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 劉邦勝利之謎

公元前二○九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各地英雄豪傑群起響應。出身平民的劉邦順應歷史潮流,加入到推翻暴秦的行列中。劉邦的實力雖然不強,但由於他敢於鬥爭,善於學習,很快就在群雄之中崛起,他率領的部隊也成為反秦聯軍中的一支勁旅。公元前二○七年,劉邦進軍關中,秦王子嬰投降,秦王朝滅亡。然而,建立了這一曠世功勛的劉邦,卻差一點兒因此招致殺身之禍。那麼,劉邦是怎樣脫險的?他又是怎樣化險為夷、走向勝利的?

※※※

秦二世三年十月,劉邦破咸陽,駐軍霸上。霸上在哪裏呢?在現在西安市長安區的白鹿原。陝西有個作家叫陳忠實,寫過一本書《白鹿原》,故事發生地就是劉邦當年駐軍的霸上。當劉拜的軍隊來到的時候,秦王子嬰穿著白色孝服,脖子上掛了一塊絲巾表示要自殺,跪在路旁向劉邦投降,這樣劉邦取得了滅秦鬥爭中的重大勝利。

勝利對劉邦來說是一個考驗,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在上一集已經交代過了,劉邦這個人的特點是「好酒及色」,是喜歡酒肉和女人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秦皇宮裡面有多少酒?有多少肉?有多少女人?一個從邊遠地方來的這麼個鄉巴佬進了秦始皇、秦二世的皇宮看見那麼多的酒、那麼多的肉、那麼多的美女,他會怎麼樣?劉邦的反應也是正常人的反應:今晚就住這兒了。

但是,劉邦手下的將領樊噲勸他不要住,說這個地方不是咱們住的,咱住不得,我們還是住軍營吧。劉邦說,那不行,早年我就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好容易我有了今天,我今晚不住這兒?不行,我要住這兒!樊噲勸他,劉邦不聽。這時候張良又來勸他,張良說,沛公,您不要住在這裡,過去這是誰住的地方?這是暴秦的君主住的地方,難道您想成為第二個暴秦嗎?樊噲的話雖然說得不中聽,但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們還是退出秦宮,還軍霸上吧,我們還是住到白鹿原去吧。這一次張良的勸說劉邦聽了。

劉邦這個人是很會做人的,他這個思想轉了彎以後,就表現得非常大度。劉邦不但不住在秦皇宮了,他還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不殺子嬰。秦王子嬰投降了以後就成了劉邦的俘虜,手下的將領都說要把他殺了,這不就是秦始皇的孽種嗎?還不殺他嗎?劉邦說,不要殺他,人家已經投降了嘛。人家已經投降了,我們為甚麼還要殺人家呢?這是不吉祥的,所以不要殺他。

第二件事情就是約法三章。劉邦把秦國的父老召集起來,說,天下苦秦久矣,就是大家受秦王朝殘暴統治已經很苦很苦了,我知道秦朝的統治是靠苛法,很苛的法,苛到甚麼程度呢?「誹謗者誅,偶語者棄市。」甚麼意思呢?意思是如果誰誹謗朝廷誹謗皇帝,就要滅族;哪怕你沒有誹謗,你兩個人在街上交頭接耳,也是要殺頭的。劉邦接著說,我知道秦地的人民已經忍無可忍了,今天我劉邦來了,我跟你們約法三章,哪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甚麼意思呢?就是你如果殺了人,那你要償命;如果你是傷了人家,或者是你偷了人家的東西,根據你罪行的情況輕重予以量刑。就這三條——殺人、傷人、盜,只有這三條我們治罪,其他的我們不管,這個就叫做「約法三章」,「約法三章」這個成語也是從這兒出來的。

第三件事情是劉邦不受犒賞。「約法三章」後,原來秦王朝統治下的老百姓非常高興,上天派來了劉邦這麼一個寬厚仁慈的人,於是就牽著牛、羊、豬、酒,就要勞軍。劉邦說,謝謝,謝謝,謝謝各位父老鄉親,我們有軍糧;大家生活也不容易,苦日子過了很長時間了,我劉邦率軍怎麼好意思來騷擾大家呢?大家千萬不要害怕,我不是來征服你們的,我是來解放你們的。這一下子,可以想像得出,秦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是如何地歡欣雀躍,大家都希望劉邦能夠留下來做秦王,就怕劉邦不肯留下來做秦王,或者不能留下來做秦王,劉邦是大得人心。從這個例子裡面,我們可以看出劉邦能夠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一個原因,是甚麼呢?簡單地說就是劉邦頭腦清醒,肯虛心納諫。

但是,與此同時,劉邦也犯了一個錯誤。劉邦也不是個從不犯錯誤的人,他也是會犯錯誤的。劉邦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當時有一個不知名的謀士向劉邦提出一個建議:您現在應該派兵把守函谷關,因為函谷關是從中原地區進軍秦地的必經之路。您如果把函谷關把守起來,秦這塊地方就是你的了。劉邦一想這個建議有道理,馬上派了一支軍隊把守函谷關。

而我們知道項羽這個時候在北邊打仗,等把北邊戰局平定下來,項羽就帶著自己的軍隊浩浩蕩蕩地也往關中地區開過來了。開到函谷關的時候,發現劉邦的軍隊把函谷關守起來了,不讓進。項羽哪能受這個?馬上下命令給英布:給我把函谷關攻下來。劉邦的軍隊是打不過項羽的,項羽一打,就把函谷關給打開了,一直把軍隊開到了鴻門。

這個情況對劉邦來說就很不利了。正當這個時候,劉邦的隊伍內部出了一個叛徒,有一個官職叫做左司馬,名字叫做曹無傷的人出賣劉邦。左司馬是個甚麼官呢?司馬就是軍中的法官。實際上我們讀《史記》知道,《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的這個姓就是來自官職,司馬家族本來是做軍中法官的,不是做史官的。這個曹無傷就跑去報告項羽,說這個劉邦很壞的,野心很大的,他到秦王宮裏去把金銀財寶都運走了,他還要在關中稱王。項羽一聽,勃然大怒,馬上下命令說,明天早上讓我們所有的將士飽餐一頓,給我把劉邦滅了。

當時的情況是甚麼樣的呢?項羽兵力四十萬,號稱一百萬;劉邦兵力十萬,號稱二十萬。劉邦如果和項羽打仗的話,那叫「以卵擊石」,劉邦根本就不是對手,可以說此刻的劉邦是危在旦夕。幸虧這個時候項羽的隊伍裡面也出來一個向敵方通風報信的,此人是誰呢?項羽的叔叔項伯。項伯和張良是好朋友,他知道張良現在在劉邦的軍隊裏,明天項羽的大軍出動,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城門失火也得殃及池魚。一旦大軍開將過去,張良很可能也就死於混戰。所以,項伯連夜從鴻門到霸上去給張良通風報信——當時鴻門離霸上是四十里路。項伯把這個情況告訴張良以後,張良說,讓我想一想。項伯說,你不要想了,你走吧,你何必和劉邦同歸於盡呢?趕快跟我走!張良說,不行,我本來是韓王的人,是韓王讓我到這裡來幫助沛公的,現在我要是這麼不辭而別,這是不仗義的,我得跟沛公說一聲。於是張良馬上去見劉邦,向他報告有這樣的情況。劉邦問:「為之奈何?」這可怎麼辦?張良說,請您想一想,您打得過項羽嗎?司馬遷在《史記》裏寫道:「沛公默然。」劉邦沉默了好半天才說:「固不如也。」實在是打不過。「且為之奈何?」那怎麼辦呢?張良說,現在只有一個辦法,請項伯說情。劉邦說,好。

於是,張良就把項伯請進來了。劉邦見面就說,項伯老哥,你看這個事是這樣的,這個項將軍恐怕是誤會我了,我怎麼敢背叛項將軍呢?我派兵在函谷關把守,那是防強盜的,我怎麼會是防著項將軍的呢?你幫我說說,幫我說說。項伯答應了,好吧,我就幫你說說吧。於是項伯又連夜回到項羽軍中,如此這番地說了一遍,然後說,賢姪啊,這個劉邦,你最好不要殺他。人家是功臣,眼下秦剛剛被我們滅掉,你就殺功臣,這講不過去嘛。項羽聽這話也就答應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劉邦就帶著張良、樊噲這些人從霸上到了鴻門去拜見項羽。劉邦是這麼說的:將軍啊,當年臣和將軍一起在懷王手下當差,接受懷王的命令出擊,將軍戰河北,臣戰城南,臣也沒有想到,怎麼一不小心我就先來了,實在不好意思。不過也好,我不就是很榮幸地又見到將軍了嗎?劉邦這是裝孫子。

這個項羽是個缺心眼的,大家知道嗎?一看劉邦裝孫子,他就得意了,哎呀,你看看,這個事情本來也是個誤會,這都是你手下的那個左司馬,那個叫曹無傷的人搗鬼,他這麼說,要不我怎麼會這樣呢?缺心眼吧,項羽一不小心把自己的線人給賣了,所以劉邦從鴻門脫身以後,回到軍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曹無傷殺了——「立誅殺曹無傷」,那還不殺他?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鴻門宴了,劉邦最後從鴻門脫身回去了。從這個例子我們就看出來劉邦能夠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二個原因,簡單地說就是鎮定機智、轉危為安。

那麼劉邦和項羽和解以後,天下的形勢大致上也就定下來了,秦是已經滅掉了,所以史書上從這一年開始重新紀元,稱之為漢元年。這裡要解釋一下,秦的曆法是以十月為首,就是它不是以元月分為一年的第一個月,它是以十月分為第一年的第一個月,那麼漢元年還依舊使用秦代的曆法,也是以十月為歲首的,所以漢元年十月是這一年的第一個月。

天下定下來以後,項羽就開始分封諸侯,這個時候各路諸侯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一塊地盤。項羽封王,一下子封了十八個王。在這個封王的過程中,項羽表現得很不公平,和他關係好的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