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他們的舉止端莊,值得欽佩

「今天,皮夸特族在哪裡?那瑞岡塞特族在何方?摩肯族呢?波客洛卡特族呢?還有我們民族中好多好多一度強大的部落安在?他們在白人的貪婪和壓迫下消失了,就像夏天太陽下的雪一般。

「我們也毫不掙扎,讓自己輪到毀滅嗎?把大神賜給我們的家園、我們的田野、我們死者的墳墓,和我們一切一切珍貴、神聖的東西,就此放棄嗎?我知道你們會對著我吼叫:『絕不!絕不!』」

——夏尼族酋長狄寇姆西

※※※

始作俑者是哥倫布,他管這種民族稱為「印度人」,這些歐洲人都是白人,說的是不同的語言,有些人把這個詞兒說成是「印狄恩人」、「印第安那人」、或者「印第安人」後來更叫成「紅蕃」。聖薩爾瓦多島上的泰洛族人,以這個民族接待生人的習慣,向哥倫布和他手下的人,慷慨地獻上禮物,以貴賓之禮來接待他們。

「這些人民是如此的溫順,如此的和平」,哥倫布稟奏西班牙國王與王后:「臣可向陛下宣誓,世界上沒有一個比他們更好的民族,他們愛鄰如己,談話尤其愉快、斯文,說話時面帶笑容;他們全身赤裸屬實,然而他們的舉止端莊,值得欽佩。」

當然,所有這些,如果不是當成野蠻的跡象,卻被當成是軟弱的象徵。而哥倫布是一位有正義的歐洲人,他認定應該「使他們去工作、種田、幹一切必需的活,而且『採取我們的方式』。」在其後的四個世紀裡(一四九二年到一八九〇年)百萬百萬計的歐洲人和他們的後裔,著手以他們的方式,強迫加諸於新大陸的這些人民上。

哥倫布把這些友好的東道主人泰洛族綁架了十個,把他們運回西班牙,以便可以把白人的生活方式介紹給他們。到達後沒多久便死了一個,可是死前還受洗成了基督徒。西班牙人好高興呵,他們一個印第安人進入天國了,便急急把這種好消息傳遍了西印度群島。

泰洛族人和其他奧拉瓦克族人,並不反對改信歐洲人的宗教,可是這些于思滿面的陌生人,一群群一隊隊開始在他們島上到處搜尋黃金、寶石,他們卻激烈反對。西班牙人搶劫村落,放火焚莊;他們綁走了成百上千的男人、女人和小孩,用船運到歐洲出賣為奴。奧拉瓦克族的抵抗,帶來了軍刀和槍炮,自從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二日,哥倫布腳踏上聖薩爾多島以後,不到十年中,這一族上十萬人,就全遭毀滅。

在新大陸上各族間的通信很遲緩,歐洲人野蠻暴行的消息,根本趕不上新征服、移居的迅速擴散。然而,遠在一六〇七年說英語的白人抵達維吉尼亞以前,包哈坦族就已經聽到有關西班牙人教化蠻夷手段的謠言。英國人所使用的辦法巧妙一些,為了要確保長期的和平,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在詹姆斯鎮建立起居民地區,便在瓦漢森納可的頭上戴上一頂金冠,封他為包哈坦王,使他相信該使自己的人民工作,以食物供應白人。瓦漢森納可置身忠於手下造反的臣民呢?還是忠於英國人?兩大之間躊躇莫決。可是約翰洛爾福娶了他的女兒波卡漢塔絲以後,顯然他就決定了,自己的英國人成份多於印第安人。瓦漢森納可駕崩以後,包哈坦族人奮起報復,要把英國人趕出他們來的海裡去,可是印第安人低估了英國武器的力量。在短短一陣時期以後,八千人的包哈坦族就減少到不及一千人了。

在麻沙卻塞,事情的經過開頭多少有點兒不同,可是結尾卻和維吉尼亞般毫無二致。一六二〇年英國人在普利茅斯登岸,如果不是新大陸友善的土人加以幫助,他們大多數人早就餓死了。一個佩麻歸德(在目前的緬因州佩麻歸德岬)人,名叫桑姆塞特,還有三個旺普洛厄格族人,名叫馬沙所特、施廣托、何波瑪,成了清教徒自行委派的教士,這幾個人全都能說點兒英語,是從以前幾年登陸的探險人那裡學到的。施廣托而且還被一個英國水手綁架,把他賣往西班牙為奴,可是卻在另外一位英國人的協助下逃脫,終於設法逃回家鄉。他和其他印第安人,認為在普利茅斯的殖民是無依無靠的小孩,把部落倉庫中的玉米拿來同他們共享,告訴他們在什麼地方捕魚,如何捕法,使他們度過了第一個冬天。春天到來,他們給了白人一些玉米種子,教他們如何種、如何收。

這些英國人和鄰居的印第安人,和平相處了好幾年,可是一船船更多的白人繼續登岸,在白人目前稱為新英格蘭一帶的海岸土地上。響起了斧頭的鏗然聲和樹木砍倒的轟隆聲。居民地區開始彼此擠迫起來。一六二五年,有些移民要求桑姆塞特,在佩麻歸德土地上,再多給他們四千八百公頃。桑姆塞特曉得土地來自大神,和天空般無窮無盡,並不屬於任何人。然而,為了順從這些生人的古怪辦法,他作了一次土地過戶的儀式,為他們在契約上畫了押,這是印第安人的土地讓給英國殖民們的頭一張地契。

這時,成千上萬來到的大部份移民,懶得經過這種形式。一六六二年,旺普洛厄格族的大酋長馬沙所特去世,他的族民就給趕進了荒野;他兒子米塔康姆預見了所有印第安人的劫數,除非他們團結起來和侵入的人抵抗。雖然,這些新英格蘭人討好米塔康姆,加冠封他為波客洛卡特族的菲利普王,他卻以大部份時間,都致力於那瑞岡塞特族和這帶地區中的其他部落結盟。

一六七五年,在殖民們一連串傲慢的行動後,菲利普王率領他的印第安人聯軍,展開一場立意挽救各族免於絕滅的載爭。印第安人攻擊五十二處居民區,完全搗毀了十二處,可是經過幾月個的戰鬥,殖民們的火力實際上已經把旺普洛厄格族和那瑞岡塞特消滅殆盡,菲利普王戰死,他的首級在普利茅斯示眾達二十年。他的妻子和幼子隨著其他被俘的印第安人婦孺,賣往西印度群島為奴。

等到荷蘭人到了曼哈坦島,米紐特用六十塊大洋的魚鉤和玻璃珠,把這個島買了下來,可是卻鼓勵印第安人留在原地,用這些不值錢的小玩藝兒繼續交換有價值的皮毛。一六四一年,基夫特向慕希康族徵收貢品,派兵在斯塔屯島去膺懲這些瑞里坦河的族人,為了其他白人移民的侮辱而不是他們幹的事,瑞里坦河人拒捕,士兵打死了四個。印第安人報復,殺了四個荷蘭人,基夫特便下令把兩個村莊中還在睡覺中的村人,悉數屠殺掉。荷蘭士兵揮舞著槍刺,刺穿男男女女和小孩,把屍體劈成片片,一把火把村莊燒為平地。

隨著歐洲的殖民向內陸推進,穿過亞利加尼山的各隘口,沿著向西流動的河流,直到「大河」(密西西比河)和「大泥河」(密蘇里河)這種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前後達兩百多年。

「伊洛可易的五族」,是東部所有各族中最強大的、也是最開化的印第安族,力求和平而徒勞無功。為了挽救他們政治上的獨立,經過多年的流血後,終於失敗倒了下去。有些人逃到了加拿大,有些向西逃,有些在保留區的限制中了此一生。

在一七六幾年代中,渥太瓦族酋長龐狄克,把在大湖區的各族團結起來,希望能把英國人趕回亞利加尼山那面去,可是卻沒有成功,他最大的錯誤,便是和說法語的白人聯盟,等到圍攻底特律的緊要關頭,他們撤回了對「紅蕃」的協助。

一代以後,夏尼族的狄寇姆西,組成了中西部和南部各族的大聯盟,以保護自己的土地以免白人侵入,這一場夢隨著一八一二年戰爭中,狄寇姆西的戰亡而告了結束。

從一七七五年到一八四〇年,邁阿密族打了一場血仗又一場血仗,簽訂了一項條約又一項條約,把他們富饒的俄亥俄河谷的土地割讓,直到沒有一塊土地可供割讓為止。

一八一二年戰爭後,白人移民開始川流不息地湧進伊利諾地區,薩克族和狐族逃過了密西西比河,有一位小酋長「黑鷹」不肯退卻,他同文婁貝哥族、巴都瓦特米族、基寇普族建立同盟,向新移民區宣戰。有一股文婁貝哥族人,受了白人大兵酋長二十匹馬和一百塊大洋的賄賂,出賣了「黑鷹」,他在一八三二年被生擒,給押往東部監禁和在好奇人士前展出。他在一九三八年去世後,當時甫行成立的「愛荷華地方」的地方長官,得到了黑鷹的骷髏,便把它放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觸目可及的地方。

一九二九年,被印第安人稱為「利刀」的傑克遜,就任美國總統。「利刀」在他戍守邊疆中,率軍殺死了數以千計的查羅其族、溪族、基寇索族、查克托族、色姆諾族人,可是這些南部的印第安人,依然為數眾多,而且頑強地盤據在各族的土地上,而這些土地正是白人條約所永久指定給他們的。「利刀」頭一次向國會的國情咨文,便建議把所有印第安人向西遷移到密西西比河以外:「本人謹建議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劃定一片廣大地區為宜……向印第安人各族保證,只要他們住下去的話。」

雖然像這種法律的條款,只不過是破壞了對東部印第安人所承諾的一張長長名單中,又加添了一項。「利刀」卻深信,印第安人和白人不可能和和平平住在一起,他的計畫是再也不會破壞的最後承諾,這卻是可能的。一八三〇年五月二十八日這一天,「利刀」的建議成了法律。

兩年以後,他任命了一位理蕃局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