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十六個宮女的密謀:殺了嘉靖皇帝

公元一五二一年,是為大明正德十六年。三月,三十一歲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病死。他既無子嗣,亦無兄弟。根據我國宗法制度的原則,大宗絕嗣後,由小宗入繼承祀。於是,挑選出時年十五歲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他就是嘉靖皇帝,史稱明世宗。是大明帝國的第十一位皇帝。

一部《海瑞罷官》,使嘉靖皇帝成為「文化大革命」初期全中國知名度極高的皇帝。這是一位沉浸在道家的神靈鬼怪之中,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不見群臣,又能死把住帝王權柄、對臣下收放自如的皇帝。海瑞的那一番痛罵,為這位皇帝相當陰暗的晚年生活增加了許多人間氣息。

在中國歷史上,他屬於那種令人說不清道不明的皇帝,讓那些想對他作出準確判斷的研究者們,倍感痛苦而且辛苦。

嘉靖皇帝本來只是身居外省的一位王子。如果正德皇帝有個兒子,哪怕是在皇族中領養一個兒子,他也就沒有任何機會來當這個皇帝,大約只能在外省度過那富貴而悠閒的藩王生涯。

正德皇帝可能直到臨死時,都不願意相信自己不能生育這個事實。同樣,他也可能直到臨死時,都不認為自己會死,因此,才始終沒有在皇族之中過繼一個兒子。據說,張太后與首輔楊廷和之所以選擇朱厚熜繼承皇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他既是皇室最近的一支,又已經有了聰穎好學、品行端正的好名聲。

嘉靖皇帝的文化素養的確相當高,出自他手的詔書及各種文字,辭藻華美,詞鋒凌厲,知識面相當廣泛,配上不錯的書法,很看得過去。嘉靖皇帝不負眾望,繼位之初的表現便不同凡響,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公元一五二一年,嘉靖皇帝只有十五歲,從湖廣安陸州,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鍾祥縣,來到京城。突然之間,從一個外省藩王府的王子,變成了舉國萬眾頂禮膜拜的皇帝。可以想見,這位青年皇帝除了感覺極好之外,顯然還需要有人幫助他理清各種關係,輔佐他治理這個龐大的帝國。這時,他能夠依靠也必須依靠的人,除了從藩王府跟來的人之外,就是堅定地選擇並擁戴自己成為皇帝的首輔楊廷和。

楊廷和是四川新都人,九年前即公元一五一二年的正德七年,就已經官居內閣首輔。當時有一個讀書人寫信給楊廷和,批評他在正德皇帝的胡鬧面前無所作為,致使劉瑾、錢寧、江彬等奸佞之徒坐大,導致國勢日頹,沒有盡到首輔——大致相當於今天內閣總理大臣的責任。楊廷和沒有惱羞成怒,而是待之以禮。據說,他流著眼淚對那位書生說:「給我點兒時間,我決不會辜負你的美意。」

正德皇帝病死後的「遺詔」和嘉靖皇帝繼位時的「即位詔書」,都是出自楊廷和的手筆,這是兩份在歷史上相當有名的文獻。

《即位詔書》洋洋八千言,所談及問題達八十條之多,對正德年間的弊政進行了全面清理和撥亂反正。

據說,由於這兩份文件切中時弊,言之有物,許多人讀完後痛哭失聲,從中看出了國家的希望。嘉靖皇帝對此,也欣然採納,全文批准了這份以他的名義發佈的嘉靖年間第一份官方文件。

此後,到嘉靖三年即公元一五二四年,嘉靖皇帝與首輔楊廷和之間確實有過一段甜蜜的蜜月時期。他們君臣二人在此期間,於許多問題上志同道合,於是戮力同心、大刀闊斧地對國家進行了名副其實的治理整頓。

他們首先對正德皇帝時期極為活躍的太監們給予限制和打擊,一大批曾經權力很大、勢焰薰天,因而相當遭人痛恨的宦官被撤職、流放或充軍。從此,嘉靖皇帝在位的四十五年間,宦官們再也沒有機會重新回到國家權力的舞台中心來。這一點受到了後代歷史學家們的熱烈讚頌。

嘉靖皇帝與楊廷和第二個大受歡迎的舉措,則是清理莊田。

到正德臨死時,帝國的各種莊田已經發展到了極為驚人的程度。

其中——

有皇莊,即皇帝本人和皇室擁有的莊田;

有宮莊,即后妃、皇太子和未就藩諸王的莊田;

有王莊,就是諸藩王的莊田;

有勳莊,就是貴族與外戚所擁有的莊田;

還有宦官們及其家人所擁有的莊田。

到正德十六年,僅北京周邊的畿輔地區,即順天、昌平等八府之地,上述莊田已經達到三千多萬畝。

當時有一個說法,說是除了供人走的道路之外,北京周圍方圓多少里的區域內,已經沒有其他的土地可供權貴們兼併了。這種情形,必定意味著許多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

據歷史學家研究,此時,遊蕩在全國的流民,已經達到六百萬人以上。而當時,全國的總人口大約只有一億人左右。如此大比例的人口成為流民,想要社會不發生動盪,是沒有可能的。

於是,全國彷彿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火藥桶,沒有人知道,這個大傢伙將以什麼樣的形式、在什麼時候爆炸。

嘉靖皇帝與楊廷和採取的措施是將皇莊、宮莊一體革除,改為官地,限制並將其他各種莊田中侵佔的土地,全部退還給了原田主。這使大批流民回到了土地上,兩極分化的速度大受抑制,社會矛盾立見緩和。

顯然,這是一件理所當然應該受到廣泛讚揚的善政。

在嘉靖皇帝的支持下,楊廷和的第三件德政,是精兵簡政、裁汰冗官冗員。

嘉靖皇帝之前,用各種巧立的名目達到吃皇糧目的的各級各類冗官冗員,已經遠遠超過了正式編制之內的帝國官吏。一般說來,在正常情況下,大明帝國文武官吏的數字,也就是說,除了皇親國戚外,吃皇糧的人,最多應當在十八萬人左右。而嘉靖皇帝在楊廷和的幫助下,於正德十六年七月,一次就下令裁汰了十四萬八千吃皇糧的人。僅此一項,每年節省的俸祿漕糧達一百五十多萬石。顯然,這相當有效地緩解了國家財政困難。

除了採取這些治理整頓的措施外,嘉靖皇帝的運氣還相當好。從表面上看,他繼位做皇帝時,國家財政狀況相當惡劣。其實,他的堂哥正德皇帝給他留下了極大的一筆私房錢還沒怎麼用呢,這就是存在豹房、宣化行宮和從江彬家抄獲的巨額財富。

豹房與宣化行宮是正德皇帝留下的重要遺產。它們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其中聚集的巨大財富。在前面的敘述中,我們已經知道了豹房中的大體情形,此處不再過多地浪費筆墨。

現在,我們只要知道嘉靖皇帝的運氣相當好就夠了。

說嘉靖皇帝運氣好,是因為,除了吳思先生所算過的流入豹房的那筆賬之外,抄沒豹房大總管錢寧的家,只是在正德皇帝臨死前一年間的事情。而在這一年時間裡,正德皇帝正在南京一帶南巡遊玩,這筆巨大的財富很有可能根本還沒來得及享用呢。

隨後就是抄江彬的家。

史書記載,從江彬家中抄出了「黃金七十櫃,白銀二千二百櫃,其他珍寶不可計數」。當時,黃金每櫃為一千五百兩,白銀每櫃為兩千兩,僅此兩項折算下來,已經超過了六百萬兩白銀。而國家中央財政年收入大約在三百萬兩白銀左右。可見,這些財產應該使登基之初的嘉靖皇帝日子相當好過。

這些因素聚合起來,使嘉靖皇帝登基初年顯得特別不同凡響,一時間很有些中興大治的氣象。楊廷和與其他大臣們相當興奮,一心一意輔佐這位年輕有為的君主,希望開創出一個「嘉靖之治」來。

公平地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確實應該歸功於楊廷和為首的一班良相賢臣。然而,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十五歲的小皇帝,從外省來到京城,所有現在需要倒霉的傢伙們,都和他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這肯定是在帝國制度下,楊廷和們能夠大展拳腳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我們很快就會看到,幾乎就是在此同時,嘉靖皇帝表現出的另外一種素質,毫不容情地將楊廷和們——君臣際會、共同開創太平盛世的夢想打了個粉碎。

其標誌性事件就是嘉靖初年著名的「大禮議」及「左順門事件」。

所謂「大禮議」,核心的內容就是討論如何稱呼嘉靖皇帝的父親和母親。

這個問題,在今天人們的眼光看來,可能會顯得特別可笑、無聊而不可理解。但在當時,確是一件絕對驚天動地的大事,以至於沸沸揚揚,群情激憤。到左順門事件時,演變成了一場真正的血雨腥風。

我們知道,我國古代社會是極其嚴格的宗法制社會,帝制傳承和整個社會遵循著一套嚴密而神聖的宗法制度。

在此制度下,皇家嫡長子為大宗,為帝統,是帝位的繼承者。其他皇子為小宗,為旁支,只能分封為王。大宗是正宗,是尊之統也,其尊貴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小宗可以絕,大宗則決不可以絕。

當大宗後繼無人也沒有同父兄弟,需要由小宗入繼帝位時,小宗必須過繼給大宗,然後才能繼承帝統。小宗本身並沒有皇位繼承權。這就是所謂必須先正名,名正才能言順,言順才能事成。

正德皇帝沒有兒子也沒有同父兄弟,臨死時又沒有安排好小宗過繼事宜。結果嘉靖皇帝繼位後,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