍隊,潰不成軍,不再成為有組織的武裝力量。
在南方德國第十四集團軍繼續推進到桑河。曾經退到拉多姆的四個波蘭師,就在這支軍隊的北面被包圍殲滅。第十集團軍的兩個裝甲師衝到了華沙郊外,但是因為沒有步兵跟隨著,遭到華沙市民組織起來的殊死抵抗,不能有所進展。華沙的東北是德國第三集團軍,從東麵包圍華沙,其左翼縱隊到達了距離戰爭前線有一百哩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
波蘭軍隊,就是在對華沙的鉗形攻勢的合圍下進行搏鬥而犧牲的。在波森的波蘭兵團,和由於德國軍隊猛攻而自索恩和羅茲撤退的幾師人會合,現在總數共有十二個師。德國第十集團軍由比較薄弱的第八集團軍作掩護,突過這支波蘭部隊的南翼,湧向華沙。雖然實際已被包圍,波蘭的波森兵團司令庫特爾齊亞將軍,決定向南進攻德軍主力的側翼。這次英勇果敢的波蘭反攻,即所謂「布祖臘河之役」,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局勢,不僅吸住了德國第八集團軍,以及一部分第十集團軍,使它們不得不放棄華沙的目標,甚至從北方吸引來第四集團軍的一個兵團。波森兵團,在所有這些強大的軍隊的進攻下,在毫無抵抗的空中轟炸的強大壓力下,維持它們的永垂不朽的光榮戰鬥達十天之久;最後,在九月十九日這天全軍覆沒。
同時,外圈鉗形圍攻的部隊已經會師合圍。第十四集團軍在九月十二日到達倫貝格的外圍,向北進擊,在十七日和越過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第三集團軍部隊會師。現在已經團團合圍,沒有一線之路可供離散的及敢於冒險的人逃脫了。二十日,德國人宣佈,維斯杜拉河之戰,「是自古至今最大的殲滅戰之一。」
現在輪到蘇聯來採取行動了。他們現在所謂的「民主」,就要具體地表現出來了。九月十七日俄國軍隊蜂擁地越過了幾乎毫無防禦的波蘭東部邊境,在一個廣闊的前線地帶,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西猛進。十八日,它們佔領了維爾納(維爾紐斯),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它們的合作者德國軍隊相會。在上次大戰中,布爾什維克黨人違背他們和西方協約國所訂的莊嚴協定,就在此地單獨和德皇時代的德國媾和,並且屈辱地接受了德國嚴酷的媾和條件。而現在俄國共產黨人,竟和希特勒的德國,就在這個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地方,握手言歡。波蘭的覆滅以及它全部被征服的過程,進行得很快。
可是華沙和莫德林尚未被征服。華沙的抵抗,主要是由於民眾激昂的愛國情緒,真是偉大悲壯,但卻毫無希望。經過了許多天猛烈的空中轟炸,以及許多從平靜的西線,通過東西向的主要公路,迅速調來的重炮隊的瘋狂的炮擊,華沙電台終於停止播送波蘭國歌,而希特勒便進入了這個一片廢墟的城市。莫德林是維斯杜拉河下游二十哩的一個要塞,曾經收容了索恩的兵團殘部,繼續苦戰,直到二十八日為止。於是,在一個月中,一切都告結束。一個擁有三千五百萬人口的國家就這樣陷於殘酷的桎梏之中,而對它施加這種桎梏的人們不僅要征服,而且要奴役,甚至要消滅它的廣大人口。
我們已經看見了現代閃電戰的一個完整的標本;看見了陸軍與空軍在戰場上的密切配合;看見了對於一切交通線及任何可以成為目標的城鎮所進行的猛烈轟炸;看見了活躍的第五縱隊的身手;看見了間諜和傘兵隊的任意使用。最重要的是,看見了大批裝甲部隊勢不可擋地向前衝鋒陷陣,然而,波蘭人卻不是忍受這種苦難的最後一個民族。
※※※
蘇聯的軍隊繼續向前推進,直到它們和希特勒商妥的界線為止,到了二十九日,蘇德兩國瓜分波蘭的和約正式簽字。我仍然確信蘇德之間有深仇大恨,並相信這種仇恨絕難消釋,而且我始終希望,蘇聯一定會由於局勢的逼迫而倒向我們方面。
因此,對於蘇聯這種無情殘暴的政策,我雖然感覺十分憤慨,而且在內閣中,在我周圍的人們雖然情緒激動,但我仍保持冷靜。我對蘇聯從來不抱任何幻想。我知道他們不承認任何道德準則,只顧他們自己的利益。但是,至少他們對於我們並沒有承擔任何義務。此外,在有關生死存亡的戰爭中,我們的憤怒,必須服從於擊敗當前的主要敵人這一目標。我決心對他們可憎的行為,進行最好的解釋。因此,我在九月二十五日致戰時內閣一文中,用冷靜的口氣說:
雖然俄國人由於在最近的談判中表現出最嚴重的背信棄義的行為而應該受到譴責,但伏羅希洛夫元帥曾經提出,如果俄國作為波蘭的盟國,俄國軍隊應該佔領維爾納(維爾紐斯)和倫貝格,這個要求,是一個完全正當的軍事要求。但它卻被波蘭拒絕,拒絕的理由,雖是很自然的,但現在看來,卻不夠充分。結果,俄國以波蘭的敵人的地位所佔領的界線和陣地,正是它當初作為一個極不可靠的和被猜忌的朋友可能佔領的那些地方。事實上的差別,並沒有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大。俄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