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為什麼招人煩?

當代有很多人自視為英雄,也確實有一小批人的能量了不得。

可是說到底,商場上的英雄也不過就是水泥格子裡的英雄。無非是吃不厭精、穿不厭精、玩不厭精。

這其實和「英雄」的原始詞義本不相干,倒是與「花花公子」相類。

而真正的英雄,原是指彎弓射鵰的壯士,是指橫掃萬里的雄主。

這樣的英雄,何處能覓?

恐怕只有到大元朝的獵獵雄風裡去找。

接下來我們要講的元朝,是個有特色的王朝,它是第一個由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統一王朝。

蒙元最早的創始人,是蒙古族的大英雄成吉思汗。

他麾下的蒙古大軍是一支無敵的部隊。

蒙古軍橫掃歐亞的功績在這裡就不提了,單是在華夏這一塊,宋朝連同它的幾門親戚——西遼、西夏、金,都是被蒙古一個個給收拾掉的。

咱們後人對元朝的印象,似乎都不大好,也沒聽說過元朝有什麼了不得的成就。

其實這都是偏見。

元朝接管了宋、金、西夏這幾大攤子,經濟上不能不可發達。西方人最初認識的繁華中國,就是元朝。

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是讓西方睜開眼睛看中國的第一人。

當然也有人不信馬可波羅到過中國,說他在遊記裡有好些中國的風俗沒有提到。不過,就算《馬可波羅遊記》裡的情況是他聽來的,那也是關於元朝的盛況。

他的遊記裡說,前南宋首都杭州,有十個龐大市集、房屋一百六十萬棟、工場一五.四萬家。

這規模讓歐洲人驚得差點沒背過氣去!

他還說,被歐洲人視為珍品的胡椒,杭州人每天都要消耗四千七百四十公斤。歐洲人就更呆了:這不是天方夜譚吧?神仙也不可能這麼奢侈啊!

他又說:杭州城內石橋有一.二萬座,橋下可通大船。

這可讓著名的水城威尼斯臉往哪兒擱?

馬可波羅說的,到底是真是假啊?

這是七百多年的老話題了——沒有答案。

可是,就算他是撒了一點謊,也是合理的誇大,元朝確實是繁華。

元朝的統治者,從元世祖忽必烈起,就很重視經濟。他們從農業這個根本抓起,在中央機構裡專門設立了「大司農司」,各地也設立了「勸農司」,經常派農業專家下鄉視察指導。

這個中央的大農業部,還「遍求古今所有農家之書」,編輯了一本農業技術書籍《農桑輯要》,發給各級農業官員使用。

元朝的中央還設置了「都水監」,地方設有「河渠司」——這就是古代的水利局了。

不過蒙古人在剛進入中原的時候,對農業可沒這麼重視,曾經一度想不搞農業!

草原英雄們還沒改掉靠搶掠補充軍需的習慣,一下子佔了那麼多農耕土地,竟然束手無策——再搶吧,這都算是自己的臣民了;不搶吧,吃的喝的從哪來?

有個叫別迭的高官就說:「得了這些漢人有什麼用?不如斬盡殺絕,空出土地來讓草木繁盛,做咱們的牧場。」

這主意荒謬絕倫,可是很多蒙古高官深以為然。

幸虧契丹貴族出身的宰相耶律楚材反對,他給元太宗窩闊台出主意說:「可以收稅嘛,那不是要什麼就有什麼!」

這一言,才解救了千千萬萬的漢人。

大元朝的彎子轉得很快,從此把農業作為了立國的根本。

從不會到會,元朝高層也是極聰明的,以至於元朝成了中國古代最善於修建水利工程的一個王朝。

不過,河裡總是淹死會水的,元朝最後也是因為修黃河把天下給丟了的——當然這是另外的話題了。

那麼,元朝有宋朝繁華嗎?有!

——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否則,怎麼可能震懾住馬可波羅這位威尼斯商人?

我只簡單講幾條。

在咱們的印象中,我國古代的農民除了種稻穀,就是種棉花吧?不對,一直到宋代,棉花的種植地區還僅限於西域、海南、閩廣這些邊緣地區,是元朝才把棉花向全國推廣的。

咱們在大夏天一天恨不得吃兩個才過癮的西瓜,也是在元朝才廣泛種植的。

元朝的棉花種得多,棉織品也就發達。有個黃道婆大家都應該知道,她從海南島黎族人那裡學了先進的棉織技術帶回中原,還自己發明了腳踏紡車。

這也算是小小的技術革命吧,從此元朝的紡織業就搞得紅紅火火。民間都說,當時僅松江府產的棉布,就夠天下人穿衣服用的(松郡棉布,衣被天下)。

元朝在泉州、寧波、廣州三地都設立了「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貿易、對商船抽稅。

那時候的泉州,不僅是中國第一大港,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有個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圖塔,曾經到過泉州,據他所見,泉州港內停有大船百餘艘,小船無數。他說,泉州實可謂全世界唯一最大港口!

各位可能要問了:既然元朝的經濟發達,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也不錯,為什麼史家對元朝的評價卻不怎麼高呢?

這是不是有什麼偏見?

不,評價不高,跟元朝以武力「入主中原」或者國運較短無關,跟意識形態無關,主要就是因為——元朝的老百姓日子過得不好。

首先一點,是貧富懸殊,土地集中的情況非常嚴重。

元朝的居民身份很不平等,在政治地位上分四等人,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江南人)。這裡邊的「色目人」是指西域人,因為西域人這個概念包含得太廣了,除了回回人、西夏人、畏兀爾人這些我們可以想到的之外,還包括了中亞人甚至歐洲人。

「色目」的意思,就是「諸色名目」,據說有三十一種人之多。

這一、二等人裡面的蒙古、色目貴族,通過合法的受賜、職田與不合法的巧取豪奪,佔有的土地實在太多了。皇帝一次賜給寵臣的土地,往往就是一千頃。

那時候的寺院也是大地主,動不動就是佔地幾十萬頃。

土地一集中,佃戶(給地主打工的農民)的地位就極為低下。元代的地主能幹預佃戶的婚姻、能指使佃戶的子女幹活,還經常把佃戶隨田轉賣。

在元朝,還有比打工地位更低下的「投下戶」和「驅口」,也就是戰爭俘虜,基本就是主人的財產,沒有什麼人身自由。

也有因為交不起租稅或因遭遇饑荒,自己賣身為驅口的。

可以想像得出,這類人的生活,非常悲慘。

其次是元朝的差役非常重,除了正常的勞役之外,官府還經常徵發民夫,擔負繁重的修建工程、治河、運輸、築城、為驛站服務等任務,老百姓的勞役負擔特別重,被迫出工出力,荒廢家業,甚至有被弄到家破人亡的。

還有就是官員們普遍太跋扈。歷朝各代的官員其實都想搞腐敗,但多少還有點忌憚言官和監察御史,元朝的官員可不管那個,比較放肆。

舉一個例子來說。

有證據標明,元代的妓女業很繁盛。馬可波羅曾說,杭州的妓女「其數之多,未敢言也,不但在市場附近此輩例居之處見之,全城之中皆有。

衣飾燦麗,香氣逼人」(《馬可波羅遊記》)。

由於妓女太多,所以各地政府還專設了一個低級職務「管勾」,來負責管理妓女。

元代的誘惑甚多啊!而最容易被誘惑的,是官員。

據《元典章.兵部》記載:至元二十一年(一二八四年),嶺北河南道有一個「管勾」張椿告狀說,有個過路住在驛站的「崔局長」(原文如此),寫了一個手帖,向張椿索要錢財,還要三名妓女去驛館伴宿。當天因為夜深了,妓女叫不到,崔局長發了火,竟然把張椿痛扁了一頓。

張椿還訴苦說,自從他分管妓女以來,不過才兩個月,來往使臣要妓女提供服務的達八十八人次,只有四名官員知道名字,其餘都不知道名字。

在他經辦的過程中,據他所知,有妓女三十二人次陪睡以後,分文未得。

這個案例一看便知:元代的幹部風氣,可真是不咋的!

在元朝,誰能快樂而自由?

是上層——官僚、地主、高級僧侶。

他們不明白:這國家就算是你們的,也不能由著性子胡來呀!一個國家,對老百姓的盤剝總還要有一個度,不能讓下層人總活在非正常狀態中。

這樣的王朝,老百姓的口碑肯定不會好。當積怨到了一定程度,一個火星兒就能點燃燎原烈火,至正十一年(一三五一年),元朝政府徵發農民十五萬修黃河,超出了民眾負擔的極限,終於把老百姓逼反。

當時民工們還編了一個民謠出來,說是: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此言一出,就預示著天下要開始大亂了。

元朝之所以在幾個大一統王朝裡最為短壽,看來是有必然原因的。

不是說「出來混,都是要還的」麼?

——那麼,歷史就是所有統治者的總債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