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魏武揮鞭】 第八回 鬼使神差

一手舉旗子,一手拔刀子,這當然並不容易,也不可能十分順利。在這個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曹操好幾次差一點就全軍覆沒,死於非命。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他能夠化險為夷、轉敗為勝;又是誰,鬼使神差般地來到他身邊,給了他關鍵性的幫助呢?

前面我們講到,漢獻帝建安九年(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做了兩件大事,一是迎奉天子遷都許縣,二是實施了屯田制度。前者使他在政治上佔據了優勢(奉天子以令不臣),後者使他在經濟上獲得了豐收(得穀百萬斛)。天子所在且豐衣足食的許都成為人心所向,許多人便都來依附曹操。包括當時還不顯山露水的劉備,也帶著關羽和張飛前來投奔。於是,擁有了雄厚政治資本而且人才濟濟、糧餉充足的曹操,便開始了他的征伐。

事情一開始出奇的順利。漢獻帝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春正月曹操南征,盤踞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的張繡向曹操投降。這個時候,距離曹操實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才不過一兩個月。剛剛拔出刀子,就兵不血刃地獲得了勝利,曹操不免有些飄飄然,行為也不檢點,舉措也不推敲,據《三國志.張繡傳》正文及裴松之註引《傅子》,這時他做了兩件不該做的事。一是強納張繡的嬸嬸(即張濟的妻子)為妾,這讓張繡感到屈辱(繡恨之);二是拉攏張繡的貼身部將胡車兒,這使張繡感到威脅(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曹操聽說張繡不滿,恐怕變生不測,便也起了殺心(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但不知怎麼走漏了風聲(計漏)。於是,張繡便突然反叛,在曹操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把他打得落花流水。曹操的長子曹昂(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猛將典韋(曹操最貼心的親兵隊長),還有一個姪子曹安民,均在戰鬥中身亡,曹操自己也中了箭傷,差一點就死於非命。

具體策劃了這次反叛行動的是張繡的謀士賈詡。賈詡,字文和,武威人,據說是張良、陳平一類的人物,實際上也堪稱三國時代一等一的奇才、怪才和鬼才。他的字是「文和」,而他的「歷史使命」卻好像是「亂武」(這是作家周澤雄先生的發現)。《三國志.賈詡傳》對他早年的「亂武」勾當,有詳盡的記載。比如李傕和郭汜劫持皇帝禍亂國家,就是他造的孽。董卓被王允和呂布刺殺後,李傕和郭汜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準備解散隊伍,抄小路逃回老家,賈詡卻把他們攔住,說你們「棄軍單行」,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把你們捉拿歸案。不如重新集結隊伍,殺回長安,為董卓報仇。事情成了,你們可以「奉國家以征天下」;事情不成,你們再走不遲呀!李傕和郭汜一聽有道理,就殺了回去,結果是國家、皇帝和人民再次遭災。不過賈詡倒是有自知之明。李傕和郭汜要給他封侯,賈詡說:「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拒不接受。李傕和郭汜又要拜他為尚書僕射,賈詡又說:「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於榮利,奈國朝何!」結果李傕和郭汜又敬重他又害怕他。賈詡自己呢,大約也覺得罪孽深重,便利用自己的影響,盡可能地遏制李傕和郭汜,制止了他們不少罪行,保護了不少大臣,也算是將功補過吧!

天子離開長安以後,賈詡就辭去官職,輾轉來到張繡軍中,張繡對他執後輩禮。張繡準備反叛曹操,賈詡就幫他設計。據《三國志.張繡傳》裴松之註引《吳書》,當時張繡採納賈詡的計策,對曹操說部隊要移動一下,又說軍車少,載重多,請求允許讓軍士們把鎧甲都穿在身上,武器都拿著手中。曹操沒有懷疑,照準。結果張繡的部隊路過曹營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打得曹操措手不及,落荒而逃。

面對這次慘敗,曹操並未委過於人,更沒有追究主張張繡投降的人,而是自己承擔了責任。據《三國志.武帝紀》,曹操對諸將說,我已經知道了自己錯在哪裡了,我下回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諸卿觀之,自今已後不復敗矣)。當然,曹操的檢討,並不到位。他說他這次失敗的原因,是忘了讓張繡交出老婆孩子做人質(失不便取其質)。這仍然是給自己打圓場。但是,能夠不賴別人怪自己,就有進步的可能。漢獻帝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冬十一月,曹操再次南征張繡,果然大獲全勝。張繡成了喪家之犬,南奔逃到穰城(今河南省鄧縣)去了。

不過,一個人要成熟,也沒有那麼快。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三月,曹操第三次南征張繡,就出師不利,又差點栽了大跟頭。這次南征,許多人是反對的。據《三國志.荀攸傳》,時任軍師祭酒(參謀)的荀攸就對他說,現在張繡和劉表雖然在賈詡的撮合下結成了聯盟,但這兩個人是同床異夢的。張繡要靠劉表供應糧草,劉表又不能供,他們遲早要分道揚鑣。不如等一等,他們就不戰自敗(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如果逼急了,劉表一定會來救援。可惜曹操不聽,結果困於穰城,劉表也果然出兵,曹操只好撤退。

曹操一撤退,張繡就高興了,立馬派兵去追。賈詡說,追不得,追則必敗。張繡哪裡肯聽?結果大敗而歸。賈詡說,現在可以追了。趕快去,必勝無疑。張繡聽得目瞪口呆,說剛才不聽先生的話,才落得這麼個敗局。現在敗都敗了,還追什麼追?賈詡說,情況變了,你追就是。快去!張繡將信將疑,收拾殘兵敗將,又追了出去,果然大勝。這下子張繡百思不得其解了。張繡說,剛才以精兵追退敵,先生說必敗;現在以敗兵追勝軍,先生又說必勝。每次都像先生預料的那樣,張繡實在想不通。賈詡說,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將軍雖然善於用兵,實話實說,還是不如曹操。曹操既然決定撤退,必定親自斷後。將軍的兵雖然精,但將軍的將不如曹操,曹操的兵也很精銳,所以將軍必敗。然而,曹操攻打將軍,既無失策,又未盡力,不戰而退,必定是大後方出了問題。他既然打退了將軍的追兵,必定輕車速進,放心趕路,留下斷後的將領軍隊就不是將軍的對手了,所以必勝。這番話,說得張繡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不能不心悅誠服,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讀《三國志.賈詡傳》這段文字,也不能不拍案叫絕。

賈詡果然料事如神。曹操匆忙撤退,確實是後院起火。據《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註引《獻帝春秋》,原來曹操接到情報,說袁紹的謀士田豐建議袁紹趁曹操南征之機,突襲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這當然是天大的事,曹操不能不放棄張繡。不過,正如賈詡之所估計,曹操是撤退,不是潰退,而且是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有序撤退,因此在撤退的過程中還是殺了個回馬槍。當時的情況十分危險。後面有張繡追殺,前面有劉表攔截,可謂腹背受敵。然而曹操卻胸有成竹。《三國志.武帝紀》說,當時曹操寫信給留守許都的荀彧說,別看賊寇追我,害得我只能日行數里,但用不了多久,等我走到安眾(今河南省鎮平縣東南),就一定能克敵制勝。

曹操寫這封信的目的,當然是要給留守許都的荀彧吃一顆定心丸,讓他們不要擔心自己的安危,全力以赴準備迎擊袁紹。不過曹操也確實是穩操勝券。曹操班師回朝以後,荀彧問他為什麼會有必勝的信心。曹操說,賊寇追我退兵,這就是把我們逼到死路上了,我軍必定拚死一戰。置於死地而後生,置於亡地而後存,因此我料定必勝。

袁紹卻沒能抓住這個機會。他的兵馬收到黑山農民軍和公孫瓚的牽制,動彈不得,曹操一場虛驚。和張繡的戰爭,應該說也是打了個平手,雙方各有勝負。可以說,曹操這次南征,不能算是賠本生意,好歹也是持平,何況在撤退的過程中還充分表現了自己的軍事天才。但曹操並沒有自鳴得意。他對荀攸檢討說,不聽先生之言,以至於此。

實際上,揚人責己,也是曹操的一貫作風。公元二○七年(漢獻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烏桓大獲全勝。回師的路上,走到冀州時,天寒地凍,荒蕪人煙,連續行軍二百里不見滴水,軍糧也所剩無幾,「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回到鄴城後,曹操下令徹查當初勸諫他不要征討烏桓的人。大家不知為什麼,人人自危,曹操卻一一予以封賞。曹操說,我這場勝利,完全是僥倖。諸君的勸阻,才是萬全之策。因此我要感謝諸位,懇請諸位以後還是有什麼說什麼,該怎麼講還是怎麼講,不要有什麼顧慮(後勿難言之)。這事是記載在對曹操不太友好的那本《曹瞞傳》當中的,應該說靠得住。

其實早在這一年的二月,曹操就曾發佈《封功臣令》,說我起義兵,誅暴亂,於今已十九年了,戰必勝,攻必克,征必服,難道是我的功勞?全仗各位賢士大夫之力啊!

打了敗仗檢討自己,打了勝仗感謝別人,而且感謝那些勸他不要打這一仗的人,這種胸襟和情懷,和袁紹、袁術之流真不可同日而語。曹操真不愧為大氣磅礴和襟懷坦蕩的大英雄。事實上,正是這種非凡的氣度和超人的膽識,以及揚人責己的一貫作風,使他戰勝了一個又一個敵手和對手,凝聚了一個又一個勇將和謀臣,也是他一次次轉敗為勝、化險為夷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