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明朝金融的那些事兒

要做大蒜、生薑那樣的人

我常有這樣的感慨:在如今的職場,擁擠著太多迷茫的年輕人。他們擁有這世界上最可貴的財富而不自知,只是一味地抱怨。

他們擁有的財富,其實比錢更值錢,那就是——大好的青春年華。

青春,是不可再生和複製的資源,是不能失而復得的資本。

要成就大業、要轟轟烈烈地活一輩子,靠的就是這個。

有人會說,這有什麼用?還不如有個好爸爸。

誠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絕大部分人沒有生來嘴裡就含著玉的命;但是古來的成大業者,草根的比例還少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彼可取而代之!」

——「大丈夫當如此也!」

這不都是古人的草根宣言嗎?

起跑線不平等,不是無所作為的藉口。沒有志氣,才是貽誤一生的致命傷。

英國《人格》雜誌的刊首發言人費昂格利,曾提出過一個基本觀點——個性是有益於人類族群遺傳和發展的隱性基因。

他做了個形象的比喻說:人要向大蒜、生薑、洋蔥、韭菜這類個性飽滿、氣味強烈的蔬菜學習。

說得好!

人,可以殘缺,但不能平庸。

所有的失敗者、落伍者,都不是因為運氣不好所致,而是因為沒有遠大志向的結果。

如今的世俗衡量標準,已經把成功與否的標準變得非常簡單了,因此成功應該就是一件並不複雜的事。

——賺錢,要賺很多的錢!

堅持數十年如一日,難道還不能達到一個起碼的高度?

古人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所以,人生的標桿要豎得很高才行,才能確保你的努力能獲得一點像樣的成果。

所有的失敗者,都是因為在人生某個階段滿足於嗟來之食,滿足於小富即安,等到時代大潮沖走了一道脆弱的屏障之後,他們就只剩下了衰老和惶恐。

從頭再來?

還有時間了麼?還有勇氣了麼?

晚了!

中國古人的智慧,是埋在沙裡的金子,被人拋棄的多,被人撿起來的少。

在浩如煙海的古代真諦之中,有一句,應是所有職場年輕人的座右銘——「窮則思變。」

這裡的「窮」,是「窮途末路」的意思,但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理解為「沒錢」。

窮困,就是動力。

窮困,就是契機。

窮困,就是點燃生命的導火索。

你幾十年的人生,是滿載而歸還是兩手空空,就在於這窮困是否深深地刺激了你。

因為窮困,你沒有尊嚴!因為窮困,你沒有自由!因為窮困,你連動物求偶的需求都實現不了!你難道還不想奮起嗎?

常看見有一種文人的清淡文章,說我不為五斗米折腰、不為滾滾紅塵所惑;說我過的是悠閒曬太陽的漁夫生活。

這種精神自慰,和阿Q有什麼不同?

不為五斗米折腰,難道可以吃空氣、喝西北風麼?

這種教人懶惰、教人自甘平庸、教人往低處走的文章,不管拉來莊子還是老子作虎皮,其實就是三個字:「我無能。」

因此,你不要相信他們。

記住了:黃金屋,你可以有;顏如玉,你也可以有;但是,假如你沒有信心和智慧,你就什麼都不可能有。

智慧是可以學到手的,信心要靠你自己來建立。

我們已經不是封建士大夫時代了,想悠遊林下,沒有千萬家產,行嗎?

所有那些寫出「我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當代文人,哪一個不是牢騷滿腹?哪一個不是內心充滿屈辱?哪一個不是任人驅遣、誠惶誠恐?

他們能是現代陶淵明嗎?

所以,所有的青年,都應該明白:賺錢的路數和技巧很多,你們只要肯學習,就都能掌握。你們所缺的,就是一個決心:

「彼可取而代之!」

當初的青年項羽,比你們多些什麼嗎?一點也不多。

他能起於草根,你們就就也能。

——信不信由你!

下面,我們還是接著向古人學習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