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 劉邦崛起之謎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統一的王朝,而由於秦王朝的歷史過於短暫,它實際上就是「第一帝國」。它給我們民族的文化和心理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而它的創立者和締造者卻不過是個平民。漢高祖劉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寶劍崛起於亂世,南征北戰,東伐西討,席捲天下。其間艱苦卓絕難以盡說,其中成敗得失耐人尋味。尤其是劉邦生性喜歡酒和女人,從小被父親稱做「無賴」,這樣的人卻能夠成為叱吒風雲的開國皇帝,實在太有傳奇性了。

※※※

說到漢代風雲人物不能不說劉邦,因為劉邦是漢代風雲人物的一號人物。劉邦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也叫漢高帝,或者也叫高皇帝。

那麼這些稱呼是怎麼回事呢?這就牽涉到皇帝的名號制度,我稍微做一下解釋。

皇帝的名號主要有四種:諡號、廟號、年號和陵號。陵號就是皇帝死了以後埋葬的那個陵寢,比如說長陵、茂陵。但是用陵號來稱呼皇帝非常少,比較常見的是前三種,比方說年號,明代的萬曆皇帝、嘉靖皇帝,清代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都是用年號來稱呼的。而歷史上最早使用的是諡號,就是一個人死了以後,給他一個最後的總的評價。劉邦得到的諡號就是「高」,所以稱之為高皇帝,也稱為漢高帝。而在漢代的時候,如果一個皇帝貢獻特別大,除了諡號以外,還要給他一個廟號。廟號是甚麼呢?廟號就是他死了以後,他的神主、牌位供奉在太廟裡面的那個牌號,劉邦得到的廟號也是「高」,叫做高祖。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廟號,漢代皇帝使用的主要是諡號,其次為廟號。西漢十一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的卻只有五人,即高皇帝劉邦,廟號高祖;文皇帝劉恆,廟號太宗;武皇帝劉徹,廟號世宗;宣皇帝劉詢,廟號中宗;元皇帝劉奭,廟號高宗。可見,廟號要高於諡號,廟號當中,祖又高於宗,劉邦是祖,而且是高祖,是最高的一個等級,所以劉邦是在漢代得到後世最高評價的一個皇帝。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英豪紛紛起兵抗秦。劉邦四十八歲起兵,五十六歲便成為了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雖然後世對劉邦的出身做了諸多的神化,比如說劉邦是真龍出世、腿上有七十二個神奇黑痣等等,但這些後人的添油加醋並不能掩蓋他的平民出身。

根據《史記》記載,劉邦在當皇帝之前沒有名字,也沒有讀過書,只喜歡酒和女人,經常被父親稱做「無賴」。而劉邦這樣一個地方小混混,怎麼能在短短的八年時間裡成為一位叱吒風雲的開國皇帝呢?

那麼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劉邦想過當皇帝嗎?結論是沒有,劉邦此前從來就沒有想到過自己會當皇帝,他也不會當皇帝。漢五年二月,劉邦即皇帝位。他即位的地方在定陶,定陶就是現在的山東省定陶縣,這是個風水寶地,傳說堯帝當年居住在這個地方。劉邦在定陶即皇帝位,後來定都定在長安,他的丞相蕭何就在長安為他營建宮殿,即未央宮。劉邦在外面打仗,從戰場上回來,到長安一看,發現蕭何營造的未央宮宏偉闊大、華麗無比,非常生氣。他對蕭何說,天下大亂,至今沒有安定,民不聊生,烽火連天,你為甚麼給我造這麼華麗奢侈的一個宮殿?太不像話了!這說明劉邦這個人在剛當皇帝的時候確實還保留著他的平民意識,這還是很不錯的,在今天看來是很廉潔的。蕭何回答說,天子四海為家——天子的家是甚麼呢?天下,天子以天下為家,他的宮殿如果不宏偉壯麗就不足以表示他的權威。劉邦說,原來是這樣。這才接受了這個宮殿。

未央宮建成以後,群臣都來朝賀,糟糕的是這些功臣們在未央宮裡面一開會就喝酒,一喝酒就喝醉,一喝醉就爭誰的功勞大,一吵起來就拔劍往柱子上砍……弄得場面很混亂。

劉邦說,這也太不像話了!怎麼能這樣呢?這怎麼得了?這個時候就來了一個叫叔孫通的人。叔孫通是一個儒生,攻讀儒家經典的,很早就追隨劉邦打天下,他就向劉邦提出來說,解決朝廷場面混亂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制定禮儀,臣願意帶著自己的學生給陛下策劃一套禮儀方案。劉邦說,禮儀這個東西很難吧,你要知道我們可都是大老粗。叔孫通說,禮儀這個東西不難。禮儀是甚麼呢?禮儀就是人情的一種規範化、程式化和儀式化,它本質上就是人之常情。何況禮儀是可繁可簡的,我們可以把歷代的禮儀拿來綜合一下,改革一下,弄一個可操作的方案出來。劉邦說,那你就試試。於是叔孫通就帶著自己的一幫學生制定了一套禮儀,演習了一個月,然後請劉邦過來觀賞。劉邦一看,這個還真簡單,我們這些大老粗也能學會,就這樣吧。

到了漢七年,長樂宮也建成了。這一次就不能像上次未央宮建成時那樣亂七八糟的,要求大家按照禮儀朝賀。

具體的禮儀有甚麼呢?首先有司儀官喊「趨」,「趨」是甚麼意思呢?「趨」就是小步快跑、小步快走。類似的動作大家可以看甚麼?去看日本電視連續劇,日本女人穿著和服背後背一個包那樣走,就叫做「趨」。司儀官喊「趨」,所有的官員都拿著笏走過來。然後是「列」,就是武將一排,文官一排,列好。這個時候皇帝坐上御輦被緩緩地推進來,坐在當中。司儀官喊「跪」,大家跪下來。司儀官又喊「拜」,大家拜下去。然後才安排上酒,每人手上一杯酒。司儀官喊「壽」——就是祝賀的意思。第一列諸侯王這個等級的先出列,拿著酒杯,跪下來,司儀官喊「壽」,大家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司儀官喊「飲」,大家就把這個酒喝下去。司儀官喊「退」,大家就都退回去。然後輪到文官出列,再跪、再拜、再壽、再退。再然後兩千石出列,如何如何;六百石出列,整整齊齊……

劉邦看到這個場面就很高興,說,哎呀我的媽呀,今天我才知道,原來當皇帝這麼過癮——吾今日乃知皇帝之貴也。可見甚麼呢?可見他先前是不知道的,根本就不知道當皇帝是怎麼回事。

劉邦確實沒有想過當皇帝,因為劉邦的出身是平民,他的父親、母親和他自己當年是連名字都沒有的。史書上怎麼介紹劉邦的父母呢?是「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太公是甚麼意思?大叔。媼是甚麼意思?大媽。就是說劉邦父親的稱謂叫劉大叔,劉邦母親的稱謂叫劉大媽,可見這兩位都是無名之輩。劉邦又叫甚麼呢?劉邦小字季,即位易名邦——他原來的小名叫劉季,一年四季的季,當了皇帝以後改了個名字叫劉邦。可見當皇帝之前他是沒有名字的,只有一個小名叫劉季。這個劉季也不是甚麼名字,季是古人的排行——古人兄弟排行叫伯、仲、叔、季——劉邦的大哥叫劉伯,二哥叫劉仲,沒聽說劉邦有三哥,書上沒有,沒發現有叫劉叔的,他自己叫劉季,也就是說他們哥兒幾個分別叫劉大、劉二、劉三、劉四,劉季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劉小」,相當於沒有名字,平民一個。

劉邦就是這麼一個出身的人,這樣一個人大概小時候他爸——就是劉大叔——也不怎麼把他當兒子待,一天到晚罵他是無賴,不如他哥劉仲會幹活、會掙錢、會置家當,所以對他的教育也很放縱。此人從小是不讀書的,和他一樣不讀書的還有他後來的對手項羽——「劉項原來不讀書」——他倆都是不讀書的。不讀書他幹甚麼呢?他是遊手好閒、吃喝嫖賭,就連本朝太史公司馬遷——太史公是漢代國家的史官——給本朝開國皇帝作傳也用了四個字:好酒及色。劉邦喜歡甚麼呢?他喜歡酒肉,喜歡女人,他是這樣一個人。

那麼長大了以後,他也謀了一個差事,就是亭長。我們知道秦代的制度是十里為亭,十亭為鄉,亭長就是比村長高半級、比鄉長低半級的低級吏員,還是試用的。這個時候就發生了兩件事情,這是對劉邦將來一生很有影響的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劉邦見到了秦始皇。因為他現在是一個低級吏員,有出差的機會,他出差的時候見到了秦始皇,並發表了一個感慨:大丈夫當如是也——大丈夫要像秦始皇那樣,那才活得像個人樣——他有了這麼一個念頭。

第二件事情就是劉邦娶了一個妻子,就是後來的呂后。這個事情是怎麼樣的呢?當時劉邦所在的那個縣叫沛縣,現在在江蘇省北部,是蘇北地區。呂后的父親呂公和沛縣縣令關係很好,常到沛縣縣令家做客。沛縣縣令家來了貴客就要大擺酒宴,負責主持這個儀式的是縣政府的秘書長蕭何,蕭何就做了一個規定:交紅包以一千錢為界限,紅包一千以上的坐在堂上,一千以下的坐堂下。

劉邦是一分錢沒有的,他跑到縣令門口說,我送紅包一萬。交了一萬錢紅包是該坐大堂上的,而劉邦一分錢沒交也坐在大堂上,還高談闊論,嬉笑怒罵,旁若無人。呂公一看,這個人好像是非同尋常,就說,劉季,你喝完酒留下,有事和你商量。喝完酒以後,呂公跟劉季談話,說我呢,有一個女兒還沒有嫁人,我願意把她嫁給你。這個呂公的太太聽說後不願意了,你看我們的女兒寶貝得不得了,挑了又挑,揀了又揀;沛縣的縣令跟你關係那麼好,他來求婚你都不答應,你怎麼答應把女兒嫁給那個劉小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