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劉邦成功之謎

劉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寶到崛起於亂世,誅暴秦,抗強敵,定天下,創立了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統一王朝。劉邦的成功,除了他敢於鬥爭、善於學習、能夠在戰鬥中成長外,還因為他具有高超的領導藝術,能夠把一大批傑出人才團結在自己周圍。劉邦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長處:會帶兵的韓信,他敢放手給兵;善於謀略的張良,在他手下能夠運籌帷幄;會管帳的蕭何,他能放手給錢——但劉邦真的是放開手腳用人,甚麼都不管了嗎?

※※※

劉邦當上皇帝之後曾經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將相們一起座談,劉邦問,請大家說一說,我和項羽爭奪天下,為甚麼最後得到天下的人是我?項羽為甚麼丟了天下呢?你們大家都要說真話說實話,不要隱瞞朕。這時候就有兩位大臣,高起和王陵,出列說實話了:我們認為陛下為人很傲慢,不會尊重人;項羽這個人仁而愛人,很仁厚也很體貼人——這是實話,是當著劉邦說的——但是,為甚麼像陛下這樣又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得了天下,那個仁而愛人的項羽卻丟了天下呢?我們認為原因是陛下您每打下一個地方,就把這個地方分給那些功臣,得到了甚麼好處呢,也分給我們大家,所以我們都樂意擁護您,您就得了天下。劉邦說,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說你們看到一方面卻沒看到另外一方面,他說,「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張良,在指揮部制定戰略方針,然後指揮遠方戰場以取得勝利這個方面我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賞,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就是說治理一個國家,保證後勤供應,這個我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還有帶領軍隊去作戰,每戰必勝,這方面我也不如韓信。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人是我們當今天下的人傑,可是這三個人都能為我所用,所以我能夠奪取天下。而項羽呢?那邊只有一個范增出類拔萃,他還不能充分任用,所以他丟掉了天下。劉邦認為,能夠用好人是他奪取勝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這說明甚麼呢?說明在劉邦看來,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劉邦的成功之道,就是他的領導藝術。我總結了劉邦用人有八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是我們講到領導藝術的時候經常要說的一個詞,但我們要分析一下甚麼叫知人善任。我認為知人善任首先在於知人,其次才是善任。知人首先在於知己,其次在於知彼。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聰明。這個確實很難,而劉邦卻恰恰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個領導最重要的才能是甚麼呢——是調動部下的積極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屬都有甚麼才能,這些才能是哪些方面的,這些下屬有甚麼性格、甚麼特徵、甚麼長處、甚麼短處,把他們放在甚麼位置上最合適。做領導不是說要自己親自去做甚麼事,事必躬親的領導絕非好領導;作為一個領導,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讓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作用,你的事業就成功了。這個根本道理劉邦懂,所以劉邦就成為他這個集團的核心人物。

孔子講施政有這樣一句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甚麼叫北辰呢,就是北極星,眾星拱之。你看北極星是永遠不動的,北極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圍繞著北極星旋轉。北斗七星是動的,北極星是不動的;領導核心就是不動的,要讓別人動起來。劉邦就是他們這個軍事集團的北極星,蕭何、張良、韓信、陳平、樊噲、周勃、曹參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

劉邦用人的第二個特點是不拘一格。一個有著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會有知人之明,一個連自己都不瞭解的人往往也很難瞭解別人。由於劉邦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很瞭解別人。此外,他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劉邦的隊伍裡面甚麼人都有。我們來看看這是一支甚麼樣的隊伍:在這支隊伍裏,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但是劉邦把他們組合起來,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說他率領的是一個雜牌軍,他劉邦是一個草頭王。劉邦要求的是所有人才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這叫甚麼呢?這就叫不拘一格。

劉邦用人的第三個特點是招降納叛。在劉邦的隊伍裏有很多人原來曾經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裡面待不下去了就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表示歡迎,你願意來,歡迎你來。比方說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揮作用,就來投奔劉邦。又比方說陳平——他走的路更多——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因為不能發揮作用就投奔項羽,又不能發揮作用就再投奔劉邦,當陳平從項羽的軍中逃出來前往漢營時,劉邦是「大悅之」,非常高興。他問陳平,陳先生在項羽那裏擔任的甚麼職務啊?陳平說,擔任都尉。劉邦說,好,你在我這兒還當都尉。馬上任命陳平做都尉。任命公佈以後,漢營輿論嘩然。劉邦軍隊裡面很多老資格的將領不服,開始嘀嘀咕咕,我們大王也真有意思啊,項羽那邊一個逃兵逃到我們這兒來,說了三句話,大王就馬上給他這麼大一個官,和他同坐在一個車子上面。總之是議論紛紛。但是劉邦不予理睬,你們議論你們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陳平。

劉邦用人的第四個特點是不計前嫌。漢六年的時候,劉邦已經得了天下,封了一批功臣,但是還有很多功臣沒有封賞——因為每個功臣他的功勞怎麼樣計算,封一個甚麼樣的爵位比較合適,這個事還很費商量,就這麼著把封功臣的事拖了下來。有一天,劉邦在宮殿裡面遠遠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嘀嘀咕咕,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他就問旁邊的張良,子房,那些人在說甚麼呢?張良說,陛下您不知道啊?他們正在商量謀反啊!劉邦說,子房你不要亂講,天下剛剛安頓下來,謀甚麼反啊?張良說,原來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後,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數都是你的親信,比如像蕭何這些人,還有一些以前得罪過你的人,受了處分。現在這些功臣們都在想一個問題,說這個天下還有多少可以封賞的,是不是可以拿出來封賞的東西已經不多了,像我們這種和陛下關係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過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賞了?或者甚至於會被陛下找一個碴子給「卡嚓」了呢?他們想來想去想不明白,所以在那兒商量謀反。劉邦馬上醒悟過來了,知道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問:「為之奈何?」——子房你說該怎麼辦呢?張良說,請陛下想一想,在這些功臣當中有沒有這樣的人——他的功勞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關係又非常地惡劣,有沒有這樣的人啊?劉邦說,有,有一個叫雍齒的,這個人非常可惡,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就想殺他了;可是他功勞太大,朕又於心不忍。張良說,好了,請您「急封雍齒,以示群臣」——請你趕快封賞雍齒。劉邦接受了這個建議,立即封雍齒為什方侯。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你看雍齒都封了——大家都知道這個雍齒是皇上最討厭的人——連他都能封侯,我們這些人都該放心了。這叫甚麼?這就叫不計前嫌。

劉邦用人的第五個特點是坦誠相待。我們知道人才最需要的是甚麼?一個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甚麼?尊重。當然,如果可能的話,多發點薪水也不錯。但最重要的是尊重人才,信任他,你要尊重這些人才,唯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麼個優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甚麼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他也不說假話。張良在鴻門宴之前得到消息,說項羽第二天要派兵來剿滅劉邦,張良曾問過劉邦,請大王想一想,你打得過項羽嗎?劉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過他。後來韓信到劉邦軍中來,也問了這樣的問題:大王您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魅力、實力,能比得過項羽嗎?劉邦雖然沉默了很久,最後還是坦誠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然而,就是這些人能夠幫助劉邦提出自己的計策來,而前提就是,每件事情都是如實相告、絕不隱瞞。這樣信任對方、尊重對方,就會得到對方同樣的回報、信任和尊重,這些人就會盡心盡力地幫他出謀劃策。坦誠相待,這確實是我們一些做領導的值得借鑑的經驗。

劉邦用人的第六個特點叫做用人不疑。我們有一句老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用一個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懷疑他。做領導最忌諱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見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這個明天猜忌那個。劉邦他就有這個魄力,一旦決定用某某人他絕不懷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陳平從項羽那邊過來投靠劉邦後,就得到劉邦的信任,這讓很多劉邦手下的老人不滿意——我們跟著劉邦那麼長時間,建功立業,出生入死,也不過就混到現在這個位置,怎麼陳平這小子一來就給他那麼高的職務?所以就有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