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改革改得餓死了人

大唐的厄運,起於安史之亂。唐玄宗的「長恨歌」故事,我就不在這兒重複了,那基本是家喻戶曉的段子。單說玄宗這個人,前期的政績可圈可點,親手締造了「開元盛世」,原本不是個糊塗人,可是一寵楊貴妃,整個就成了發昏第十三章。

他安排給貴妃的服務人員,就有七百多人。不知這楊貴妃是長了千手千眼還是怎麼的,要這麼多人來伺候?

楊貴妃喜歡吃荔枝,但荔枝生於嶺南,摘下後五天內就會變味兒,玄宗就下令開闢了從嶺南到長安好幾千里的貢道,專用快馬運送荔枝到長安。

為了博得美人一笑——要什麼你就說吧,普天之下,沒有辦不到的!

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也跟著借了光,一步登天,當上了唐朝的宰相。

這個人年輕時喜歡喝酒賭博,日子過得窮困潦倒,三十歲後當過一陣兵,也沒幹出什麼名堂。他當宰相,能怎麼樣可想而知——行政能力一點沒有,專會排斥異己,逢迎玄宗。

一次暴雨成災,玄宗詢問民間災情,楊國忠卻不知從哪兒找來一個大穀穗子,給玄宗看,說雨雖大但並沒影響收成。

有官員如實匯報災情,玄宗還大發雷霆,要懲治人家。

這樣的昏君與奸臣組合,不鬧出打亂子來才怪。

「封建社會」的皇帝不是民選的,但是在歷史關鍵時刻,老百姓也能選皇帝。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出逃。半路走到陝西馬嵬驛,警衛隊嘩變,亂刀砍死楊國忠,又逼迫唐玄宗命令楊貴妃自縊。

接著走了不多遠,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北上寧夏靈武領導全國平叛,被臣下擁立為帝,成了唐肅宗。

軍民一條心,把這麼唐玄宗給選下去了。昔日的英明之主,只能躲在蜀地做一個悶悶不樂的太上皇,最後鬱悶而死。

——英明的人要是天天說自己英明,也就快要不英明了。

唐玄宗驕傲自滿的惡例,咱們大家都不要學。要想做個成功者,就永遠都要虛懷若谷,不要老聽人家唱讚歌。

盛唐本來很有錢,但是治國就像治家一樣,你不想著怎麼去積攢,只想著怎麼胡花,再多的錢也擋不住糟蹋。

那幾年,正好趕上唐朝全國稅收銳減,據說是土地集中到大戶手裡了,稅收反而少了。楊貴妃再這麼一糟蹋,朝廷的錢袋子就有點癟。

現在唐肅宗出來指揮全國平叛,第一個問題就是沒錢!

前面我們曾經說到過一個不相信真理的第五琦(「第五」是複姓),就是在這個時候蹦出來的。

當時第五琦正做著戶部侍郎,專管財政金融,他建議肅宗鑄造一當十的「乾元重寶」,搜刮一點民間財富,好給政府用。

肅宗也是實在沒辦法了,只好同意。

這是第二次向「開元錢」的本位幣地位挑戰。

大錢放出去,自然有不花本錢的財源滾滾而來。第五琦因此又升了宰相,建議再鑄一當五十的「重輪乾元重寶」,什麼叫「重輪」?就是錢的背面外圈是兩道輪廓。

這種錢的形制,相當獨特,但是一當五十,也真是要了老百姓的命!這兩個「重寶」流通後,後果想都不用想——物價立刻暴漲,一斗米漲到了七千錢。

窮人買不起米,就只有餓死自己。

史書上說是當時「餓饉者相枕於道」,翻譯成今天的語言,就是你走一路,到哪兒都能看餓死鬼挨著餓死鬼。

政府鑄了大錢,當然又刺激了民間盜鑄,長安城裡寺廟、道觀的銅像銅鐘,都被人毀了用來鑄「山寨版」大錢。

那一時期,因為私鑄而被杖死的鑄錢黑戶有八百多人,但就這樣也禁不住。

經濟秩序全亂了,第五琦被問責,當年年底就被貶到忠州(今四川萬縣)去了。走到半道,又有人誣告他曾經受賄黃金二百兩,最後竟被判流放。

這大概是史上唯一的一個為貨幣改革而丟官的宰相。

不過第五琦雖然狼狽,比起王莽為貨幣改革付出了一顆腦袋的代價來,還算是萬幸的。

大錢流通了兩年後,為了平息百姓的怒氣,朝廷又出了新招,把雙輪廓的重寶貶了值,改為一當三十;把唐初的老開元錢升了值,為一當十,跟普通重寶一樣用了。

按照第五琦的理論,錢從這個時候開始,就有了實錢和虛錢之分,「重寶」不過是虛錢,它的作用,表面上說是為了方便流通(省得小錢多了攜帶不便),實質上還是政府有計劃地把民間的錢貶值。

實施的效果好不好是另一回事,虛錢的意義與作用,起碼那時的理財家們都已經很清楚了。

有的東西,好像是錢;但它的作用,只是把你手中真正的錢貶值、變虛。輕易還是不要去碰它。自己手上的錢,數量可能有限,但老老實實,踏實得跟老夫老妻似的。攥住這個,比什麼都強。

金融界也有遊戲,各位,不可不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