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十六章 捷克斯洛伐克

一個不至於成為歷史爭論的問題——希特勒的下一個目標——「對捷克斯洛伐克並無惡意」——勃魯姆先生的保證——一九三八年三月我訪問巴黎——達拉第先生繼勃魯姆先生任總理——英意協定——同蘇台德領袖談話——德國將領的疑懼和抗爭——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的關係——斯大林與貝奈斯——俄國國內的陰謀和清洗——達拉第六月十二日的聲明——希特勒對凱爾特的諾言——維德曼上尉赴倫敦的使命——八月二十七日我在塞頓‧布瓦向選民發表演說——八月三十一日我給哈利法克斯勳爵的信——蘇聯大使到恰特韋爾莊園來訪問我——我給外交部的報告——九月七日《泰晤士報》社論——博內先生的問題和英國的答覆——希特勒在紐倫堡的危機演說。

有幾年,關於英法兩國在慕尼黑事件中的做法究竟明智還是愚蠢,似乎要成為一個長期爭論的歷史問題,然而,根據戰後從德國方面得來的資料,尤其是從紐倫堡審判中得到的材料,卻顯出未必是這樣。爭論中的兩個主要問題是:第一,如果英法採取堅決行動,是否能使希特勒讓步,或引起推翻希特勒的軍事政變?第二,從慕尼黑事件到戰爭爆發這一段時期內,西方大國的地位與德國比起來,是否比一九三八年九月慕尼黑危機時有所改善還是更壞?

關於在慕尼黑危機中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而告結束的事件,已經有過許多的著作,而且今後還會有人加以論述。這裡只想提出幾個主要事件,並說明這些事件之間的相互關係。

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事實,因為希特勒決心要把所有的日耳曼人結合為一個大德意志帝國並向東擴張,而他又深信法英兩國的領導人因酷愛和平和未能重整軍備所以都不想打仗。

他對捷克斯洛伐克採用慣用的伎倆。蘇台德的日耳曼人確有不滿情緒,但被他盡量加以擴大和利用。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日,希特勒在國會發表演說,第一次公開攻擊捷克斯洛伐克。他說:「有一千萬以上的日耳曼人生活在同我們邊境相鄰的兩個國家裡」,德國有責任去保護這些日耳曼同胞,應該為他們爭取「一般的自由,包括人身的、政治的和思想的自由」。

德國政府公開表示關心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日耳曼人的地位,這同德國在歐洲展開政治攻勢的秘密計劃是密切相關的。納粹德國的政府公開宣佈的目的有二:把所有在國外的日耳曼少數民族並入德國版圖之內,然後向東方擴張其生存空間。至於德國政策中比較不那麼公開的目的,則是屬於軍事性質的。摧毀捷克斯洛伐克,使它不至於在打起仗時成為蘇聯的空軍基地,也不能成為英法兩國在軍事上的補充力量。德國參謀部早在一九三七年六月即已奉希特勒的命令忙於草擬入侵和摧毀捷克斯洛伐克的計劃了。

有一個草案這樣寫道:

德國武裝部隊進行突然襲擊的目的,就是要在戰爭開始和戰爭期間消滅捷克斯洛伐克對我軍在西線作戰的後方所存在的威脅,並且使俄國空軍不能利用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空軍基地。【1】

【1】《紐倫堡文件》,第二編,第四頁

西方民主國家竟然接受了德國對奧地利的征服,這就鼓勵了希特勒加緊推行對捷克斯洛伐克的計劃。事實上,在軍事上控制奧地利領土,是進攻波希米亞堡壘所不可缺少的準備工作。當侵略奧地利正在緊張進行的時候,希特勒坐在汽車裡對哈爾德將軍說:「這樣一來,捷克人可不方便了。」哈爾德立即明白了希特勒這句話的意思。這使他看到了前景。這也向他表明了希特勒的意圖,但同時也表明如所看到的,希特勒對軍事的無知。他說:「德國軍隊要從南面向捷克進攻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經過林茨的那條單軌鐵道,會完全暴露出來,因而進行突然襲擊完全是不可能的。」但希特勒的主要的政治戰略觀念是對的。德國本土的「西牆」正在加強,雖距完工為時尚遠,但已足使法國軍隊引起在松姆和帕森達勒的恐怖回憶。希特勒確信無論法國和英國都是不願意打仗的。

在德國軍隊向奧地利進軍的那一天,柏林的法國大使向巴黎報告,說戈林曾對駐柏林的捷克公使提出莊嚴保證,說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並無惡意」。三月十四日,法國總理勃魯姆先生對駐巴黎的捷克公使提出莊嚴聲明,說法國將毫無保留地履行對捷克斯洛伐克的義務。這些外交上的保證並不能掩蓋殘酷的現實。大陸上整個戰略形勢已經改變了。德國人的議論話題和大軍現在已可以直接指向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邊境了。在這些邊區裡,居民屬於日耳曼種族,他們有一個愛藉故生端的、活躍的日耳曼國家主義黨,一發生糾紛,他們就是一支第五縱隊。

三月底,我去巴黎同法國領導人進行探索性的談話。政府對我恢復同法國的接觸表示贊同。我住在我們的大使館裡,先後會晤許多法國重要人物,包括法國總理勃魯姆、弗朗丹、甘默林將軍,保羅‧雷諾、皮埃爾‧科特、赫里歐、路易‧馬蘭和其他一些人。有一次,我對勃魯姆說:「德國的野戰榴彈炮,在射程方面,當然也在打擊力方面,據說都比你們法國改裝過的七十五公分口徑的重炮好。」他答道:「關於法國的炮兵的情況,難道我要你來告訴我嗎?」我說:「當然不是,但請你問問你們的技術專科學校,最近給他們舉行過一次關於新式七十五公分炮的火力比較的展覽,但完全沒有使他們信服。」他立即改變了態度,顯得溫和而友好。雷諾對我說:「我們很了解,英國是不會實行徵兵的。那麼你們為什麼不組織一支機械化軍隊呢?如果你們有六個裝甲師,你們就會有一支強大的大陸性軍隊了。」或是意思是如此的話。當時好像有一位名叫戴高樂的上校曾寫過一本受到許多批評的書,書中說明現代裝甲車輛的攻擊力。

大使和我同弗朗丹三人共進午餐,吃了很久。我在一九三六年曾見過他,現在他的態度完全改變了。那時他負有責任,態度激動;現在他沒有擔任官職,就比較冷靜和穩定了。他深信法國除了和德國妥協之外,就沒有別的希望了。我們爭論了兩個小時之久。甘默林也來看我,他對當時法國陸軍的力量很有信心,但當我問到他們的炮兵時,他就不大愉快了,因為他對這一方面非常內行。他在法國的政治制度範圍內,總是盡力而為。但是當時法國國內政治不斷動盪不安,勃魯姆內閣不久也將倒台,這就分散了法國政府對歐洲舞台出現的危險的注意力。因此更有必要對於一旦出現全面危機時兩國所應共同承擔的和相互承擔的義務加以明確的規定,以免產生誤會。四月十日,法國政府改組,由達拉第繼任總理,博內任外交部長。這兩個人將在其後的生死存亡的關鍵歲月中擔負法國政策的責任。

為了阻止德國進一步發動侵略,英國政府根據張伯倫先生的決定,在地中海方面謀求同義大利取得和解。這樣做就會加強法國的地位,並且使英法兩國可以集中力量來應付中歐的事情。由於艾登下台,墨索里尼已得到一定的滿足,他覺得自己的討價還價的地位比以前更為有利了,所以他不拒絕英國這種登門認錯的表示。一九三八年四月十六日,英意兩國簽訂了一個協定。這個協定,實質上是英國讓義大利在阿比西尼亞和西班牙自由行動,以此來回報義大利對中歐表示難以估計的善意。外交部對這一項交易表示懷疑。張伯倫先生的傳記作者告訴我們,張伯倫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寫道:「你真該看看外交部給我的草案;這真是使北極熊也得凍死的。」【1】

【1】法伊林,前引書,第三百五十頁。

我同外交部一樣,對這種做法也有所懷疑:

邱吉爾先生致艾登先生

一九三八年四月十八日

義大利協定當然是墨索里尼的徹底勝利。他在地中海設防來對付我們,他征服阿比西尼亞,他在西班牙橫行霸道,現在卻獲得我們的真誠接受。條約中規定我們非經「事前磋商」不得在塞普勒斯設防,這一點是極其有害的。至於其餘部分,在我看來,也只不過是拼湊幾句補白罷了。

然而我又認為,要直率地反對這個協定,那還得慎重考慮。這已是既成事實了,並已被稱為走向和平的一步。這個協定無疑地可以使地中海的火星不至於燃點起歐洲大火災。

法國為了不致和英國各行其事,自必如法炮製,以求自衛。最後,還有這樣一個可能:墨索里尼可能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阻止德國干預多瑙河盆地。

在我作出決定之前,我希望先知道你的看法和意圖。我以為英意協定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企圖同德國搞一個類乎更冠冕堂皇的協定,一方面用以撫慰英國人民,同時又讓德國的軍事力量不斷增長,使德國的東歐計劃日趨完備。

上星期,張伯倫曾秘密向(保守黨協會)全國聯合會執行委員會說,他「沒有放棄同德國達成同樣協議的希望」。他們對此表示冷淡。

與此同時,我們在空軍方面的進展越來越使人失望……

艾登先生致邱吉爾先生

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關於義大利協定,我同意你信中的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